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26 21:2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量杯测量不同形状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把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改变橡皮泥水中的沉浮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重要。
2.在探求过程中,懂得团体协作的重要性。
3. 通过红军渡口的认识,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排开的水量在沉浮变化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水槽6个,量杯6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6个,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
?1.导入:
情境导入:
一九三六年四月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一万百千余人长征渡过金沙江北上抗日,我们家乡士旺(苏普湾)渡口是七个渡口之一。(咱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长大了为祖国的发展出力。)当时用的都是木船,现在大家见到的都是铁皮船了。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下沉的,而铁皮做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呢?
教学内容导入:
相同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在水中沉浮状况不改变。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那么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状况吗?
2.让学生动手观察一块实心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不同形状的实心橡皮泥,重量没有改变,体积也不改变,放入水中的沉浮状况。
3.把一块实心橡皮泥放入量杯中观察水平面的变化,并记录排开的水量;再把这一块橡皮泥改变成不同形状(实心),放入量杯中观察水平面的变化,并记录排开的水量。
4.分析:实心的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橡皮泥改变成不同形状放入水中也是沉的,
5.思考:改变形状,橡皮泥的重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6.分组实验(分成五个小组)
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填写实验记录表。橡皮泥排开的数量
橡皮泥的形状
量杯的水量
毫升
放入后水面
刻度
排开水量
毫升
沉浮状况
实心球
沉的形状
浮的形状(1)
浮的形状(2)
浮的形状(3)
探索:从实验数的据中发现了什么?
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让学生用量杯测量,确定对橡皮泥的体积是没有改变。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怎样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2. 分组实验:让学生把手中的橡皮泥做成自己喜欢的形状,轻轻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橡皮泥的沉浮情况。(实际上学生做成很多不同的形状,有的浮起来,有的沉入水底。)
3.讨论思考:是什么原因有些橡皮泥浮起来的?做成不同的形状,橡皮泥的重量没有改变,有的浮在水面上,这可能是改变了浸入水中的体积了。(让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汇报:做成空心的,船形的,碗形的都浮在水面上,改变了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大。)
4.区分排开的水量和排水量。(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与排水量是不同的,排开水量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排水量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注意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5.小结: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了什么?
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船形、碗形、空心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了,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排开的水量增大了,所以浮在水面上。
实心团和“沉的形状”两者排开的水量相同的。
2.小结: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的体积大。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重量不变,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排开的水量也大。
3.用多媒体展示钢铁造的大货轮和大轮船,让学生思考铁块在水中是沉的,为什么这些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是因为钢铁造成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的排开的水的体积,排开的水量大。)
四、知识拓展
1. 借助其它物体橡皮泥能不能浮在水面上呢?(让学生讨论汇报)
2. 改变水的密度也可以让橡皮泥浮起来。(方法是加适量的盐和糖。)
?【板书设计】????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 ??船浮在水面上??????????排开的水量很大
???2.橡皮泥在水中是下沉的,在重量不变,改变形状可以让橡皮泥浮起来(做成船形、碗形、空心);借助其它物体让橡皮泥浮起来(把橡皮泥绑在泡沫或木快上);改变水的密度可以让橡皮泥浮起来(往水中加适量的盐和糖。)
?
?【教学反思】
这节实验课我们用橡皮泥的不同形状(空心和实心),在水中的沉浮也不同,物体重量不变,改变形状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出能浮在水中的橡皮泥,并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观察思考,是什么原因使橡皮泥浮起来的?(相同点是做成船形、碗形或空心的。)
展示木船时,插入一九三六年四月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一万百千余人长征渡过金沙江北上抗日的革命故事,我们家乡士旺(苏普湾)渡口是七个渡口之一。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效果很理想。
用量杯实验观察排开的水量的变化,有些橡皮泥可溶性大,实验效果不佳,(橡皮泥尽量选硬点、可溶性小的。)还有的学生把船形橡皮泥放入水中,动作大也出现下沉的现象(有待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量杯的选择不当,不是水平读刻度,影响精确度。少部分学生,排开的水量与排水量不区分。
总之,这节课完成了教学内容,大多数学生能亲自动手,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物体排开水量与沉浮状态的关系,即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排开的水量越小越容易沉。基本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形成科学概念。实验效果还算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