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及作用。
了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事实(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取胜的原因,认识北伐战争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工农革命运动的关系。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初步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以一名叫岳报国的青年学生的人生经历为线索,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合作学习。
观察《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概括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是顺应时代潮流,推动中国走向进步的重要历史事件。
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作出的重要贡献,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树立跟党走的信念和增强建立统一战线的坚定信心。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展示图片《国民革命军将士》,指出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青年岳报国投身革命,成为国民革命军中的一员,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这节课我们就和岳报国一起走进黄埔军校,走进那段峥嵘岁月吧!
板书课题 第15课 北伐战争
二、讲授新课
一)干革命,去黄埔。
老师:青年岳报国来到黄埔军校,发现这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你能说出黄埔军校的不同之处吗?
学生:1、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合作建立的学校,学校领导层里有国民党人担任职务,也由共产党人担任职务。如孙中山担任学校总理,蒋介石担任校长,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学生中有共产党员,也有国民党员。
老师:国共两党为什么能够实现合作?引导学生分两组回答。
学生:国民党方面。孙中山先生多次领导革命运动,却屡战屡败,需要新的力量支持,补充新鲜血液。
学生:共产党方面。第一次工人运动遭受挫折的教训,使共产党人认识到必须寻找同盟军。
老师:请分组讲一讲国共两党走向合作的过程
学生:共产党方面。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学生:国民党方面。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老师补充讲解。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同中共二大通过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老师引导:黄埔军校还有其他不同之处吗?学生回答。老师补充:2、既注重军事训练,又注重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的培养。设立党代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老师:黄埔军校培养出怎样的人才?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黄埔军校培养出一大批军事素质过硬、政治思想坚定的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老师展示“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林彪,徐向前等人图片,指出他们曾是黄埔军校的学生。
老师: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在广州誓师北伐。岳保国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的一名战士,参加了北伐战争,战士们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壮歌声中踏上了征程。
二)打倒列强,除军阀
老师:1、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为什么要把吴、孙、张三派军阀作为北伐的主要对象?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吴、孙、张三派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势力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占据了大部分富庶地区。在列强的支持下,连年混战,致使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因此他们成为首先被消灭的对象。
1926年春,吴佩孚与张作霖联合攻打“南北二赤”。“北”指冯玉祥的国民军,“南”指广东革命政府。到了1926年夏,吴佩孚又勾结孙传芳来围攻广东革命根据地。于是国民政府决定先发制人,出师北伐,响应冯玉祥的国民军,以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
3、北伐的主要战场在哪里?
观察《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概述北伐军的进军路线。岳报国所在的独立团取得了哪些战绩?在地图上指出战役发生的地点。
学生回答:主战场:湖北、湖南
进军路线:一支:广州 湖南 湖北 江西 南京
另一支:福建 浙江 上海
战绩: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基本消灭吴佩孚的主力。
老师:叶挺独立团成员以共产党员为主,他们不怕牺牲,冲锋在前,所向披靡,攻无不克,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展示《叶挺》《“铁军”军牌》等图片。
老师: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老师:行军途中,岳报国发现到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起来了。请介绍一下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情况。
学生回答:农村——爆发了农民运动(说出具体数据)。
城市——工人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最终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
老师:说一说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与北伐胜利进军的关系。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革命运动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而北伐胜利进军又促进了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①是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
②作战方针正确,集中力量各个击破。
③共两党的齐心协力浴血奋战。
④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⑤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形势下情况下,岳报国听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公然叛变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镇压工农运动……
三)合作破裂,再出发
老师:1、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政变叛变革命?
学生回答: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②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③蒋介石军事实力膨胀。
2、南京国民政府是什么时间成立的?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学生回答:1927年4月18日。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老师展示国民党右派屠杀革命志士的图片。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对外依靠帝国主义,对内反共反人民,实行的是国民党一党专政。
老师:1927年7月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民革命失败了。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①蒋介石等得到了反动势力的支持,实力强大
②军队指挥权掌握在国民党反动派手中。
③共产党力量薄弱,缺乏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经验教训: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坚持武装斗争,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依靠人民群众打败反动势力等。
老师:南京国民政府最终完成统一了吗?请介绍一下过程。
学生回答: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继续进行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张作霖被迫退回关内,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这样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老师:叶挺独立团后来被改编为第4军第25师第73、第75团。叶挺则担任第十一军第24师师长。1927年8月1日,岳报国跟随着叶挺师长参加了南昌起义,他的人生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和岳报国一起走进了黄埔军校,走进了北伐战争,走进了那段令人热血沸腾又扼腕叹息的国民革命岁月。我们知道了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产物;知道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进行的消灭吴孙张封建军阀完成统一的正义战争;知道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最终导致革命失败。我们为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精神而感动,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共产党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踏上了夺取革命胜利的征程。
四、巩固练习。
选择题
1、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的共同议题是( )
A.讨论国共合作 B.拟定三大政策。
C.成立黄埔军校 D.发动北伐战争
2、下列事件发生于1927年的有( )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②北伐战争开始③四一二政变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⑤张学良东北易帜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③④ D.②③④
3、北伐战争的最大意义在于( )
A.首创了国共合作的形式 B.彻底铲除了封建势力
C.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板书设计
北伐战争
中共三大召开
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
1924-1927年
黄埔军校(发展)
北伐战争(高潮)
成立
进行
培养人才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张学良东北易帜
继续北伐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蒋介石“四一二政变”
汪精卫“分共会议”
国民革命失败
(名义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