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鉴赏 第2课时导学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鉴赏 第2课时导学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27 20:20:02

文档简介

2019-2020中考语文总复习 · 课外古诗鉴赏 · 学 案
第二课时 诗歌意境与表达
【导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诗歌意境及其命题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并在例题解析中明确其命题特点。
【导学流程】
一、学一学

按下列要求认真完成课前预习
1、你觉得诗歌的意象与意境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2、你知道诗歌在抒情、言志、说理时,往往会运用哪些表现手法?

3、课前练笔:
(一)阅读下面诗(词)句,完成7—8题。(5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1)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请分别说出以上诗(词)句中,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2)请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技巧。(2分)


(二)《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1)诗中作者观景的时间顺序经历了哪几个过程?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意境?(2分)

(2)请根据【注释】提示,说说“夏夜霜”是什么意思?并分析诗人这里运用了怎样的手法?(3分)

二、导一导,议一议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在议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并寻求老师的辅导!
(一)考点阐释
【诗歌意境】简单的说,是诗人在诗作中创作的一幅画面,并且在画中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情思。
意境 = 图景 + 情思
理解意境类题型时:(1)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语,再现画面;(2)运用恰当的形容词概括特征。
【表达技巧】诗歌常用一些特殊的手法来抒发情感,如借景抒情、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
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
1.借景(物)抒情 :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思想寄寓在景、物中,叫借景(物)抒情或称寓情于景(或物)。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花、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人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赞叹。又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凤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2.对比烘托:指从反面(对立面)或侧面着意描写,作为衬托,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动衬静。更多的是以物衬情,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人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3.运用典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或摘取古代典籍中的词句,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运用典故,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作用)。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成功地运用典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4.正面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可以直抒胸臆;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它可以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起到衬托作用。 如《陌上桑》中通过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的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也更好的衬托出罗敷高贵和美好。
5.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 :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客观的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托物寓意,就是将思想隐含在具体的外物之中。实际上,“志”和“意”往往是一回事,都可理解为思想感情、理想愿望、见解主张等等。
(二)例题解析
例一: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营造出一幅怎样的意境?
2、试分析划线句的作用? (可以从表达技巧反面来分析)


例二: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例三: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上片向读者展示了怎样的意境?(1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划线句。

练一练:
可选择利用《2020语文中考说明》或配套练习《2018-2019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中对应的题型的训练。
完成下列“诗歌鉴赏”题
(一) 《十五夜望》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庭地白树栖鸦”一句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3分)


2、一句“落”在炼字上颇有妙处,试做简要分析。(2分


(二)《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3、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2分)

4、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2分)

(三)《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四)《敷浅原①见桃花》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6、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7、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五)《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8、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 ,表达了诗人的 之情。
(六)《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释】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9、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七)《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0、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11、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


(八)《西归绝句》① 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12、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 作用(2分)
13、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分)



完成《2020语文中考说明》或配套练习《2018-2019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中对应的题型的训练。
上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老师、同学交流。



2019-2020中考语文总复习 · 课外古诗鉴赏 · 教 案
第二课时 诗歌意境与表达
【导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诗歌意境及其命题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并在例题解析中明确其命题特点。
【导学流程】
一、学一学

按下列要求认真完成课前预习
1、你觉得诗歌的意象与意境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2、你知道诗歌在抒情、言志、说理时,往往会运用哪些表现手法?

3、课前练笔:
(一)阅读下面诗(词)句,完成思考题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1)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请分别说出以上诗(词)句中,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李白诗借月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之情。(1分);李煜词借月亮表达了离愁。(1分)
王建诗借月亮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1分)
(2)请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技巧。(2分)
李白诗用拟人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心人;李煜词用比喻手法,以“钩”喻月之形,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王建诗用夸张手法,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二)《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1)诗中作者观景的时间顺序经历了哪几个过程?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意境?(2分)
夕茫茫? →? 灯火万家 → 月照平沙 ;营造了一种宁静闲适的意境
(2)请根据【注释】提示,说说“夏夜霜”是什么意思?并分析诗人这里运用了怎样的手法?(3分)
(2分)是月光照在沙滩上明白(银白)如霜的意思;类比手法(1分)
二、导一导,议一议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在议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并寻求老师的辅导!
(一)考点阐释
【诗歌意境】简单的说,是诗人在诗作中创作的一幅画面,并且在画中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情思。
意境 = 图景 + 情思
理解意境类题型时:(1)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语,再现画面;(2)运用恰当的形容词概括特征。
【表达技巧】诗歌常用一些特殊的手法来抒发情感,如借景抒情、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
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
1.借景(物)抒情 :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思想寄寓在景、物中,叫借景(物)抒情或称寓情于景(或物)。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花、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人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赞叹。又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凤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2.对比烘托:指从反面(对立面)或侧面着意描写,作为衬托,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动衬静。更多的是以物衬情,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人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3.运用典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或摘取古代典籍中的词句,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运用典故,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作用)。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成功地运用典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4.正面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可以直抒胸臆;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它可以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起到衬托作用。 如《陌上桑》中通过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的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也更好的衬托出罗敷高贵和美好。
5.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 :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客观的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托物寓意,就是将思想隐含在具体的外物之中。实际上,“志”和“意”往往是一回事,都可理解为思想感情、理想愿望、见解主张等等。
(二)例题解析
例一: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营造出一幅怎样的意境? 凄凉的深秋晚景图
2、试分析划线句的作用? (可以从表达技巧反面来分析)
“小桥流水人家”写出了一种宁静、祥和、温馨的气氛,与“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进行对比烘托,更能突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例二: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
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评分:2分,答出一点即可)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例三: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上片向读者展示了怎样的意境?(1分)
以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意境。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意近即可,答成亡国哀思得全分)(2分)
3、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划线句。
划线句连续运用比喻。先用丝缕来比喻愁思,后又用滋味喻愁思,形象的写出了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练一练:
可选择利用《2020语文中考说明》或配套练习《2018-2019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中对应的题型的训练。
完成下列“诗歌鉴赏”题
(一) 《十五夜望》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庭地白树栖鸦”一句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3分)
诗人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创设了一种万籁俱寂的情景,衬托了自己孤寂的心境,为下文写“秋思”作了铺垫。(2分,意思对即可)
2、一句“落”在炼字上颇有妙处,试做简要分析。(2分
结尾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2分,意思对即可)
(二)《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3、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2分)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1分);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1分)
4、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2分)
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久客异地的乡思。
(三)《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划线句化虚为实,运用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而突出的表现了作者沉重的愁思。(2分)
(四)《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6、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
7、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五)《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8、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的怀乡、思友之情。
(六)《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释】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9、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1)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2分)
(2)诗人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0、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11、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
符合题意,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 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八)《西归绝句》① 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12、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反衬或衬托作用(2分)
13、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分)(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

完成《2020语文中考说明》或配套练习《2018-2019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中对应的题型的训练。
上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