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重点班语文期末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速。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
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B.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
C.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D.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B.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第一层次的读者就是这样,而第二第三层次读者并不会这样。
C.陆游的《钗头风》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
D.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5G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面向2020的移动通信技术”。毫无疑问,5G是推动新一轮数字变革的最重要角色。
5G的出现,让物联网真正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只有5G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可以看到,5G将成为实现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重要纽带,它首先将使前几年兴起的物联网概念真正成为现实,可穿戴智能终端、车联网终端以及各类大大小小的智能终端,都将连接上这张物联网。人们也毫不怀疑这些愿景很快就会实现:“手表、眼镜、牙刷、球鞋、自行车等个人资产,城市的停车位、垃圾箱、广告牌、路灯等基础设施,都将是庞大无比的物联网上的一颗颗小沙砾,工厂里的各种装备设施也都将被连接到移动网络上,从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在这种连接的基础上,新的应用比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等都将成为现实,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将更加深入、彻底。
当然,人们在憧憬5G的同时,还必须面对诸如流量费用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便宜的流量资费无疑是使用5G服务的必要前提,否则再高的网速也只能让人望洋兴叹。因此,网络运营商必须切实“提速、降费”,以适应5G时代的发展。5G在满足人们移动网络海量数据的需求、为用户带来丰富服务的同时,对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的要求也显著提高。
(摘自2018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余建斌《5G撬动新一轮数字变革》)
材料二:
本报福州1月13日电(记者刘成志、高建进) 日前,在福州长乐区的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内,主刀医生坐在机器人前,通过实时传送的高清视频画面,利用5G技术操纵机器人的机械臂,远程控制手术钳和电刀,为位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中的一只小猪,切除了一片肝小叶。整个手术持续了近1个小时,手术创面整齐,全程出血量极少。这只小猪在手术完成半小时后,逐渐从麻醉中苏醒,各项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手术宣告成功。
据了解,这台手术两地相距约50公里。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全球首例在5G环境下进行的远程外科手术测试取得圆满成功,为今后5G远程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创造了条件。
5G技术低延时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能。此次手术的成功,说明了5G技术在远程医疗上是完全可行的。
(摘自201 9年1月14日《光明日报》《福建成功实施全球首例5G远程外科手术》)
材料三:
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至20倍。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因5G而兴奋不已。这一新标准之所以能够提升速度,是因为需要占用毫米波频段。这一宽广的无线电频段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是因为毫米波极难使用,非常复杂,非常棘手。
这个频段的频率要比现有的手机网络频段高得多(你的WiFi使用的是2.4G或5.8G频段,而毫米波使用的是24G以上的频段)。这意味着它能提供前所未有的速度,但也要接受覆盖范围的损失。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这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因此,只有那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才能充分享受毫米波支持下5G带来的超高速快感。一旦到了荒郊野外,5G就“只”能提供9倍的速度提升。
但是5G这列快车已经无法减速,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和自己的孙子讲起视频网站时常延迟卡顿的往事,把这当成怀旧的笑谈。而这,都要归功于今天的工程师和他们的毫米波。
(摘自2018年11月14日《光明日报》戴维·波格《5G会带来什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5G作为“面向2020的移动通信技术”,它的运用将使诸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等成为现实,社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将更彻底。
B.高网速是以高流量为前提的,而且网络的资费是按流量计算的,那么高流量就意味着高额资费,为了5G的发展,广大用户将迫使网络服务商降费。
C.利用信号实时互联互通和5G技术与手术机器人的结合,医生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手术进行远程控制,此次为小猪手术的成功说明其可行性。
D.利用毫米波频段的特性,工程师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使未来的人们体会到5G网络的超高速快感,而诸如视频网站延迟卡顿的现象也将成为历史。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5G网络尽管将推动新一轮的数字变革,但是也将给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同时构建适应5G时代需求的网络安全体系。
B.利用5G网络技术,物联网将可能真正实现,人们通过各类智能终端将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紧密联系一起,这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5G远程外科手术的成功意味着运用5G技术,医生将来还可能实现远程查房、远程B超等,这可能让优质医疗资源能迅速影响到偏远地区。
D.网络频段越高,基站覆盖的范围越小,要保证利用24G频段以上毫米波的5G网络的速度,服务商就需要升级现有的基站和安装更多的基站。
6. 5G网络有哪三大主要特征?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项羽之死》片段,完成7—10题。(19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7.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设营驻扎
B.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
8.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B.①汉军至,无以渡 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 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②乃自刎而死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踏莎行?山居
张抡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注]“松醪”:是松膏酿制的酒。
1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秋入云山”,语言简明形象,“入”字写出了深山秋意飒然而至的景象。
B.词人以“潇洒”形容“物情”,赋予山中万物以情志风神,秀逸灵动,意蕴无穷。
C.下片写月圆之夜,诗人身处良辰佳景,独对冷清的秋夜,难免心生孤寂悲切之情。
D.上片写了斑斓如画的秋山景象,下片写了清朗闲雅的山居之景,诗中有画,情景交融。
12.词人的山居生活有什么特点?词中是怎样表现的?(6分)
三、名句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2)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恨绵绵无绝期。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一一风荷举。
(7)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见长江送流水。
(8)回眸一笑百媚生,_______________。
(9)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
(10)春水碧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皓腕凝霜雪。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12?13国家公祭日是一个令无数人心痛的日子,它昭示着一段需要铭记的历史。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_______的大屠杀中,30万同胞横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_______的痛楚、生灵涂炭的悲剧,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构成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让人______,每一次重温之时总让人悲痛不已。时光荏苒,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的危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能力的伟大国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宽广怀抱,( )
_______,任何时候,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设立国家公祭日5年来,爱国情感的力量在汇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坚定不移,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铿锵有力。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惨绝人寰 百孔千疮 痛彻心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惨无人道 百孔千疮 肝肠寸断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C.惨绝人寰 满目疮痍 痛彻心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D.惨无人道 满目疮痍 肝肠寸断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已经实现历史性转变的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B.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
C.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D.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B.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C.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D.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17.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风流:英俊杰出
B.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C.吴楚东南坼 坼:裂开,这里引申为“划分”
D.可怜楼上月徘徊 可怜:可惜
1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李白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诗人借梦游仙境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诗中虽流露出苦闷和抑郁,但感情激越奔放,表现了诗人自由不羁的个性。
B.李白诗歌奇特的构思,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话传说的运用,形成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对唐代以及后代众多诗人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韩愈曾对他有过很高的评价,认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C.唐以前的诗被唐人称为古体诗,唐人的诗被称为近体诗。古体诗有“歌”“吟”“行”等体裁。近体诗有律诗、绝句的区别。
D.“歌”“吟”“行”都是古体诗。古体诗的篇幅可长可短,多数为五言或七言句,其中可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韵自由。
19.下列语句中加点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②李杜已远,惟有几箱新乐府;湖山之边,尚有三座旧祠堂。
③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占男儿一放翁。
A.杜甫 李商隐 苏轼 B.李白 白居易 陆游
C.杜甫 白居易 陆游 D.李白 李商隐 苏轼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在多数人眼里,垃圾就是垃圾, (1) 。人们往往不会意识到这些可回收物品的未来价值,这种态度会影响到他们处理可回收垃圾的方式。一旦弄清楚要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会转化为某种新产品,大多数人就会 (2) 。在相关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广告、标志牌等手段让人们认识到这些垃圾不仅能重复利用, (3) ,如塑料瓶可以变为夹克衫,可乐罐能变成自行车,就会使更多人意识到可回收垃圾的价值,从而更妥善地进行处理,有效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21.王先生想邀请自己熟识的某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来自己家参加父亲的八十寿宴。下面是王先生写的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多处措辞不当,请找出五处并加以修改。(10分)
兹定于2018年12月25日(星期二)11时在府上为家慈举办八十岁华诞。家慈是个京剧迷,他有一些京剧问题向您垂询,热切期望能与您合作表演京剧《九锡宫》,还请您不吝赐教。务必光临!
(1)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4)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1)100年前,《新青年》呐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诞生了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斗争的“五四”精神。(2)40年前,《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歌词写道:“创造这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3)展现了80年代新青年改革开放初期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唤醒了青年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的主体意识。
材料二:近年来,既有“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这样的谆谆告诫,也有“谁的青春不迷茫”之类的喃喃追问;与此同时,“佛系青年”(不思进取、甘于安逸的年轻人)、“积极废人”(喜欢定目标却永远做不到的年轻人)、“空巢青年”(独居异乡、情感孤独的年轻人)、“隐形贫困人口”(被物质欲望裹挟、入不敷出的年轻人)等青年“人设”热词也在年轻人中间火爆传播。
今天的青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既应是参与者,也应是推动者。作为其中的一员,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和思考?请在有机整合材料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 【答案】B 范围扩大,本文所论述的是“诗”的兴,不是关于作者的“兴”。读者对于作者的感动应是从作品中来的,不是源于作者本身的。
2. 【答案】C “对比论证”错,文中没有将两者进行对比,只是列举西方文学理论的内容。对比论证是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可以辨明是非利弊,达到否定错误论点、阐明正确论点的目的。
3. 【答案】C A. “越背离……越能体现……”的说法错,原文第五段为“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B. 见原文倒数第二段;第二第三层次读者首先能够表面理解作品,进而有更深入的认识。
D “一位读者”“无数读者”错,孔子说的“诗可以兴”,是说从诗歌所表达的本意中读出其他的含意,而不是感动的读者人数众多,见原文第四段。
4.(3分)B(“广大用户反对高资费”错,据材料一第3段的意思,“降费”应是服务商为适应5G发展的主动行为。)
5.(3分)D(“网络频段越高,基站覆盖的范围越小”,依据材料三并不存在这样的反比例关系,材料三只讲了“毫米波基站只有1 50米的覆盖范围”。)
6.超高的网速。超低的时延。超大的容量(或连接)。(每点2分,共6分,意思相同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
7.D“购”是悬赏征求的意思
8.A两个“而”分别表转折和顺承
9.A“四面楚歌”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
10.(1)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王一直骑着。(5分 )
(2)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5分 )
11.(3分)C(并非孤寂悲苦之情)
12.(6分)特点:山居生活惬意自在、闲适清闲。(有“清闲”一词即可得1分)以优美旷远,清幽自然的环境来表现;(1分)用与山村田野老相伴对酒共话的日常生活来反映;(2分)用作者淡泊的心境,怡然自得的心境来表现。(2分)
【其它答法示例:生活环境优美如画(旷远、优美、安宁的生活环境;风景如画,置身于如画的自然之中),山中清幽的月色;(1分)有乡村田野之人相伴对酒共话(生活惬意、闲适、清闲)“松醪长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词人常与山野之人相约饮酒,不拘形迹地在月光下谈天说地;野人清闲的谈吐作者山居生活闲适惬意、怡然自得不拘形骸,心境淡泊。】
三、名句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答案:(1)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2)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3) 在地愿为连理枝 此恨绵绵无绝期
(4)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水面清圆 (7)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8)六宫粉黛无颜色(9)隔叶黄鹂空好音(10)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四、语言文字运用
14.C 惨无人道:残酷到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惨绝人寰: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多形容酷刑、屠杀等造成的各种惨状。根据语境,两者均可。百孔千疮:原形容战争中遭受损害的建筑物,后指事情做得很不好,漏洞很多;又指学习不好,各项基础掌握不扎实;还指生活非常困苦,是一个多义词,含贬义。满目疮痍:比喻遭受破坏或灾害后的景象,与文章大屠杀后的惨象相吻合。故应填“满目疮痍”;肝肠寸断:比喻伤心到极点,也形容饥饿到了极点。痛彻心扉:痛直接冲击到内心的最深处,形容非一般的痛。南京大屠杀的回忆不仅仅是伤心,更是心痛。故应填“痛彻心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比喻人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面的车翻了,后面的车要引以为戒;比喻以往的失败,应该拿来当作教训。这里说失败的教训与文意不符。故应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故选C。
15.B 括号前面有分号,应注意表达的一致性。上文主语是今日之中国,所以所填句子的主语应为“今日之人民”,排除A、D.从形式上看,分号前面和所填句子相对应的是一个单句,所以排除C.故选B。
16.D“定格与复原”语序错误,应是先“复原”再“定格”,排除A、B;第二个分句成分残缺,去掉“传递”后的“的”,排除C.故选D。
17. 答案:D 解析:D项,可怜:可爱。
18. 答案:C 解析:C项,唐诗中有古体诗,也有近体诗。
19.解析:选C 抓住“草堂”“新乐府”“放翁”等有指向性的地名、名号或文学现象来判断。
20 (1)可回收垃圾也一样;(2)改变对待垃这些垃圾的态度;(3)还可转化为新产品。(每句2分)
21.【答案】“府上”修改为“寒舍”;“家慈”修改为“家严或家父”;“华诞”改为“寿宴”;“垂询”改为“请教”;“务必”改为“期待您的光临”。
四、写作(60分)
22. 参考立意:
(1)青春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使命,青春应该有所担当。
(2)青年要把个体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谋求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中彰显个人价值,实现人生目标。
(3)青年应该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而不应该贪图安逸享受。
(4)青年应坚定执著,避免陷入迷茫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