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线的认识北师大版(2014秋)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线的认识北师大版(2014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27 11:3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线的认识
段先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线与角的起始,也是今后学习平面图形的重要前提,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猜一猜”、“画一画”、“比一比”、“看一看”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教学难点:
体会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板书“线”)看到“线”这个字,你们能想到生活中的哪些线?
(光线,电线,路线。。。)
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直的,有弯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那些直直的线。

二、初步探究
1.出示图片
图上有我们所说的那些直直的线吗?找一张。
它们是不是完全一样呢?
2.初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a.老师手中的激光笔射出一束光线到黑板上,这束光线是直的吗?从哪儿开始?终点又在哪儿呢?(画图:标注它的 起点和终点,也叫端点)这样的线叫“线段”
b.若这束光线射到窗外,没有遮挡,它还有终点吗?这样的线叫射线。那么长能画完吗?只能画一部分来代表。
c.(出示铁轨)直直的铁轨不知从何处而来,又通往何处,像这样不知道起点,也不知道终点的直直的线叫“直线”
生活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直线。
d.看来虽然它们都是直的,但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尽相同。生活中你能找出对应的例子吗?
3、教学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
每一条线都有一个名字来代表它的身份,你们想知道它们是如何取名的吗?
线段正好它有两个端点,我就在这写上一个A,这写上一个B,这条线段就叫做线段AB,也可以把它读成线段BA。
射线已有一个端点是B,所以在中间的地方加上一个点A,读作射线BA。能读成“射线AB”吗,为什么?因为,射线BA表示能向A的方向无限延伸
直线没有端点的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在这里面找两个点,可不能点在边上,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4、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
现在数学中这三种直的线我们都认识了,这三胞胎兄弟什么相同之处?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呢?如何辨识呢?
总结并出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线段 射线 直线 都是直的
两个端点 一个端点 没有端点
有限长 无限长 无限长
可向一端延伸 可向一端延伸
5、挑战闯关
今天我们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3位好朋友,考一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第一关:猜谜语,各打一线的名称。
有始有终 无始无终 有始无终
第二关:他们谁说对了?
笑笑说:我画的线段长4厘米。 ( )
淘气说:我画的射线长1米。 ( )
奇思说:我画的直线长2分米。 ( )

三、操作观察提升
1、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课件)老虎和小狐狸是一对好朋友,小老虎到小狐狸家有好几条路,它应该怎样走才能尽快到呢?
小结:两点间的无数连线中线段最短,
2、捉迷藏游戏,找出图中所有的线段、射线、直线。
3、过一点画直线,过两点画直线。小结:过一点能画出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4、考眼力: 观察课本第17页图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小结:眼睛的观察与实际的测量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所以我们不要被表面的现象干扰。

四、回顾总结:
今天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三种线,把他们介绍一下可以吗?

五、感悟升华
学习上要像线段那样有始有终
生活要像直线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遇到困难时要像射线那样勇往直前
六、板书设计
线的认识
线段 射线 直线 都是直的
两个端点 一个端点 没有端点
有限长 无限长 无限长
可向一端延伸 可向一端延伸

教学反思:
1、 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特征,学生易于接受。特别是在对线的取名、辨识中,让学生对线的特征理解的更透彻。
2、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出“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的结论。给学生动手、思考,发展个性的机会。
3、图形的认识更多的应靠观察操作来完成,本节课中观察有了,但学生操作还是显得不够。
4、个人的语言表达应该更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