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无处不在的力-湘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无处不在的力-湘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27 20:2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无处不在的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度单位是“牛顿”,用符号“N”表示。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效果与此有关。
(二)科学探究:
1.能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感受力是无处不在的,并能与同学交流活动中的感受。
2.能将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初步分类,并能判断出生活中那些地方应用了力并由此产生何种影响(作用效果)。
3.在弯道竞走体验活动中,能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经验,乐于合作和交流,体验到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知各种力的存在及力对物体的作用。
难点:在体验活动中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同时取决于力的2个方面的因素(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铁球,木质斜面(斜面要比较长),条形磁铁;多媒体课件(船在水面上航行、人们生活中应用力的图片)、装着水的桶(水以学生能提起为宜),弹簧。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海绵(手按下去必须有一定反弹的感觉),剪成条形的厚纸条(做蛇形弯道用),胶带,乒乓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大屏幕出示“帆船在海面上”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什么力使帆船浮在水面上?(浮力)什么力推动帆船向前进?(风力)这是我们以前学的有关浮力和风力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力,看一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力?(板书:力)
(二)探究活动
活动1:力的作用
1.进行“提水”、“推门”、“掰手腕”、“拍皮球”活动。活动前,教师分工,每两个小组体验一种活动,并向学生讲清每一种体验活动的操作方法。活动前向学生提问:向对方用力时,对方有回应吗?如果有回应,和你用力的方向一样吗?如:你向前推门时,感觉到门也在推你的手吗?如果有这种感觉,这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和你推门时用力的方向一样吗?
2.学生活动,做好简要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3.进行“压海绵”、“压弹簧”、“用磁铁改变运动小铁球的快慢和方向”活动。教师活动前提示:这几个活动组内同学不必人人都操作,可以个别同学或部分同学操作,其余同学带着问题仔细观察即可,(问题:力使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当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可把磁铁放在不同的地方,如分别放在左边和右边各实验一次,看小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什么变化。
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
教师可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清楚的表达,如:向前面推门时,你感觉到了什么?向下压弹簧时,你有什么感觉?弹簧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可能会说“用力向上提盛水的水桶,可以感到水和水桶对人也有向下的拉力”、“向前面推门,可以感到门对人也有向后的推力,用力小了,门推不动”、“向下压海绵,有向上反弹的感觉,海绵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磁铁的磁力可以影响小铁球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帮助他们认识到:提、推、拉、压、吸引都是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教师引导勾划和阅读39页指南车信箱里面的资料,对这两项活动中所获得的力度知识进行总结,然后补充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力,同时教给学生有关力的单位名称的知识。(板书:力的种类:风力、水力、浮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力的单位:牛顿“N”)。
活动2:弯道“竞走”
1.竞赛前,教师讲好要求。
(1)竞赛前,先用准备好的硬纸条做个蛇形弯道,蛇形弯道一旦做好,必须用胶带固定不变,组内成员可轮流监督;
(2)必须预先确定起点和终点,并做好明显的标记(可以用画线的方法),终点距起点不能太近;
(3)同一个小组的成员必须使用同一个乒乓球;
(4)用力时,可以吹、可以弹、可以用笔推,方法不限,又快又不出界的就是获胜者;
(5)可以进行多轮竞赛。
2.学生活动,教师积极参与并及时掌握学生的研究动态:可以旁观多数小组的竞赛,为后续的交流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听取某个做成功了的学生的经验,看看他是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的。
3.教师组织“竞赛情况交流会”。
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得出力的作用效果同时取决于力的2个方面的因素(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关于怎样控制乒乓球取得成功,如果学生既能说出与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吹的角度”)有关,还能说出“与力用在什么地方有关”等诸如此类的语言,教师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是不能要求学生用“力的作用点”来规范地表述。
(三)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力?
1.大屏幕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图片中的人们分别用了哪些力。在这里,只要学生能用“举力”、“压力”、“风力”、“推力”、“拉力”等生活化的语言表述即可,不必要求学生使用规范的力学名词。
2.教师小结:看来呀,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力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呀!(补充完整课题:无处不在)
(四)总结(引导学生回答)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研究了力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知道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同时取决于力的2个方面的因素(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一些有关力的资料,做成资料卡供以后研究。
【板书设计】
无处不在的力
力的种类:风力、水力、浮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
力的单位:牛顿“N”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通过学生亲自进行“提水”、“推门”、“掰手腕”、“拍皮球”、“压海绵”、“压弹簧”“用磁铁改变运动小铁球的快慢和方向”等体验活动,突出了重点,在弯道“竞走”的游戏活动中,通过学生的研究与交流,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对科学概念的提出准确(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大小和方向,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科学探究过程的组织和引导合理紧奏。为了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定向获取知识,我特意把活动1的7个活动分成两次来做,活动内容也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对于题目(无处不在的力)的提出,不是生硬的下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种种的体验活动和资料说明力的确是无处不在的,再把题目板书完整,这些都是本教学设计的新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