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来“变”去的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观察体验提取盐的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体会生活中哪些变化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和分组实验,交流分享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收获,强化严谨规范的探究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设计和分组实验,体验盐的提取过程是可逆的。
教学难点:体会生活中哪些变化是可逆的,做到学以致用。
器材准备:烧杯、食盐、玻璃棒、吸管、蒸馏水、火柴、酒精灯、石棉网、蒸发皿、坩锅钳、不锈钢勺、废物收纳盒、毛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3分钟)
辨水游戏。
知道盐水是怎么调制出来的吗?
二、探究新知
1、盐变成盐水(1分钟)
板书盐加水溶解变成盐水
盐是真的变没了吗,你能把水里的盐再变回来吗?
2、找回溶解在水中的盐(15分钟)
(1)猜想。师:能,你们有什么办法?小组内讨论讨论。
你们说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呢?同学们,怎么办?(实验验证)
介绍实验器材。这里,老师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蒸发皿、石棉网、三角架通常这样组合起来用。
(3)引导设计实验方案。这么多器材呀!我们该选取哪些?怎么做实验呢?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要注意什么?小组先讨论,比一比,看哪组想得最全最细。(全班交流后出示课件提醒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分组实验。请各小组注意边实验边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你所发现的现象。请材料员上台领取实验材料。
“找回溶解在水中的盐”实验记录卡
第( )组
1、我们的猜想:我们可以通过蒸发的办法来找回水里的盐。
2、我们选取的器材:
器? 材
火柴
酒精灯
石棉网
三脚架
坩锅钳
蒸发皿
钢勺
毛巾
√??选
3、实验中:
现 象 变 化
先看到
再看到
最后看到
4、我们的发现: (5)汇报(3分钟)
你怎么知道变回来是盐呢?去掉板书中先前打的问号。
(6)小结。像这样变来变去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3、寻找可逆过程。(4分钟)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4、活动:判断可逆与不可逆现象。(5分钟)
生活还有不少变化现象,这些变化是不是可逆的?小组讨论完成任务。
5、梳理知识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三、拓展提升
1、阅读“煮海为盐”材料。
中国很早就有“煮海为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su)到4000多年前的夏代。人们在海边围起盐田,然后把海水引入盐田,通过太阳曝(pu)晒,蒸发掉水分,提取出海水中的盐。我国是海水晒盐产量最多的国家,也是盐田面积最大的国家。不仅如此,我国内陆地区还出产井盐,有的内流湖泊的产盐量也很大。
从刚才的阅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作业:课后调查我国盐田分布及食盐安全生产情况。
板书设计
“变”来“变”去的盐
(加水溶解)
盐 盐水
(加热蒸发)
可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