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2弹力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2弹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1-27 16:0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弹力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定看过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用力跳起,向下压弯跳板,然后高高跃起,在空中做出各种漂亮的动作,落入水中。请同学们想想看,为什么跳水运动员要用力向下压弯跳板呢?如果在平地上,我们能够跳得那么高吗?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6页至第7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弹力
(1)弹性和塑性
【教师点拨】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日常生活中应用弹力的地方很多。
让学生看课文,撑竿跳高等都要利用弹力。
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弹力的例子,如:体育运动中的射箭、跳板跳水、蹦极等都利用了弹力。
【教师总结】 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2.弹性限度
【教师演示】 取一根小弹簧,先在一定限度内拉,然后超过限度拉这根弹簧。让学生观察这两种情况下弹簧是否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学生从实验看到:弹簧拉伸到一定的长度后就不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强调】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了。
根据实验现象,让学生说使用弹簧应注意的事项: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3.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
【演示实验】 分别在大弹簧下挂1个、2个、3个、4个完全一样的钩码,依次在下面的表格中记下弹簧受到的拉力和弹簧的长度。
实验
次数
弹簧受到的
拉力F/N
弹簧原长
l0/cm
弹簧长度
l/cm
弹簧伸长
(l-l0)/cm
1
2
3
4
  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看看会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让学生比较弹簧的长度与伸长的区别。
【教师归纳】 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学生看课文图7.2-3,了解形形色色的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学生用手拉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观察弹簧测力计长度的变化,感受1N、5N、10N的力。
学生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上用力拉头发,(用力均匀,使弹簧测力计弹簧逐渐增长)读出头发拉断时拉力大小。学生实验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是否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
①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
③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④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实际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的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摩擦。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弹性、塑性和弹性限度
(2)弹力
(3)弹簧测力计
①作用: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物体和弹簧测力计之间的拉力等。
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成正比。
③构造:主要是由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盘等组成。
④使用方法
A.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量程(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处,应该调节指针指在零刻度线;或者记下初始读数,测量后记录数据时,应该加减初始读数。
C.使用时,必须使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的方向沿着测力计弹簧的中轴线,避免测力计的弹簧、指针与外壳之间产生摩擦而带来较大的误差。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
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 B.万有引力
C.人对墙的推力 D.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答案 B
2.在选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用弹簧测力计测任意大小的力
B.拿起一张稿纸所用的力也可以用物理实验室里的弹簧测力计测出
C.作用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D.某同学的拉力的大小可以用实验室里的弹簧测力计测出
答案 C
3.一根弹簧长15cm,其下端挂5N重物时,弹簧伸长4cm,当其下端挂3N重物时,弹簧长________cm;若弹簧长20cm时,它所受的拉力为________N。
答案 17.4 6.25
4.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它的量程是__________N,分度值是____________N。图中的手对弹簧测力计挂钩的拉力是__________N。
答案 5 0.2 1.6
板书设计
一、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2.使用前的注意事项:
量程、分度值、零刻线。
3.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沿轴线方向用力。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力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测量力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可以通过学生阅读说明书、观察构造、练习使用、交流总结等多种方式逐步获取,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