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盐(提高)
【学习目标】
1.掌握盐的化学性质;知道常见盐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学会并练习粗盐的提纯。
2.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初步学会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
【典型例题】
类型一、考查盐的性质和用途
1.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的常用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做成功的家庭小实验是( )①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纯碱;③探究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盐;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答案】D
【解析】食醋可以和纯碱反应生成气体,食醋不和食盐反应,故食醋可以用于鉴别食盐和纯碱;食醋可以和碳酸盐反应,故可以探究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盐;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可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总结升华】要掌握碳酸钠、碳酸钙等常见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举一反三:【变式】盐在日常生活中是用途非常广泛的一类物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添加大量的亚硝酸钠来保鲜食品 B.食盐水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C.农业上常用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纯碱除去面粉发酵生成的酸【答案】A
类型二、考查粗盐的提纯
2.为了测定粗盐中氯化钠(混有少量泥沙及不溶性杂质)的纯度,进行如下实验。
(1)主要的实验步骤有:①溶解;②称量;③过滤;④计算;⑤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 ③②①④⑤ C. ②①③⑤④ D. ②④③⑤① (2)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B.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滤液溅出 C.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3)某同学实验后,计算出氯化钠的纯度大于100%。引起错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4)已知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9%。某同学要配制1000g生理盐水,他要称取_______g食盐,量取________mL水。【答案】(1)C (2)A
(3)蒸发时水未完全蒸干(或称量错误或计算错误)
(4)9 991【解析】
(1)粗盐的提纯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但要计算粗盐的氯化钠纯度故要加上称量的步骤。所以具体步骤为:称量(粗盐)、溶解、过滤、蒸发、称量(精盐)、计算。(2)蒸发皿是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蒸发皿使用时所加液体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3)氯化钠的纯度大于100%,说明蒸发时没有蒸干,里面有水分;或是称量错误或计算错误。【总结升华】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但要计算粗盐中氯化钠的纯度,故要加上称量的步骤。要注意粗盐提纯中玻璃棒的作用: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滤液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关于“粗盐提纯”的活动探究中,正确的是( )A. 溶解时要将称好的5g粗盐全部加到10mL水中B. 过滤时要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 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固体时立即停止加热D. 计算产率时,精盐的产率=精盐的质量÷粗盐的质量×100%【答案】D
【解析】溶解粗盐时是向10mL水中逐渐加入粗盐至不再溶解。故A不正确。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粗盐溶液沿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的间隙流下,使过滤失败。故B不正确。蒸发时当出现较多固体时才能停止加热。故C不正确。
类型三、考查碳酸根离子的鉴别3.小涛在厨房里取得一种白色粉末A,到化学实验室进行探究,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不含氢元素,则A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若A含有氢元素,则A的名称是,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Na2CO3+ Ca(OH)2═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
(2)碳酸氢钠或小苏打NaHCO3+HCl═NaCl+H2O+CO2↑
【解析】D通入澄清石灰水会生成白色沉淀,可以知道D是二氧化碳;C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又是盐酸和白色粉末生成的,C一定为水;则A中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又知B是一种钠盐,故A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A中不含氢元素,A就是碳酸钠;A含氢元素,A就是碳酸氢钠。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组成等方面的内容,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举一反三:
【变式】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将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区别开来的是( )A.无色酚酞试液 B.二氧化碳气体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答案】C
【解析】碳酸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与氢氧化钠不反应。
类型四、考查复分解反应
4.(2019?沈阳中考)下列物质不能与BaCl2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A.CuSO4 B.AgNO3 C.CaCl2 D.Na2CO3
【思路点拨】根据各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必须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两种物质才能发生反应,来判断反应是否能发生。
【答案】C
【解析】
A.硫酸铜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能反应;
B.硝酸银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能反应;
C.氯化钙与氯化钡反应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故不能反应;
D.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能反应;故选C。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
举一反三:
【变式】(2019·辽宁中考)下列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OH NaCl HCl B.FeCl3 Na2SO4 HCl
C.NaHCO3 KCl HCl D.Ca(OH)2 Na2CO3 KOH
【答案】B
【解析】A项中的NaOH与HCl能够发生中和反应(NaOH+HCl==NaCl+H2O)而不能大量共存;B项中的物质相互间不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而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C项中的NaHCO3与HCl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中的Ca(OH)2与Na2CO3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而不能大量共存。
生活中常见的盐(提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可用来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碳酸钠杂质的是( )
A.锌粉 ?B.氢氧化钙溶液 C.稀盐酸 D.硫酸
2.既能与锌发生置换反应,又能与烧碱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CuCl2溶液 B.NaCl溶液 C.CaCl2 溶液 D.K2CO3溶液
3.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4+、Na+、C1-、SO42- B.H+、Na+、NO3-、CO32-C.K+、Ba2+、OH-、SO42- D.K+、Ag+、NO3-、C1-
4.只用一种试剂就把氯化钠、氯化钡、碳酸钠三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A.石蕊试剂 B.石灰水 C.盐酸 D.硫酸
5.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分别是Na2CO3、AgNO3、BaCl2、HCl中一种。将甲的溶液与丁的溶液混合时产生无色气体,将甲的溶液与丙的溶液混合时无明显现象。则乙可能是( )
A.Na2CO3 B.AgNO3 C.BaCl2 D.HCl
6.(2019·湖南中考)完成对四组无色溶液成分探究后,小江记录了以下四组数据,其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H2SO4 Na2SO4 KNO3 B.CuSO4 H2SO4 NaCl
C.NaOH NaC1 HCl D.H2SO4 Na2CO3 NaNO3
7.(2019·贵州中考)下列离子在pH=2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为无色溶液的是( )
A.NH4+ Cl- K+ NO3- B.CO32- Na+ Cl- K+
C.Fe3+ M2+ NO3- Cl- D.Na+ Ag+ NO3- Cl-
8.下列各组混合物中(括号内的是杂质),可用过滤的方法将其提纯的是( )
A. 硝酸钾(碳酸钙) B. 氢氧化钠(碳酸钠)C. 氯酸钾(氯化钾) D. 硫酸铜(硫酸)
9.下列认识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O32-B. 常温下可用Fe与AgCl反应制取AgClC. 可用过量的Cu(OH)2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D. 分别将Mg、Fe、Cu、Ag放入稀盐酸中,可确定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二、填空题
10.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Na2CO3、Cu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出以下结果:?(1)此固体粉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2)向上述沉淀中滴入足量稀硝酸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该固体粉末可能有的组成为(填序号)。? ①CaCO3、Na2SO4、BaCl2;②CaCO3、Na2CO3、Na2SO4、BaCl2;③Na2CO3、Na2SO4、BaCl2
11.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现有以下六种物质:①生石灰 ②食盐 ③碳酸钙 ④尿素 ⑤酒精 ⑥碳酸氢钠。请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1)可用作火锅燃料的是_________; (2)可用作补钙的盐是___________;(3)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_; (4)可用作氮肥的物质是_________;(5)可用作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的是_________。12.某校化学活动小组查阅资料发现,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他们要除去杂质得到精盐,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序号①~⑧表示实验操作,加入的氯化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试剂稍过量): 根据上述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⑤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蒸发结晶”用到的仪器主要有:铁架台(铁圈)、坩埚钳、______、_______、玻璃棒等。(4)实验中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利用题中提供的试剂,再写出一种添加试剂的操作顺序(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为除去粗盐中泥沙以及硫酸镁、氯化钙等杂质,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如下5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14.(2019·福建中考)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NaCl、NaNO3、MgCl2、CuSO4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小明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下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1)操作①是________。
(2)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的成分是________。
(3)生成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原固体粉末中含有NaCl、NaNO3。
三、实验题?15.(2019·朝阳一模)化学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对剩余固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工业上通常采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
【猜想与假设】剩余固体成分:
I.全部是氧化钙 Ⅱ. Ⅲ.全部是碳酸钙
在老师指导下,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上述猜想是否成立。
【进行实验】
①甲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Ⅲ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Ⅲ成立,其理由是 。
②乙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 。
③丙同学利用水、无色酚酞溶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Ⅱ成立,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Ⅱ成立
【反思拓展】
工业制生石灰的过程中同时得到副产品二氧化碳。下列用途是利用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
A.气体肥料 B.制干冰 C.制纯碱 D. 制碳酸饮料
【答案与解析】1.【答案】C
【解析】除去NaCl中的Na2CO3应加入稀盐酸,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锌与碳酸钠不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要求。因氢氧化钙或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在除掉碳酸钠的同时,都有新的杂质产生,故B、D都不符合题意要求。
2.【答案】A
【解析】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四种盐溶液中只有CuCl2能与锌发生反应,方程式为Zn+CuCl2=ZnCl2+Cu。CuCl2能与NaOH发生复分解反应,CuCl2+2NaOH=Cu(OH)2↓+2NaCl,故选A。3.【答案】A
【解析】溶液中离子能大量共存,要求溶液中各离子不能相互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水。B中H+和CO32-不能共存,C中Ba2+和SO42-不能共存,D中Ag+和C1-不能共存。
4.【答案】D
【解析】氯化钡和氯化钠都是中性的物质遇石蕊都不变色,而碳酸钠的水溶液是显碱性的,遇石蕊变蓝。所以A不能选。石灰水不能和氯化钠、氯化钡反应,只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B不能选。盐酸不能和氯化钠、氯化钡反应,只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C不能选。硫酸不能与氯化钠反应即无明显现象,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大量气泡。这样三种物质与硫酸作用有三种不同的现象,从而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所以选D。
5.【答案】B
【解析】依据题意可以判断出各物质,甲:HCl 乙:AgNO3丙:BaCl2丁:Na2CO3。
6.【答案】A
【解析】A中三者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没有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A选项正确;B中三者之间不反应,但CuSO4溶于水呈蓝色,B选项错误;C中HCl和NaOH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大量共存,C选项错误;D选项中H2SO4和Na2CO3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D选项错误。
7.【答案】A
【解析】pH=2的溶液中存在H+,A选项中四种离子之间以及和H+都不会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因此可以共存;B选项中CO32-会与H+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C选项中铁离子在溶液中显黄色,而题中的溶液要求是无色的;D选项中Ag+和Cl-会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共存。
8.【答案】A
【解析】 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故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将硝酸钾中的碳酸钙除掉。9.【答案】C
【解析】氢氧化铜难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铜和杂质H2SO4反应后,过量的氢氧化铜用过滤的方法可除去。A选项中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B选项中AgCl难溶于水不能和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D选项中Cu和Ag均不和酸反应,无法确定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
10.【答案】①②③
【解析】分析过程如下图所示:
由(1)分析:该固体粉末一定不会含CuSO4,否则沉淀或上层清液不会是白色或无色;由(2)分析:该固体粉末一定含有Na2SO4和BaCl2,因为只有它们反应才可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BaSO4,另外两种物质CaCO3与Na2CO3仍不能确定,因为CaCO3或BaCl2与Na2CO3生成的BaCO3都是可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这样该固体粉末可能有的三种组成应该清楚了。Na2SO4和BaCl2一定存在,CaCO3和Na2CO3只存在其一或两种都存在。11.【答案】(1)⑤ (2)③ (3)①(4)④ (5)⑥12. 【答案】(1)搅拌,加速溶解 (2)过滤(3)蒸发皿、酒精灯 (4)除去溶液中的CaCl2杂质 (5)③②④⑥
【解析】BaCl2的作用是除去杂质中的SO42-;加入NaOH的作用是除去混合物中的Mg2+;加入Na2CO3是为了除去Ca2+和过量的Ba2+;加入稀盐酸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经分析可知,加入BaCl2溶液和加入NaOH溶液的顺序可以颠倒。13.【答案】②⑤④①③或⑤②④①③
【解析】先加入NaOH溶液除掉镁离子(生成Mg(OH)2沉淀),再加入氯化钡溶液除掉SO42-(生成BaSO4沉淀),然后加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Ba2+,过滤掉沉淀之后,最后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14.【答案】(1)过滤 (2)硫酸铜
(3)MgCl2+2NaOH==Mg(OH)2↓+2NaCl (4)不能
【解析】(1)过滤可把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分离。(2)固体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说明固体粉末中没有硫酸铜。(3)无色溶液和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白色沉淀,说明固体粉末中含有氯化镁,因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4)氯化钠、硝酸钠都能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都不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不能确定固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和硝酸钠。
15.【答案】
【猜想与假设】Ⅱ.氧化钙和碳酸钙
【进行实验】
①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可能出现白色不溶物
②即使有碳酸钙,加入的少量稀盐酸先消耗氢氧化钙,也不会出现气泡
③(合理给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水
振荡,过滤
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取滤渣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溶液变红
有气泡产生
(4)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