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下册5《守株待兔》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5《守株待兔》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27 22:2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5守株待兔
统编版 三年级下册
新知导入
寓言
寓言就是讲述一个短小的故事,借助故事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读寓言时要想想要通过这个故事明白什么道理,或者得到什么启示。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目标
1.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
话的原因。
3.感悟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冀求
冀州

希冀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识字写字

新知讲解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新知讲解
种田人怎么会白捡了一只兔子呢?自由朗读第二、三句话。
兔跑得快
撞到树上
所以死了
新知讲解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你怎么看待这只兔子?
提示:这是一只做事莽撞的兔子。我们平时做事要细心,不慌张。
新知讲解
一只兔子撞到树上,这事儿是不是天天有呢?种田人对这件事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读一读第四句话。
做:放下农具,
守在树旁。
想:希望能再
得到兔子。
兔子,兔子,快来吧。我等着你呢!
新知讲解
齐读最后一句话,思考: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因为兔子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去,是偶然发生的事情,并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种田人不会再得到兔子。所以,他的行为被宋国人嘲笑。
新知讲解
这个人没有再得到兔子
被宋国人嘲笑
请同学们想一下宋国人会怎么说?
新知讲解
说一说:种田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做事急于求成,对意外心存侥幸。
新知讲解
学完了故事,你知道“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我知道,告诉我们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不断发生的事情,要勤劳务实,不能心存侥幸。
主旨概括
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兔子自己撞死在树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放下农具守候树桩等待兔子再次折颈而死,最后落得个一无所获。告诉人们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课堂总结
学习完这则寓言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三百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三百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pǐ)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三百人的吹竽队中。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课堂练习
露在地面上的树桩
放下
希望
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作业布置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守株待兔》的故事。
2、说一说《南辕北辙》给我们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起因)
因释起耒而守株 (经过)
身为宋国笑 (结果)
不劳而获是
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