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5.3身高的情况 北师大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5.3身高的情况 北师大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28 09:3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六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5.3身高的情况
一、单选题
1.哪一种结论是正确的?(?? )

A.?四年级比五年级有更多的同学喜欢游泳???????????????B.?四年级和五年级大部分人都喜欢郊游
C.?喜欢郊游的人数,五年级比四年级多??????????????????D.?喜欢滑冰的人数,五年级是四年级的2倍
2.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量相比(  )。
A.?大一些???????????????????????????????????????B.?相同???????????????????????????????????????C.?小一些
3.如图,针对小明制的复式条形图不足之出,小华提出了几点建议,则他提出的建议正确的是(  )。

A.?缺少图例????????????????????????????????????????????????????????????B.?不知道每个月的销量
C.?不能够正确反映出销量情况????????????????????????????????D.?看不出哪个月的销量最多
二、判断题
4.? 四年级(1)班某小组同学两次跳绳测试成绩如下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小方第二次跳远成绩好于第一次。
?
5.判断对错:
测量小华和小军4次立定跳远的成绩如下表:

明明根据统计表绘制出下面统计图:

三、填空题
6.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不仅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________,而且便于对两组数据进行________比较。
7.用一幅折线统计图表示某厂产值增长情况.在这幅统计图中,2002年到2004年的间隔是2厘米,那么2004年到2007年的间隔是________厘米.
8.公共汽车从A站经过B站到达C站,然后返回,去时在B站停车,而返回时B站不停,去的车速为每小时48km,

(1)A站到B站的距离是________?km,返回时车速是每小时________?km。
(2)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________?km。(停车时间除外)
9.旅游统计.

(1)这是________统计图.
(2)外国游客中,________年的游客最多,是________万人.
(3)2007年国外游客人数比2006年增长________万人.
(4)2007年国内游客人数比2006年增长________万人。
10.学校教学楼有四层.第一节课六(1)班的同学到三楼上数学课,第二节课他们到二楼上美术课,第三节课他们到四楼上音乐课,中午到一楼食堂吃饭.下面________一幅图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一过程?

四、解答题
11.下面是某超市中两种品牌饮料的销售表.

(1)请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统计图.

(2)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如果你是超市经理,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12.下面是某校三(一)班各学生参加户外活动“收集矿泉水瓶”个数,请按要求分段整理数据,并回答问题。
52 45 48 32 33 29 41 48
45 46 44 24 38 39 37 44
41 45 49 53 33 36 43 46

某校三(一)班学生参加户外活动“收集矿泉水瓶”个数统计图
收集个数/个 21~30 31~40 41~50 51~60
人数/人 2 7 13 2

(1)这个班哪一段收集的人数最多?是多少?
(2)这个班收集个数最多的是多少个?
(3)这个班收集个数最少的是多少个?
(4)这个班哪一段和哪一段收集人数相同?
五、综合题
13.下面是新华小学三(1)班和三(2)班同学的数学考试成绩表。

(1)两个班得“优”的学生共有________人。
(2)哪个班人数多?多多少人?(列式计算)
(3)我还发现________
六、应用题
14.5名同学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书,情况如下图:

(1)哪位同学捐书本数最多?
(2)王燕比孟希多捐多少本图书?
(3)平均每位同学捐书多少本?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四年级比五年级喜欢游泳的同学少,此选项错误;
B、四年级和五年级大部分人都喜欢郊游,此选项正确;
C、喜欢郊游的人数,四年级比五年级多,此选项错误;
D、喜欢滑冰的人数,五年级比四年级人数少,此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先确定横轴和竖轴表示的意义,然后确定图例,根据长条的长度判断每个选项说法是否正确即可.
2.【答案】 A
【解析】【解答】复式条形统计图比单式条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量要大一些。
【分析】条形统计图分为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比单式条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量要多一些;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关键。
3.【答案】 A
【解析】【解答】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缺少图例。
【分析】一幅完整的复式统计图除写上标题、绘制时间、数据外还要标注出图例。考查学生对复式条形图的识别能力,从图中分不清哪个图表示冰箱和取暖器,进而不能确定冰箱和取暖器的数量,既缺少图例。
二、判断题
4.【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小方第一次跳远成绩好于第二次。
【分析】根据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即得小方第一次跳远成绩好于第二次。
5.【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
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一定要注意每两个直条间的间隔要相等;同一颜色的条形要保证所在的位置一致。
纵轴上每两个直条间的间隔应改为同样宽;第三次、第四次表示小军和小华的直条应交换一下位置。
错在制作统计图时,纵轴上的直条间隔不一致,有的间隔宽,有的间隔窄;每一组数据的两个直条位置不统一,同一种类的数据没在同一方向上,不利于观察比较。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条形统计图绘制法:(1)根据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作为纵轴和横轴;(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还要标上横轴代表的什么;(3)在竖轴上确定单位长度,并标出数量的标记和计量单位,还要标上竖轴代表的什么;(4)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标题,复式统计图,直条还要配以不同的颜色,并在图的右上方标明。
三、填空题
6.【答案】 多少;大小
【解析】【解答】解: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不仅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便于对两组数据进行大小比较。
故答案为:多少;大小。
【分析】条形统计图就是用长条的长度来表示数量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还能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数据进行大小比较。
7.【答案】3
【解析】【解答】解:因为从2002年到2004年经过了2年,间隔是2厘米,即经过1年的间隔是1厘米;
而从2004年到2007年是经过了3年,所以间隔应该为3厘米.
故答案为:3.
【分析】根据2002年到2004年的间隔是2厘米,知道从2002年到2004年经过了2年,间隔是2厘米,即经过1年的间隔是1厘米;而从2004年到2007年是经过了3年,所以间隔应该为3厘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在水平射线上表示的每经过一年的间隔要相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表示出各年增长变化的情况.
8.【答案】(1)3.2;72
(2)57.6
【解析】【解答】解:(1)4分钟=小时,A站到B站的距离是:48×=3.2(km);
返回时的速度:10-1=9(分钟),9分钟=0.15小时,19-13=6(分钟),6分钟=0.1小时,速度:48×0.15÷0.1=72(千米/小时).
(2)(48×0.15×2)÷(0.15+0.1)
=14.4÷0.25
=57.6(千米/小时)
故答案为:3.2;72;57.6
【分析】(1)A到B行了4分钟,换算成小时后用速度乘时间求出距离;去时共行了9分钟,返回时行了6分钟,把分钟换算成小时,然后用去时的速度乘去时的时间求出路程,再除以返回时的时间即可求出返回的速度;(3)用路程的2倍除以往返的时间和即可求出平均速度.
9.【答案】(1)复式条形统计图
(2)2007;500
(3)250
(4)150
【解析】【解答】解:(1)这是条形统计图,统计图中有两种数据,所以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2)100<250<500,所以外国游客中,2007年的游客最多,是500万人;
(3)增长:500-250=250(万人);
(4)450-300=150(万人).
故答案为:复式条形统计图;2007、500;250;150
【分析】(1)用长条表示两种数量,是复式条形统计图;(2)白色长条表示外国游客,判断外国游客哪一年最多,用减法计算出增长的人数;(3)用减法计算出国内游客增长的人数即可.
10.【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图B中间可以看出楼层的变化情况.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同学们先上三楼,是上升趋势,然后在三楼上课,有停留,然后下二楼,是下降趋势,然后又在二楼停留,再向四楼上升,在四楼停留,最后回到一楼,据此解答.
四、解答题
11.【答案】(1)解:
(2)解:甲饮料销售量逐月减少,乙饮料销售量逐月增加。
(3)解:下月进货甲饮料可进60箱,乙饮料可进180箱
【解析】【分析】(1)条形统计图绘制法:①根据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作为纵轴和横轴;②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还要标上横轴代表的什么;散在竖轴上确定单位长度,并标出数量的标记和计量单位,还要标上竖轴代表的什么;④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标题,复式统计图,直条还要配以不同的颜色,并在图的右上方标明;
(2)从直条上看,表示甲饮料销售量的直条越来越短,说明甲饮料销售量逐月减少,表示乙饮料销售量的直条越来越长,说明乙饮料销售量逐月增加;
(3)天气越热饮料销量越大,甲饮料销量下降,但是天气热了,所以维持不变,乙饮料可以增加进货量。
12.【答案】(1)解:个数在41~50的人数最多,在21~30的人数和在51~60的人数最少.

(2)解:这个班收集个数最多的是53个.

(3)解:这个班收集个数做少的是24个.

(4)解:这个班21~30和51~60段的人数同样多.

【解析】【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各段的数据判断那一段的人数最多;(2)根据统计数据找出个数最多的一个数据即可;(3)根据统计的数据找出个数最少的数据即可;(4)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判断哪两段的人数同样多即可.
五、综合题
13.【答案】(1)80
(2)解:39+11+2=52(人)
41+10+1+1=53(人)
53-52=1(人)
答:三(2)班人多,多1人.
(3)三(2)班得优的人数比三(1)班多.

【解析】【解答】解:(1)39+41=80(人)
(3)我还发现:三(2)班得优的人数比三(1)班多.
故答案为:(1)80;(3)三(2)班得优的人数比三(1)班多
【分析】(1)用加法计算出两班共有几人得优;(2)先算每班各有几人,再比较人数的多少,用减法求出多多少人;(3)说出自己的发现即可.
六、应用题
14.【答案】(1)解:李南捐书本数最多.

(2)解:16-8=8(本)
答:王燕比孟希多捐8本.

(3)解:(14+18+14+16+8)÷5
=70÷5
=14(本)
答:平均每位同学捐书14本.

(4)解:李楠比张帆多捐多少本?
18-14=4(本)
答:李楠比张帆多捐4本.

【解析】【分析】(1)根据每位同学捐书本数判断哪个同学捐书多即可;(2)用减法计算王燕比孟希多捐的本数;(3)用5人捐书的总数除以5即可求出平均每人捐书本数;(4)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