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推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通过观察、猜测、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条理地阐述自己推理过程的数学表达能力。
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游戏:盒子里放的什么礼物?
1、 教师准备两个盒子,盒子里分别放两件礼物。
(1)“瞎”猜。
你知道盒子里装的什么礼物吗?
(2)“犹豫”猜。
师:这样是猜不着的,老师给大家提示点信息:这两件礼物分别是橡皮和尺子。
(学生再猜)
师:有两种答案,还是不能确定,怎么办?
(3)“确定”猜。
师给出信息:一号盒子里不是橡皮。
2、小结:刚才,小朋友们根据老师给出的信息,一步步推出了正确的结论,像这样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板书课题:推理)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情境图。
(课件出示先出示例1前半部分):有语文、数学和品德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课件再出示小红和小丽说的话,最后出示问题)
2、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师:你知道了有几本书?分别是什么书?有几位小朋友?哪三位?你还知道了什么?(师根据学生找到的信息适时板书三本书名和三个人名)
师:他们三个人分别拿的是什么书呢?别急,请听要求:请同学们借助写一写、连一连、画一画或其他你喜欢的方法边推理边记录下你的结论。记录完之后和你同桌的伙伴说一说你的推理过程。
4学生记录,集体展示
学生展示、汇报。
预设1:文字描述法
(投影)生1:小红拿语文书,小丽拿品德与生活书,小刚拿数学书。
让生说理由,师适时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肯定?”等。
生:因为小红说她拿的是语文书,所以就可以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剩下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书。而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就可以把数学书排除掉,只剩下品德与生活书,就是小丽拿的了。那么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
预设2:一一对应(列表法)
/
(投影)生2:我是边思考边在人名下面写上他们拿的是什么书。
预设3:连线法
(投影)生3:我是这样做的。先将三个人的名字和三本书名写成两行,然后根据每一个条件进行连线:小红说她拿的是语文书,就直接把小红和语文书连上线;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和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连线了。又因为小丽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所以小丽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书了,再连上线;最后把小刚就和剩下的数学书连线。
5小结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在介绍自己的方法都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这条信息开始的,为什么?像这种直接告诉我们的信息是最容易确定的,我们称之为“确定信息”。我们找到确定信息,先确定一种,就只剩两种情况了,我们就可以用排除法推出结论了。
三、 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课件先出示三只小狗的图片)图中是什么动物?他们身上挂的那牌子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是的,就是他们的重量)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是最轻的。你能写出它们的名字吗?
师:先独立思考,在课本上完成第1题,然后再和自己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推理的。
师:先确定什么?再确定什么?引导学生对重量如何比较。
生回答,汇报自己的做法。
2、“做一做”第2题:
(课件出示)小雨、小伟和小冬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师:同学们先确定谁的班级,为什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在书上完成第2题。
展示学生做法,学生说理由。
师:你们可真厉害,一个个都是小侦探。出示《小侦探》 儿歌
四、全课总结,
师:那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五、拓展小游戏
动脑筋出教室:老师是最后一个出教室的;男同学不是第一个出的;哪一部分同学先出教室?
板书设计 推 理
确定 排除法 结论
小红 小丽 小刚
语文 数学 品德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