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圆舞曲的小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听赏,学生能感受音乐,乐于参与活动中来。
2. 能力目标:通过体验和聆听学生能做出符合舞曲各个乐段特点的肢体动作。
3. 认知目标:能了解圆舞曲的特点,乐曲的曲式结构。
二、教学重点:
能够把握听赏乐曲中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感受圆舞曲的韵律,感受不同乐段的旋律特点。
四、教学准备:
碰钟、三角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律动
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三明学院附属小学的卢老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愉快的四十分钟,今天,动物王国要举行舞会,听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邀请你们一起参加,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出发吧。(课件)
2、说一说
师:同学们请坐,刚才你们刚才跳得很棒,谁能回忆一下我们刚才舞曲的音乐是几拍的吗?(三拍)
(二)欣赏教学
1、初听
师:今天,动物王国小主人看见我们都来参加它的舞会,特别开心,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舞,你们听,它来了。仔细听一听它,看看这个小主人是什么动物?它在音乐中用叫声和你们打招呼了呢。(课件) (边听边划旋律线)同学们,你听出来了吗?小主人是谁?在音乐中你听到小猫的叫声了吗?说一说老师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示小猫的叫声?(生答)
2、复听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都找出了舞会的小主人是小猫,小猫请同学们拿出手画旋律线,再次跟着优美的音乐感受一下,舞曲的音乐是几拍子?模仿小猫叫声的演奏乐器是什么?(三拍子、小提琴用滑音模仿了小猫的叫声)(课件)
3、简介圆舞曲、作曲家
师:同学们,这只小猫可不是一只普通的小猫,而是一只跳圆舞曲的小猫,你们知道什么叫圆舞曲吗?不知道没关系,老师来告诉你。(课件) 圆舞曲又被称为华尔兹,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步,分为快步和慢步两种,由于舞蹈时需有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课件)这首乐曲就是由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创作的,名字就叫《跳圆舞曲的小猫》同学们,你们能模仿一下小猫的叫声吗?带上动作试试看。
4、欣赏第一段
(1)师:让我们再次回到音乐中与小猫一起舞蹈,我们来欣赏乐曲的第一段,当你听到小猫的叫声时作出相应的动作模仿。(课件)
(2)学唱主题
师:这只小猫不仅是一只会跳舞的小猫,它还会唱歌呢,你听(师范唱) 我们一起来学唱吧。
A、 师:老师先和你们分工合作,请你们先唱模仿小猫叫声的这一句(课件)
B、 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纠错)讲解“喵啦啦”这一句中间不呼吸,要连贯。
C、讲解要求
师:小猫边唱边跳时心情是怎样的?对,让我们(笑肌抬起来,声音要有弹性)
(3)舞曲发生了变化,你们听(师范唱,生感受)老师唱了三遍,小猫的舞步发生了什么变化?(力度:变强了,速度:变快了)你们也来试一试。
(4)再听主题,轻声地跟着唱一唱,想想刚才我们演唱的小猫边跳边唱的主题出现了几次,舞步有变化吗?(第二遍舞步更重些,速度更快些)
5、欣赏第二段
(1)拍手练习
师:同学们,在你们优美的歌声中,可爱的小猫越跳越高兴,它马上就要快速地旋转起来了(师跟音乐做拍手、跺脚、旋转)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拍手部分(师唱旋律,生练习拍手)同学们只拍几次?(三个强拍) (慢速——中速——快速)跟音乐拍手
(2)加跺脚(跺脚时手后背腰)
师:现在老师要与你们合作,在135处老师跺脚,接着你们拍出三个强拍。 (师范唱生练习)
你们也加上三次跺脚试试(慢速——中速——快速)跟音乐练习。
(3)跟音乐加旋转
同学们,你们拍得很棒,老师情不自禁地旋转起来了。下面老师就来教你们舞步,这个部分可是最难的一部分,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需要一个舞伴,谁愿意上来当老师的舞伴,和老师面对面站好,前面不变,(师唱)跺脚拍手,然后和老师一起牵起手来随着音乐快速旋转。明白了吗?
(4)全班一起合作表演
师: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来学习,两人一组,排好队,分好AB组,跺脚拍手在优美的音乐中和舞伴两人一组一起旋转。
(慢速——中速——快速)跟音乐练习。
6、欣赏第三段
师:在快速旋转后,小猫跳累了,舞步慢了下来,请认真听,这段旋律和哪段旋律相似。
同学们在刚才欣赏中,发现了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完全相同的,在音乐中我们用A+B+A来表现这首乐曲的结构,结束部分称为尾声。(板书) 你们刚才听出了在尾声中又出现了一个什么动物。(小狗)
7、完整欣赏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整欣赏,边听边思考每一段的速度是怎样的?老师带来了三张卡片(慢速、慢速、快速),请你们待会把它放在正确的位置。
8、集体舞表演
师:同学们,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在听到A主题时我们边唱边跳,听到B主题时找到你的舞伴一起舞蹈,在最后听到小狗叫声的时候,马上跑回自己的位置坐好,听明白了吗?
(三)小结
师:同学们,在悠扬的音乐和快乐的舞步中,我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四十分钟,老师相信,好听的音乐会始终陪伴在你们身边,给你们带来快乐,同学们,再见!
《跳圆舞曲的小猫》评课稿
——三明市教科所 陈明娜
《跳圆舞曲的小猫》是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创作的,是一首形象鲜明的、描绘性的音乐作品,这节课的设计,卢老师充分考虑到了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认知特点,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感受音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目标明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围绕着感知音响,记忆主题、听辨结构、体验音乐而进行,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2、反复聆听音乐。
本科的设计突出了音乐学科的学习特点,即反复、有目标地聆听音乐。如在A段的赏析过程中,分别设计了一听:主人公是什么小动物;二听:用什么乐器模仿了动物的叫声;三听:在听到叫声时用动作模仿动物形象。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具有弥漫性的特点,只有反复聆听,才能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和理解,本课的设计正体现并始终贯穿了这一教学理念。
3、图谱辅助教学。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卢老师通过对教学对象的深入研究,通过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图谱,为学生听辨感受音乐的结构、旋律、速度、力度的特征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
音乐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本课的设计中,学生通过听(音乐)、看(图谱)、跳(舞曲)等多种方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多渠道地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始终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中进行。
音乐欣赏课是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卢老师的课始终以音乐元素为主线,突出了音乐性,教学设计上方法多样,手段灵活,活动有效,学生状态积极,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