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2020年1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三字经》载:“夏传子,家天下,四百年,迁夏社。”材料中的“子”指的是
A.尧 B.舜 C.禹 D.启
2.史料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说明,西周的分封对象主要是
A.姬姓王族 B.周天子姻亲 C.战争功臣 D.先帝后裔
3.南宋朱熹的《陈氏家谱旧序》载:“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与这一记载相关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4.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方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方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终止。”秦始皇的做法有利于
A.扩大政治统治基础 B.确保天下共主地位
C.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D.防止官僚贪污腐败
5.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 D.经济的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6.“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材料反映的董仲舒的主张是
A.阴阳相生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德治国
7.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推行科举制度 D.实行三省六部制
8.“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C.地方政府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9.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C.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D.相权对皇权形成制约
10.金朝统治中原地区以后,设立了译经所,把《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翻译成女真文字,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些现象说明
①金朝治国理念先进,虚心好学 ②金朝统治者认同了汉族文化
③汉族文化比女真文化先进 ④女真人放弃了自己的传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南宋时,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山河破碎,政府偏安江南,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绘画作品的特色是
A.吴带当风 B.造型奇特 C.以形写神 D.残山剩水
12.某文献记载一植物云:……不蚕而绵,不麻而布,利被天下,其益大哉!”因此,各级政府大力推广种植。这种植物最有可能是桑树
A.桑树 B.亚麻 C.棉花 D.烟草
13.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使地方保有较大权力
C.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D.一定程度上限制皇权
14.军机处的办公处不称衙署,只叫“值庐”,入职的军机大臣不按国家职官的升转制度选调没有品级和年资规定。这从侧面反映出军机处
A.实际上没有任何权力 B.不是政府的正式机构
C.是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D.官职简练且事务清闲
15.“康乾盛世”被称为中国传统社会末期的“百年之治”,此后清朝很快衰落,它给后人留下的最深刻
的历史教训是为政者应
A.勤俭政事,善始善终 B.轻徭薄赋,发展经济
C.选贤任能,惩治腐败 D.顺应潮流,避免虚骄
16.洪仁?凇蹲收?缕?分兄髡沤崩?窦淇?蟆⒅圃旎鹇殖怠⒙执?捌渌?捌髅蠹家铡保?白几徽咔肴斯凸ぁ保?郧钊恕耙肆钭龉ぃ?允芩?怠薄F湟庠谟?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维护广大民众利益
C.获得西方国家支持 D.解决太平天国危机
17.一百二十多年前,当中国在一场战争中惨败的消息传到欧洲后,年逾古稀的恩格斯以哲学家的敏锐思维在给友人的信中评论道:“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也必须铺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他评论的应当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日俄战争 D.北伐战争
18.《中国近代史新编》记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开阜,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以下条款中与“又割台湾”同属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C.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D.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19.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了民族危亡 B.完成了政治改革
C.发展了社会经济 D.促进了思想启蒙
20.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拳匪惨败是极自然的。”这表明义和团
A.革命任务不明确 B.指导思想不科学
C.革命目标不清晰 D.目的具有空想性
21.立宪派之所以对清末新政大失所望,开始另找出路,是因为
A.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 B.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C.清政府组成皇族内阁 D.立宪派在资政院缺少席位
22.有学者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讲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
A.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D.改变了革命任务
23.有人说“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24.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的实际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中共二大“脚踏实地”的主要表现是
A.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 B.决定领导工人运动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25.“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时期的革命口号。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是
①吴佩孚 ②张作霖 ③孙传芳 ④袁世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为此,他开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
A.通过赎买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B.以城市带动农村
C.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D.三大改造的道路
27.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共第一个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了第二个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一变化
A.有利于孤立和打击地主阶级 B.调动了贫苦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C.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 D.标志着土地革命路线正式形成
28.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指出“如果毛泽东不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领袖,那么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就不可能掌权”。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中国共产党领袖是在
A.南昌起义期间 B.八七会议上
C.秋收起义期间 D.遵义会议上
29.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局部抗战爆发
B.全面抗战爆发
C.国共联合抗日
D.开辟敌后战场
30.有一首歌唱道:“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
一口干粮……”歌词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对立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1.图2所示事件是
A.徐州会战
B.百团大战
C.三路大军挺近中原
D.渡江战役
32.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的口号。其中,“后方挖蒋根”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B.国统区的民主运动风起云涌
C.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D.提高各个阶级的反蒋积极性
3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制度
34.首先突破新中国外交“一边倒”原则的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中国重返联合国
35.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加强经济交流合作
C.海峡两岸人民自由往来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6.图3为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总产值亿元)
A.“一五”计划开局之年农业总产值呈明显下降趋势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始终不及农业总产值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总产值进一步下降
D.20世纪5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
37.基辛格是见证中美外交关系的“活化石”,他在其著作《论中国》中指出:中美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全球的稳定与和平至关重要”,如果两国进入“冷战”状态,“将阻止太平洋两岸代人的进步”。下列事件有利于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B.1972年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C.美国向联合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案” D.朝鲜战争爆发
38.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主要是进行国企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强化计划管理 B.建立发展乡镇企业
C.增强企业活力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9.图4是著名标志设计师陈汉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得以实现,得益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D.《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
40.21世纪初,中国对世界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其标志性事件是中国加入联合国
A.联合国 B.亚太经合组织
C.不结盟运动 D.世界贸易组织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41题20分,42题20分,共40分。
41.近代中国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变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大事记
材料二 从1840年至1949年的109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有史以来的剧烈变化不仅经历了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腐败統治的双重作用,不断向半殖民地丰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并且“沉沦”到“谷底”,更经历了冲出“谷底”,为了国家独立、民主和现代化而奋起反抗,向上发展,进而走出丰殖民地丰封建社会的魔影,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中国的历程。
——王伟光
(1)据材料一找出1840至1900年,“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腐败统治的双重作用”使
中国不断沉沦的四个主要事件,并选择其中一件事分析其影响。(6分)
材料三 这个深渊的“底”在哪里?底就在20世纪头20年……因为是“谷底”,所以是中国社会最困难的时候……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到“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
——张海鹏
(2)结合所学,列举“谷底”时期,中国“沉沦”和转机”的六个主要事件或现象。(6分)
(3)据材料一找出1921年以后,使中国冲出“谷底”,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魔影的四个主要事件,并选择其中一件分析其影响。(6分)
(4)据以上分析,你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2分)
4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镜头一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成为改革的起点
材料一 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全县有名的穷困村。由于吃不饱,每年秋后村里家家户户都要外出讨饭。1978年,生产队社员签订了全国第份包干合同,如图5
材料二 今年(1979年)全队粮食总产量132370斤,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5年粮食产量总和……据初步统计,今年全队农副业总收入47000多元,平均每人400多元。1966年至1976年,人均年收入在16.5元至40元之间。
——据凤阳县委政策研究室《“一剂必不可少的补药”》(1979年2月)整理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大包干歌》
(1)以上材料说明小岗村的改革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实行“大包干”后,小岗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分)
镜头二 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五个经济特区。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材料四 第十三条 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运输工具和其他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第十四条 ……对投资额达五百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或者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较长的企业,给予特別优惠待遇;第十八条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材料五 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則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特区主要是实行市场调节。
——《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
材料六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2)据以上材料概括,经济特区实行了哪些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特区的建立有何意义?(7分)
镜头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3)仿照表格其他部分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4分)
镜头四 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试举例说明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需答出四个事例,4分)
通州区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0 年 1 月
第 I 卷 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41.(20分)
(1)帝国主义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封建腐败统治: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扼杀戊戌变法、镇压义和团运动。(一件事1分,必须体现双重作用,构成数量不限。4分。)
选择一个事件,分析其影响且正确2分。
示例: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后,英国等侵略者通过《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侵犯,中国开始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1)沉沦:《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沦2-4件事,2-4分)
转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无产阶级发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转机4-2件事,4-2分)
(3)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大革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在大陆统治覆灭、新中国成立。(4件即可,4分)
选择一个事件,分析其影响且正确2分。
示例: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 一新。
或: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方向,中国 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4)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也 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答案不唯一,表达出双重性即可。2 分)
42.(20 分)
(1)背景:人们生活贫困,温饱得不到保障;实行大包干有坐牢、杀头的危险(是违法行 为)(2 分)
变化: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人们的收入大大增加;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3 分)
(2)经济政策:对进口设备、原料等免征进口税;对投资高、技术性高的企业给与特别 优惠;出入境人员简化手续。经济体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4 分)
意义:可以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各种人才;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 扩大对外经济交流。(3 点即可,3 分)
(3)(每空 1 分,共 4 分)
(4)举例,每个事例 1 分,4 分。要求:符合题意,叙述简洁。
示例:建立亚投行;兴建一带一路;召开二十国集团峰会;积极参见国际维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