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
面貌,向社会主义工化业迈进基本任务及成就:重工业、
交通运输业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内容:制定《中华人民国共和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奠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4年9月工
业
化
的
起
步
和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制
度
的
确
立温故
知新1911——1912年辛亥革命后,宣统帝下诏退位,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北推翻。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但没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但是生产资料仍然是私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什么时候?如何建立起来的?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去了解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
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学习目标1.记住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与政策
2.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1、土改后农民还面临哪些困难?①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
②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③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④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
⑤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①土地改革,我国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②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上产的发展;③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④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⑤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因此,国家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2、农业合作化的背景: 建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初期,以发展互助组为主。从1954年到1955年底,以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主。1956年,以普遍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主。3、主要形式:单干互助组合作社4、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为几个阶段?①农业互助组
②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5、时间:1953年-1956年6、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农民结队报名入社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9、完成、结果:某村在大会上选出的模范生产小组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7、原则自愿互利。8、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通过合作社,依靠集体力量兴修水利工程,便于防洪灌溉 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原本人为分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 这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所以合作社也用上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庄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几倍!相关史事 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些中农说:“你们先走,我们看看再说。”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一伙穷光蛋还想办社哩,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这个社刚成立时,的确有很多困难。社里仅有的7头耕牛,因为没有草料喂,瘦得跌倒后站不起来。大车、土犁等农具也都破破烂烂,残缺不全。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社长对大家说:“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坚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社员说:“非叫鸡毛上天不行!”社员齐心协力,苦干一年,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生活得到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没有入社的农民说:“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于是,他们纷纷要求入社。有的农民还说:“不叫参加拥也要拥进去!”1954年秋,全村80多户贫农和中农,全部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2.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
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实行合作化的实质是什么?合作探究私有制公有制个体经营集体经营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时间:1954年起
2方式: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
表居于领导地位
3创举: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
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特点),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相关链接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什么是公私合营?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社会主义的一大创举。)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私”指什么?(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1)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
“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
家占34.5%,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2)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
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
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
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
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
国有。相关链接公私合营的两种形式相关链接上海水泥厂荣氏第二代
荣毅仁荣氏企业--一个家族的神话荣氏第一代
荣德生荣氏第三代
荣智健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送喜报1953年 民族工商业改造:亲见同仁堂新生上海一家绸布商店庆祝公私合营哈尔滨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1)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
公有制的转变(实质)
(2)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2.三大改造的完成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
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我国的生产关系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都变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基本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的优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上被消灭了,农民的小生产私有制也基本上被改造了,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相关链接三大改造成功的因素:
①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使人民政权得以巩固;
②党从国情出发,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改造方
法和策略;
③苏联农业集体化,为中国提供了经验教训;
④党中央富于创新精神;
⑤三大改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拓展延伸近代以来我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完成:1956年底,
基本完成局限: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手工业:农业:本课小结三
大
改
造资本主义工商业:1.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A.1949 B.1956 C.1978 D.1980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BCD3.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
②让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独立生产
③引导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
④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4.( )政策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A.拍卖 B.兼并
C.赎买 D.没收C5.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新中国的成立
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6.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
A、1949年、1951年
B、1949年、1952年
C、1949年、1954年
D、1949年、1956年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