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28 11:4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为“东风第一枝”。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两个凡是”方针
D.“以阶级斗争为纲”
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三次工作中心转移,第一次由城市转向农村,第二次由农村转向城市,第三次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中与第三次转移相关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
3.小说《平凡的世界》中这样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4.新名词的出现见证着历史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有少数农民通过勤劳努力致富,家庭年收入超过万元,“万元户”因此得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万元户”逐渐成为广大农村致富能人的代名词。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土地改革的推动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
5.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农村改革成效显著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启动
C.城镇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6.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时代不同了,我们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  )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 
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对“当今的开放和近代的开放的异同”展开研究性学习,下面是四名同学的思考,你赞同(  )
/ /
   A           B C          D
8.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部署;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这充分说明了(  )
A.我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经济建设始终是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C.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D.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9.20世纪80年代,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发现,泰国至少领先中国30年;30年后,中国人再次发现,泰国已至少落后中国上海20年。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中泰两国社会制度不同
B.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
C.中国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D.科技革命的推动
10.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们的研究课题是(  )
A.民族团结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祖国统一
D.外交成就
11.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是在(  )
A.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2.介休期末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3.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的召开,不断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下列有关三次会议的关键词,排列正确的是(  )
A.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4.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A.可以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B.建立了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C.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D.违背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经历了几个具有不同特点的发展时期。这些时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②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③和谐社会,全面小康 
④探索建设,曲折前进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党和政府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观察下面图示,回答问题。
/
(1)分别写出①处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和②处对应的会议。(2分)
(2)分别写出①③处会议的影响。(4分)
(3)①处会议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有怎样的联系?(2分)
(4)上述年代尺中这些重大会议的召开有何共同作用?(2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40年来……海南5个经济特区……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二 中共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提出许多新提法,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提出新发展理念……基于世情党情国情凝聚而成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发挥着强有力的引领作用。
(1)改革开放是党的哪次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2)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是在哪一年?写出我国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依据材料一,归纳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4分)
(3)材料二中提到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国梦有何关联?(2分)
(4)请你谈谈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两个方面即可,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调研时指出,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要适时结束,要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要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打破平均主义。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我们关起门来是不行的。邓小平这一系列讲话后来被称为“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方谈话”的理解。(4分)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2)材料二中邓小平的这段讲话有何重大历史意义?(4分)
材料三  两年多来,我们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2015年3月29日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成员时的谈话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15 分)
19.某校八年级(1)班的历史课外活动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整理了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会议的素材,并制作了一期历史板报,请你也参与进来,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历史板报
★开辟特色道路——吹响时代的号角★
/
(1)上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哪一次会议? 为什么说这次会议使中国历史出现了伟大转折?(5 分)
★确立指导思想——理论自信的来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根据提示信息,将下表内容补充完整。(4分)
时间
会议名称
确立的指导思想
思想内容
1997年
中共
十五大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2002年
中共
十六大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2年
中共
十八大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017年
中共
十九大

阐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请据此填写下面示意图。(4分)
/
★画龙点睛★
(4)结合板报内容,请你为本期历史板报添加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2分)

答案
1.C 2. C 3. A 4. C 5. A 6. A 7. A 8.D 9. B 10. B 
11. A 12. D 13. D 14.A 15. A
16.(1)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中共十三大。
(2)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③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现状;明确了建设目标;引领了前进的方向;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17.(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88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紧紧依靠中国人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两个方面即可)
18.(1)理解:表达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后来的改革开放作了重要的思想动员。(言之有理即可)
(2)历史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评价:“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19.(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原因: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全面纠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即可)
(2)①邓小平理论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科学发展观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①经济 ②政治 ③文化 ④生态文明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