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这种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形成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B.20世纪50年代中期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2.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到:“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指的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D.两岸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3.从20世纪50年代“金门厦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打炮”,到20世纪80年代“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这一变化说明了( )
A.和平成为世界的主流
B.中美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C.海峡两岸关系走向缓和
D.港澳回归推动祖国统一
4.下列因素有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是( )
①三大战役的胜利
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③香港、澳门的回归
④大陆综合实力的增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文化联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④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6.厦门岛东南海滩上,竖立着一个巨大的标语(如右图)。下列对图中文字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B.适用于香港、澳门、台湾、深圳等地
C.台湾统一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借鉴
7.“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提出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坚持原则,排除阻力
8.大陆赠予台湾的大熊猫“团团”“圆圆”现在已成为台湾人民的“开心果”。实现两岸人民真正“团圆”的政治基础是( )
A.建立爱国统一战线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9.“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
A.打破了两岸隔绝状态 B.消除了两岸隔阂
C.发展了“九二共识” D.彰显了民族亲情
10.“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根本不能同德国和朝鲜问题相提并论。”我国强调台湾问题与德国、朝鲜问题不同的主要目的是( )
A.反对国际势力干涉台湾问题
B.推动海峡两岸密切往来
C.阻止“台独”势力发展
D.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
材料二 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在其就职演说中对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问题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国台办称之为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要降低两岸的连接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依旧无法拨云见日。可以看出,她的两岸政策目标只求稳定,不求发展,只管控风险,不增长动力,不是让两岸愈走愈近,而是让两岸愈走愈远。
(1)在历史上,台湾遭受过哪些国家的侵略?(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什么是“九二共识”。蔡英文两岸政策的目的是什么?(4分)
(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该构想在哪两个地区得以成功实践?(3分)
(4)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2分)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B 2. B 3. C 4. C 5.B 6.B 7.A 8.B 9.D 10.A
11 (1)荷兰、日本。
(2)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降低两岸的连接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
(3)“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
(4)人民的支持,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密切;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