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28 14:5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工业、飞机制造业……”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20世纪(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2.小伟同学在学习历史时看到这样一组关于各部门投资比例的数字:工业 58.2%、交通运输 19.2%、农林水利 7.6%、文化教育卫生 7.2%、其他 7.8%。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以下哪一产业(  )
A.农业 B.文化教育 C.交通运输业 D.工业
3.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历史课堂上做的学习笔记,下列主题中最符合笔记内容的是(  )
(1)时间:1953—1957年。
(2)主要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主要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青藏公路通车等。
A.“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
C.新中国成立
D.抗美援朝
4.历史解释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最早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上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应对战争威胁,也需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
A.在美国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
B.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C.导致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D.是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制定的
6下面是小林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搜集到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山西的重点建设项目,其特点是(  )
地点
项目
太原
太原第一热电厂、太原第二热电厂
长治
山西潞安洗煤厂
大同
大同鹅毛口竖井煤矿、大同土白窑煤矿
A.促进了山西的工业发展
B.行业分布比较广泛
C.重工业项目得到重点建设
D.得到苏联的帮助
7 下图中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因素有(  )
①“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②工业生产“以钢为纲” 
③人民建设热情高涨 
④苏联对中国工业项目的援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宪法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B.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9.〔时空观念,山西孝义期中〕下图是一套纪念邮票,上面写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请问这套邮票是哪一年发行的(  )
A.1982年 B.1999年 C.2004年 D.2006年
10.某西方媒体发表文章称:“‘两会’从政治形态上讲,是向外界展现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一个机会,所以它全程对外开放,透明度也高,并会举行领导人中外记者会。”“两会”能“向外界展现中国特色政治制度”是因为(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保障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③两者共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基础 
④两者均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它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它”颁布于( )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12.1953~1957年我国工业产值平均增长的速度达到18%,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5%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的全面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转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资本和资源的严重匮乏阻碍了我国的发展。为此,中共中央实行了利用有限的资本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 )
A.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和沿江的格局
C.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14.中国的桥梁技术世界领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途”,这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C.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辉煌
15.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标志着我国( )
A.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C.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6.如图所反映的会议通过的文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该“文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7.1953-1957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下表)。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A.工业门类齐全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地区分布均衡 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18读图,回答问题。
(1)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这些成就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3分)
(2)这些成就的取得对我国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发展工业时应注意的问题。(2分)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A 
2. D 
3. A
4.C 
5.D 
6.C 
7. C
8.A 
9.C 
10.A 
11 B
12 C
13 B
14 B
15 C
16 B
17 B
18(1)“一五”计划时期。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2)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发展工业要因地制宜;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等等。(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