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叮铃铃》是一首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歌曲,曲调采用了湖南民歌的素材作为本歌的主导动机,旋律流畅,情绪愉快活泼,它描绘了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自内心的歌唱,抒发自己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这首歌在力度和速度的变化以及演唱技巧方面要求较高,特别是前倚音和下滑音的使用增加了歌曲的乡土气息,这是一首一段体的歌曲。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和演唱技巧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二声部的合唱曲学生也有一定的积累,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初步养成良好的歌唱发声习惯。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在情境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意境学唱二声部歌曲,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加深对音乐理解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三、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叮铃铃》中牧童赶羊群时的欢乐情绪,并能通过演唱、表演歌曲,抒发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能够用活泼欢快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恰当表现歌曲中的力度记号、速度记号。
3、正确演唱歌曲中的装饰音、变化音,通过演唱歌曲初步感受湖南民歌的特征。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用活泼欢快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正确演唱歌曲中的装饰音、变化音,通过演唱歌曲初步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
2、能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恰当表现歌曲中的力度记号、速度记号。
五、教学准备:
(一)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二)资源准备:课件制作。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问好回声“喂你好啊!”?
(1)、教师引导师生呼应问好。
(2)、教师引导音量与声音的位置。?
2、歌声回声:?
(1)、教师引导学生作歌声回声。?
设计意图:由呼应形式,引导声音的传高传远,通过歌声的互动初步感受歌曲的齐唱的三个乐句,创设歌曲演唱的情境。?
(二)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师:我们的声音把我们带去哪了呢?在这儿又有什么样的风景和心情等着我们呢?一起来听一听。??
师:歌曲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情绪??
生:很欢快的情绪、?
师:你感受到了哪些风景??
生:白云,山坡???
师: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
生:牧童的吆喝声,叮铃铃的声音。?
师:这是小羊奔跑时脖子里挂的什么发出声音?
生:铃铛。??
设计意图:初步歌曲,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绪,并为发声练习创设演唱环境。?
(三)情境发声练习。?
1、单音练习:?
师:绿绿的山坡上有羊群和牧童,这么美的大自然,连天空中飘的朵朵白云里都藏着那动人的音符,各唱四拍。?
师指导:教师柯尔文手势辅助音准,引导用轻柔的声音传达云的温柔。云层很高也很厚需要我们的气息去支持,让你们的小肚子使点劲去帮忙。?
2、音程练习:?
指导:柯尔文手势辅助音准,和谐演唱。?
指导:柯尔文手势辅助音准,声音像天空中的云朵飘的高高的,和谐演唱。?
3、二声部基础练习。?
指导:柯尔文手势辅助音准和谐演唱。?
设计意图:在情境下引导歌曲中的骨干音的练习,更有利于演唱的兴趣,从而通过柯尔文手势、歌唱声音的比喻引导学生声音的和谐演唱。?
(四)二声部的学习:?
1、全体学习低声部:?
师:白云下面,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红牧童和蓝牧童在一起快乐的歌唱!请你们听一听我弹的是谁的旋律??
师:是哪一队的旋律?
(1)、画图谱(板书)。
跟师一起画蓝牧童的旋律足迹,并轻声唱一唱,生跟琴边唱边画。?
(2)、铃铛声引导:?
a、动作辅助引导演唱方法。?
b、顿音记号引导表现。?
师:这里用了音乐记号?它提示我们这里要怎样唱得更好??
师生交流,学生演唱表现。?
c、引导力度记号的表现。?
师:羊儿由远到近,又由近到远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音乐记号来表现这样的场景?
生回答。?
出示音乐记号,教师引导学生表现强弱。?
(3)、引导最后一句学唱(那是我们在赶羊群)。?
a、对比聆听升记号的引导。?
b、引导挥鞭动作辅助演唱。?
(4)、完整演唱低声部并表演:?
2、全体学习高声部:?
(1)、师生合作:?
师:我也忍不住要加入了,我们合作下,注意你们的音准,听一听我唱的谁的歌声??
师生合作。?
(2)、画图谱(板书)。?
跟师一起画红牧童的旋律足迹,并轻声唱一唱。?
生跟琴加上歌词唱。?
(3)、衬词演唱引导:?
a、教师引导学生站起来感受牧童的快乐并启发用动作来辅助表现情境。?
b、引导力度记号的表现。?
(4)、引导最后一句学唱?生边唱边挥鞭动作辅助演唱。
(5)、完整演唱高声部。?
3、分组并合作演唱:?
下面我邀请你们两组来帮蓝牧童,这两组来帮红牧童唱一唱,你们来合作来唱一唱。你们看蓝牧童和红牧童的歌声,有时候是重叠在一起的。(板书)?
(1)、生分组表演唱。?
(2)、生合作演唱。?
4、揭示课题,复听歌曲。?
师:牧童们我们在山坡上休息一会,来听听歌曲《叮铃铃》,看能不能找到我们合作的地方,听听歌曲唱了几段??
师生交流。??
5、演唱第二段合唱的歌词。?
(1)、蓝牧童演唱。?
教师启发动作辅助表现下滑音,手势辅助尾声音准。?
(2)、红牧童演唱。?
(3)、生合作演唱。?
设计意图:二声部的学习,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形式,结合图谱、动作辅助演唱等方法引导,让学生在情境中和谐准确快乐地歌唱。?
(五)齐唱乐句演唱:?
1、聆听歌曲(三听),寻找齐唱的乐句。?
师:山坡上萦绕着我们的歌声,如果加上铃铛的声音会更有意思,你们觉得用什么课堂小乐器可以表现铃铛声??
学生交流,自选乐器个别演奏。?
师:红蓝两队牧童,我们默唱歌曲并可以用你喜欢的动作表现歌曲,在我们合作演唱的地方尽可能的找到自己的声部来用动作表现出来。?
生聆听并自由表演,个别学生聆听演奏乐器。聆听后师生交流还有什么演唱形式??
2、学生演唱(齐唱的三个乐句)。?
3、教师指导感受第一乐句。??
4、完整演唱齐唱的乐句(第一段)(第二段)?
5、学生推荐,个别生唱。?
师:你们能不能推荐一位牧童来唱一唱??
(六)表现全曲?
教师奖励牧童小马甲和鞭子给个别学生,单独学生演唱齐唱的乐句,红蓝两队对坐合作演唱合唱的乐句并加上动作快乐的唱一唱!?
(个别学生到前面表演,其他牧童站着表演,演奏乐器的牧童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歌曲情境表演能让孩子们更加热爱演唱,表演的形式层层递进把课堂孩子的热情推向高潮!?
七、总结课堂:?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这首具有浓郁的湖南地方风格的歌曲,词曲紧密结合,让叮铃铃的声音充满了朝气与活力,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那么一点点的叮铃铃,去寻找你们的叮铃铃吧!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