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案
看一看(一)教学设计
城 内 郭良花
课标要求:
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体验,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获得观察物体的一些经验,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本节课要继续发展观察物体的经验: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多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3个面;初步感知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相反的。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多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 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理解相对位置。
课前准备:玩具小猴(或小熊) 、学生每组准备一个小长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 大家一起欣赏古诗《题西林壁》,欣赏图片
为什么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图片,声音,旁白,文本)
今天呀,老师和你们一起共同探究从不同位置去看一些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看一看(一)让学生读一读课题)
这节课,老师对大家有个要求,就是吧自己的眼睛当作相机,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选好角度,把你看到的图形拍下来,记在心里,好不好?准备好了吗?
二、探究体验:
同学们可能会想,老师和我们去看什么呢 ?现在,老师先和同学们看一看这我手上的长方体(出示长方体)
1、认一认(让学生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
(1)出示长方体实物,让学生尝试说一说长方体的上面,侧面和正面。
(2)组织学生互相说,然后请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其他学生帮助他们。
(3)教师变换长方体实物的位置.学生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4)小结:物体的上面,侧面,正面是人为规定的,一般朝上的那一面称为上面,面对观察者的那面称为正面,两侧的面称为侧面。
(5)同桌互相指着说一说长方体实物的上,侧,正面。
2、看一看(让学生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在变换长方体实物位置的过程中,问各组的学生看到的长方体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看到了几个面 请不同组的同学回答。
(课件出示情境一)
、小组合作、交流(提出要求:明确观察位置;想象判断)
、小组汇报谈想法。
三、实践活动
1、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玩具小猴(或小熊),并能具体地说出在哪个位置能看到哪个图形。
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再判断站在不同位置看小猴,然后再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通过学生的发言,得出结论: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相对位置看到的画面是相反的。
2、连一连
组织学生完成书26页连一连.(图片出示)
先请学生独立完成,再互相说一说,屏幕出示正确答案.(图片,动画,声音,旁白,)
3、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分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学习桌.(从背部,前面,侧面观察时可以半蹲着.)
注意,教师应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先引导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察后,再帮助他们调换位置,使其他组的成员知道观察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课本27页练一练第1、2、3题.(图片出示)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议,屏幕出示正确答案(图片,动画,声音,旁白)
五、课堂总结
我们观察物体,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不一样,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今天,我们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数学也有语文意境的美。希望大家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位置不同 形状不同
最多 3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