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1张PPT。第二课 千言万语总关“音”第一节 字音档案古代注音的方法:直音法
读若法
譬况法反切法课堂活动步骤 ——“注音”说长论短(1)标注拼音。请学生在书上分别给“引子”中的两首诗逐字标出拼音。
?
(2)查阅字典。教材中提供了两部字典的资料片段,请学生浏览课文中这两部字典的片段(另可查阅原字典),找出两段材料中共有的“语、言、文、字”四个字。同时逐字分析字典中对该字的注解,分清注音部分和释义部分。
?
(3)了解注音。通过讲解字典中给汉字的注音,使学生大致了解自古至今几种重要的给汉字注音的方法。《康熙字典》和《新华字典》提到和使用的对“语、言、文、字”的注音:《康熙字典》和《新华字典》提到和使用的对“语、言、文、字”的注音:反切法直音法《康熙字典》和《新华字典》提到和使用的对“语、言、文、字”的注音:练一练胡笼切
hú lóng—— hóng得按切
dé àn—— dàn之少切
zhī shào—— zhào丘倨切
qiū jù—— qù (红)(旦)(照)(去)普半切
pǔ bàn—— pàn速多切
sù duō—— suō七愿切
qī üàn—— quàn火官切
huǒ guān—— huān (判)(娑)(劝)(欢)注音字母ㄅㄆㄇㄈ ?______b p m f
ㄉㄊㄋㄌ ?______d t n l
ㄍㄎㄏ _________g k h
?ㄐㄑㄒ _________j q x
?ㄓㄔㄕㄖ ?_______zh ch sh r
ㄗㄘㄙ________z c s
ㄚㄛㄜ ?_______a o e
ㄧㄨㄩ ?_______i u (撮口) u
ㄝ ?_________ie
ㄞㄟㄠㄡ _______ai ei ao ou
ㄢㄣㄤㄥ _______an en ang eng汉语拼音方案
1958年2 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是我国法定的拼音方案。主要用途是给汉字拼音和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一.用26个拉丁字母的式样和顺序;规定了名称(读音)。
二.声母表:用注音字母顺序,习惯上也用注音字母的名称。
三.韵母表:表中35个,说明中加4个;规定了省写和y、w、ü的使用。
四.声调符号:规定了式样和标调位置。
五.隔音符号:必要时在开口呼零声母音节前加 “音节”三分天下——1.声母和韵母要点: 普通话里有多少个声母?一个音节前面由辅音充当的部分。22个,即21个辅音声母,一个零声母。 什么是声母?声母和辅音音位 声母和辅音的关系: 普通话里大多数声母都是由辅音充当的,但辅音不一定都可以做声母。 普通话的辅音有22个。 辅音[n]既可以声母又可做韵尾,辅音[N]只能做韵尾,其余20个只能做声母。 所以,普通话里做声母的辅音只有21个,做韵尾的辅音有2个。
问题:什么是零声母?
普通话里,大部分音节都是有声母的,但也有一些音节在声母的位置上没有辅音的实体,这就是零声母音节,也就是元音开头的音节。 2.声 调(1)声调的性质和作用要点: 贯穿整个字音的高低升降,就叫做声调。声调的作用 声调是汉语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同声母、韵母一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买”(mǎi)和“卖”(mài),“繁星”(fánxinɡ)和“反省”(fǎnxǐnɡ),“理解”(lǐjiě)和“历届”,“函件”(hánjiàn)和“罕见”(hǎnjiàn)等等,就都是靠声调来区别。声调的性质(2)调类和普通话声调 调类就是声调的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即调值)归纳出来的。调值相同的归为一类。普通话里有四种基本的调值,就有四个调类。要点:什么是调类?(3)调值和普通话声调要点: 调值就是声调的高低升降和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五度标记法什么是调值?3.汉语音节的特点4.汉语拼音拼写规则要点:1.原韵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的,自成音节时,i改成y,u改成w。
如“压”yɑ、“要”yɑo、“烟”yɑn、“雍”yonɡ及“窝”wo、“威”wei、“汪”wɑnɡ等。2.原韵母只有一个元音的,自成音节时,i前加上y,u前加上w。如“衣”yi、“音”yinɡ、“英”yinɡ及“乌”wu。
ü行韵母自成音节时,ü一律写成yu。
如“乐”yue、“冤”yuɑn、“晕”yun。音节的拼写3.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界限发生混淆,可以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西安”写成xi’ɑn,“方案”写成fɑnɡ’ɑn,否则,上面两例就可能理解为“线”和“反感”。4.《汉语拼音方案》规定,ü行的韵母跟声母j、q、x拼写的时候,写作ju、qu、xu,ü上两点省略。练习:1.请用汉语拼音拼写下面各组词语,注意拼写规范。
?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北京大学,母校;
?
② 新华字典,工具书,参考资料,辅导教材;
?
③ 毛主席,周恩来,邓小平同志,领导人;
?
④ 皮袄,飘,延安,西安爱国人士,现案。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情况,并锻炼学生规范拼写汉语拼音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中华人民共和国:Zhōnɡhuá Rénmín Gònɡhéɡuó,国家:ɡuójiā,北京大学:Běijīngdàxué,母校:mǔxiào;②新华字典:Xīnhuázìdiǎn,工具书:ɡōnɡjùshū,参考资料:cānkǎo zīliào,辅导教材:fǔdǎo jiàocái;③毛主席:Máo zhǔxí,周恩来:Zhōu Enlái,邓小平同志:Dènɡ Xiǎopínɡ tónɡzhì,领导人:lǐnɡdǎorén;④皮袄:pí’ǎo,飘:piāo,延安:yán’ān,西安爱国人士:Xī’ān àiɡuó rénshì,现案:xiàn’àn。 练习:1.判断下面词语中加横线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
?
A.百舸 坎坷 斧柯 沉疴不起 无可奈何
?
B.佝偻 拘礼 苟且 钩深致远 白驹过隙
?
C.遗施 遗留 馈赠 溃不成军 功亏一篑
?
D.骁勇 饶舌 绕嘴 蹊跷怪事 晓风残月D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某些字的读音的掌握情况。
正确选项是D。其中的加点字都不同音,分别读作:“骁(xiāo)勇,饶(ráo)舌,绕(rào)嘴,蹊跷(qiāo)怪事,晓(xiǎo)风残月”。选项A中“坎坷”的“坷”读“kě”,“斧柯”的“柯”、“沉疴不起”的“疴”同音,都读“kē”。选项B中“佝偻”的“佝”和“钩深致远”的“钩”同音,都读“gōu”;“拘礼”的“拘”和“白驹过隙”的“驹”同音,都读“jū”。选项C中“馈赠”的“馈”和“溃不成军”的“溃”、“功亏一篑”的“篑”同音,都读“kuì”。 2.判断下面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拼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
A.晦涩(huì) 教诲(huǐ)
讣告(fù) 物阜民丰(fù)
?
B.哺育(fǔ) 帐簿(bù)
谒见(yè) 苦心孤诣(yì)
?
C.昭示(zhāo) 召集(zhào)
菲薄(fěi) 蜚声遐迩(fēi)
?
D.眼睑(liǎn) 收敛(liǎn)
漂洗(piǎo) 剽悍勇猛(biāo)C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某些字的读音的掌握情况。
正确选项是C。
参考答案:选项A中应该是“教诲(huì)”;选项B中应该是“哺育(bǔ)”;选项D中应该是“眼睑(jiǎn),剽悍勇猛(piāo)”。 3.判断下面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
?
A.缄默 便笺 歼灭 草菅人命 涓滴不漏
?
B.舆论 愉悦 丰腴 颐养天年 负隅顽抗
?
C.瑟缩 吝啬 羞涩 五光十色 敷衍塞责
?
D.宝藏 账目 拐杖 皮开肉绽 乌烟瘴气C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某些字的读音的掌握情况。
正确选项是C。
其中“瑟缩、吝啬、羞涩、五光十色、敷衍塞责”中加点字都读“sè”。
A中“缄默、便笺、歼灭、草菅人命”读“jiān”,“涓滴不漏”读“juān”;
B中“舆论、愉悦、丰腴、负隅顽抗”读“yú”,“颐养天年”读“yí”;
D中“宝藏”读“zàng”,“账目、拐杖、乌烟瘴气”读“zhàng”,“皮开肉绽”读“zhàn”。 第四课 声情并茂______押韵与平仄唐诗发展概况唐诗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初唐,指唐帝国建立至玄宗开元中。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2、盛唐,指开元到代宗大历这个时期。
“王孟”、“高岑”、王昌龄、“李杜”
3、中唐,指大历至文宗太和的50多年间。
顾况、刘长卿、韦应物、白居易、“韩柳”、孟郊、贾岛、刘禹锡、李贺
4、晚唐,即由太和至唐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诗歌新诗(现代诗歌)旧诗(古典诗歌) 古体诗(古风) 近体诗
(格律诗)律诗绝句词曲排律五言七言五言七言 押 韵要点: 把两个以上韵平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情况叫做押韵(压韵)。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押韵的“韵”与韵母的不同 押韵的“韵”与“韵母”不完全相同,凡韵腹相同或相近的(如果有韵尾,韵尾也要相同),都属于同一个“韵”。就是说韵头可以不管,只要韵腹、韵尾相同都算同一个韵。 什么叫“合辙”? 戏曲界习惯上把戏曲唱词中的“韵”叫做“辙”。合辙指的就是押韵。 什么是押韵?书湖阴先生壁 _____[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 ,
花木成蹊手自栽 。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
注意:绝句一般第三句不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2、4句一定要押,押平声韵;
(tái)(zāi)(lái)送魏大将军______(唐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将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诗中“戎”“雄”“中”“功”同韵且均为平声字,全诗偶数句入韵。
注意:第1句可押可不押,若不押则限用仄声字;第2、4、6、8句一定要押,平声韵;其它奇数句最后一字限用仄声字。
什么是平仄?
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
作用: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
注意: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书湖阴先生壁 _____[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 ,
花木成蹊手自栽 。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
注意:绝句一般第三句不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2、4句一定要押,押平声韵;
(tái)(zāi)(lái)关于平仄的规律一、平仄声古代和现代是不同的
二、平仄在句内须交替相间
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这两句诗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上下句相对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
空山新雨后, 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 仄仄仄平平
四、“1、3、5不论,2、4、6分明”
注意: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
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
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
例:风劲角弓鸣, 仄仄仄平平
将军猎渭城。 平平仄仄平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解说 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感时花溅泪”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
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
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你可能会问--------在这四种形式的平仄规则中,并不是逢一、三、五都不论,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这个问题,就牵涉到格律诗的几个禁忌:孤平、三平调和三仄尾。在目前的高中阶段不作要求讲解。
------------《切韵指南》三、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要点:“粘”就是上下两联的平仄要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
如:毛主席的《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滕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磅礴湖南方言是仄声 这首七律中的“不”“礴”、“拍”“铁”、“索”、“雪”字,都是入声字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标出下面这首诗的平仄,并说明哪一句与哪一句相对,哪一句与哪一句相粘: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直的古音是入声标出1、《早发白帝城》的平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绝句的平仄:一是有两句对偶可视为律句,二是押平韵2.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对仗 诗歌中的对偶,叫做对仗
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依照律诗的对仗概括起来,词大约可以分为下列的九类: 1、名词 2、形容词 3、数词(数目字) 4、颜色词 5、方位词 6、动词 7、副词 8、虚词 9、代词
名词还可以细分为以下的一些小类:
1、天文 2、时令 3、地理 4、宫室 5、服饰 6、器用 7、植物 8、动物 9、人伦 10、人事 11、形体
对仗类型1、工对
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就更工整了。有些名词虽不同小类,但是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诗酒、花鸟等,也算工对。反义词也算工对。
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例如毛主席《送瘟神》(其二):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2、宽对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宽对
宽对乃相对与工对而言,符合对仗基本特征但至少不符合上述工对条件之一者,我们称之为“宽对”,即“宽松之对”也。如
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例:明月清风非俗物,
轻裘肥马谢儿曹。借对
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这叫借对。
例: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
例: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4、流水对4指一联中相对的两句关系不是对立的,且单句意思不完整,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意思,似水顺流而下,故称。
例: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
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举的一副对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破厚腹中空。
注意: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的
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头”对“嘴”,“脚”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分析诗中的对仗1.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身(名词)对心(名词),无(动词)对有(动词),彩凤(偏正短语)对灵犀(偏正短语),双(数词)对一(数词),飞(动词)点(动词),翼对通(不工)
2.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名词)对今(名词);闻(动词)对上(动词);洞庭水(名词)对岳阳楼(名词)
借我一双慧眼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歌排序”练习第一步,找出“韵脚”
第二步,将八句诗组成四“联”
第三步,依据“联”的平仄规则(对句句尾字为平声字),确定出句和对句的顺序
第四步,诗只有两联对仗,因此,对仗的两联即为“颔联”或“颈联”
第五步,诗有几个韵脚,有五个韵脚,也就意味着全诗首句即入韵
第六步,依据诗歌内容,排出顺序,并检验格律总而言之:诗句排序,有法可依一看押韵,
二析对仗,
三查平仄,
四观表达,
结合意境,综合运用,定可准确排序。解剖本诗形式 学习近体诗形式特点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三类,近体诗又有 “律诗” 、“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句五字,是五言律诗。
2、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3、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4、凡双数句都必须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一般压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换韵。如本诗的“秋”、“流”、“舟”、“留”。
5、每句各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特别是2、4、6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首联颔联对仗颈联对仗尾联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使上下语意连贯、音节和谐
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置身山顶俯瞰 槐榆丹枫
白云缭绕,层林迭翠
层林迭翠,白云缭绕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俏头二月初---------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1、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2、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3、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4、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阴子满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