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29 12:2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第二部分是“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第三部分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探究橡皮泥上浮的原因”。
观察实心的橡皮泥沉人水底,改变实心橡皮泥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发现它们都沉在水底,原因是它们浸人水中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放入水中,船形橡皮泥却能浮在水面上,原因是船形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增大了。课堂上引导学生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的活动,通过比较各种形状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揭示船形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原因。
【学情分析】
前面通过两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物体沉浮的规律,学生也知道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下沉轻的物体容易上浮;在重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大的物体容易上浮体积小的物体容易下沉。这节课引导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并探索其中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橡皮泥是学生熟悉的材料,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经验,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能浮在水面上。但是,学生很少去关注船形的橡皮泥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去,也不会联系实心橡皮泥和船形橡皮泥进行思考。这节课将带领学生通过实验找到其中的原因。
在科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对科学探究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会了带着问题去观察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些能力将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科学探究获得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收集数据的重要性。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形成正确的结论。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水槽12个,量杯12个,橡皮泥若12x4块(每块重量相同),记录表12张。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一、问题导入。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发现: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轻的物体容易?在重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大的容易?体积小的容易?在重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想要沉的物体浮起来,你有什么办法?
让我们用橡皮泥做材料,进一步探究,看看我们能否让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二、观察橡皮泥的沉浮。
(一)、学生分组活动: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组织学生按照下列步骤完成活动,做好记录,做好交流准备。)
1. 在量杯中倒入200ml水,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读出水面上升的体积,算出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思考橡皮泥的体积是多少?。
2. 把同一块橡皮泥做成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记录水上升的体积,算出排开水的体积和橡皮泥的体积。
3. 思考并交流: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有没有发生改变?(预设:不同小组的情况可能不同,教师要对有困难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
4.总结:改变实心橡皮泥的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体积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沉浮没有发生变化。
三、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 那橡皮泥在水中只能是沉的吗?有没有办法让他浮在水面上呢?
(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 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四、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 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2. 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教材第8面)
3.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4. 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
总结:排开的水量越多,货船装货能力越大。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一方面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统一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创设的情景,让学生思考:在重相同的情况下,有什么办法让沉的物体浮起来?在学生想出办法后,引导学生用橡皮泥作材料,对这个问题进行更细致的探究。从而引出课题》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
一、观察实心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二、小组同学合作想办法测出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思考得出: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
(即橡皮泥的体积)等于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三、观察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测出它们排开水的体积。
四、初步的获得: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沉浮情况不变的认识。
通过充分的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实心橡皮泥的形状改变了,但质量和体积没有改变,所以沉浮情况不改变。要改变橡皮泥的沉浮,就要改变橡皮泥的质量或体积,从而促使学生想办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沉和浮时,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的改变,引出排开的水量。
?
??
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
?
?
?
?
【板书设计】(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调整)
1、改变实心橡皮泥的形状,橡皮泥的质量、体积都不改变,所以沉浮情况不改变。
2、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把橡皮泥做成船形,它能浮在水面上。
3、船形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越多,装货能力越大。
【作业辅导】
判断题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
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我们可以改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
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少,受到的浮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