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时1复习: 1.金属具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除汞外都是固体,有金属光泽,都是电和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韧性,密度较大,熔点高 .2、物质的用途由哪些因素所决定?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合金的用途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更高,抗腐蚀性能好,熔点低.知识拓展1.金有什么用途,它的用途利用了什么性质? 金常用来制造合金、硬币、装饰品等,宇航服和摩
天大楼的窗户上镀金,可阻挡辐射,消防人员的面罩
上镀金可以防止灼烧。2.青铜器是由单一元素铜制成的吗?否,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3.对于一种物质来讲,并不见得越纯越好。如天然的纯净氧化铝叫刚玉,而混入铬与铁,就变红,成为红宝石。如混入钛和铁,就变为蓝色,成为蓝宝石。1、 用铝合金制作钥匙是利用铝合金的是( )
A、不易腐蚀 B、硬度较大 C、熔点低 D、密度小
2、工业生产中常将两种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合金。试根据下表所列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其他条件均已满足),判断不能制得的合金是( )
A.K-Na合金 B.K-Fe合金 C.Na-Al合金 D.Fe-Cu合金
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到许多种金属,如香烟盒内是 ,保温瓶内胆上镀的是 ,体温表中的液体是 ,刷涂暖气片用的银粉是 。
√√√锡银汞铝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从反应条件角度考虑,铁与镁化学性质谁活泼?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金属的化学性质结论1:可以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或者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化学性质的活泼程度(在空气中可以发生缓慢氧化,
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氧化,潮湿空气中易生锈生成Fe2O3;在纯氧中点燃剧烈燃烧)2、“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金的化学性质如何?说明了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金难与氧气发生反应问题与思考
1、能否用钢刷去刷洗铝锅呢?若用钢刷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那么我们能否设计其它的实验去证明Mg、Zn、Fe、Cu活动性的强弱呢? 回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能否通过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和放气体的快慢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呢?Zn + H2SO4 = ZnSO4 + H2↑活动与探究一: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P10无无铜有气泡产生,
反应速度慢铁有气泡产生,
反应速度一般锌有气泡产生,剧烈反应镁方程式现象请你推测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Mg> Zn > Fe > Cu什么叫置换反应?P11单质A+ 化合物B→化合物C+单质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铁钉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可否用其它方法证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呢? 注意: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与酸、与盐),反应产物中化合物一定是亚铁化合物(亚铁盐)结论2:可以通过金属与酸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活动探究二:1、用一根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2、用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3、用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Cu>Ag Cu +2AgNO3 = Cu(NO3)2 + 2Ag 铜丝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物质 实验2Al>Cu 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 铝丝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 实验1推测方程式实验现象归纳Al、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Al>Cu>Ag 结论3:可以通过金属与另一金属对应的化合物(盐溶液)能否反应,也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
Zn、Fe、Sn(锡)、Pb(铅)、( H )、
Cu、Hg、Ag、Pt(铂)、Au 金属活动顺序性的应用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小结:2.金属与酸、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1)与酸反应
(2)与盐反应一、金属的化学性质:二、金属活动性判断方法:1、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反应条件越低,金属越活泼)2、通过金属与酸(盐酸或硫酸)能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反应越剧烈,金属越活泼)3、通过金属(A)与另一金属(B)对应盐溶液能否反应,也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能反应,A比B活泼;不能反应,B比A活泼)Mg + 2HCl MgCl2 + H2↑
Zn + 2HCl ZnCl2 + H2↑
Fe + 2HCl FeCl2 + H2↑思考: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有何区别。 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单质置换反应:这种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基本反应类型)A+BC=__+__ACB以上两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吗?为什么?××1、“真金不怕火炼”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能充分体现金具有的性质是( )
A、硬度较小
B、密度较小
C、导电性较好
D、化学性质不活泼课堂训练 D2、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铝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B.镁铝合金可用于制造飞机
C.铝的化学性质不如铁的活泼
D.铝制容器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物保护膜,可以用来盛装盐酸 B4、书写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并判断下列化学反应是否为置换反应;
1)木炭还原氧化铜
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详细见学案)课件19张PPT。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时2读懂图像注意:(1)斜线斜率 (2)反应终点(拐点)
(3)等质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数据分析型计算 活动探究二:1、用一根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2、用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3、用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Cu>Ag Cu +2AgNO3 = Cu(NO3)2 + 2Ag 铜丝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物质 实验2Al>Cu 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 铝丝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 实验1推测方程式实验现象归纳Al、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Al>Cu>Ag 结论3:可以通过金属与另一金属对应的化合物(盐溶液)能否反应,也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1注意1: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生成的一定是亚铁化合物(亚铁盐)3、金属与盐反应(溶液中的) 可以通过金属与另一金属对应的化合物(盐溶液)能否反应,也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这是判断金属和盐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最好方法写出铝和硫酸铜、铜丝和硝酸银的反应原理注意2:⑴能发生反应,说明参加反应的金属活动性比盐中的金属活动性强;⑵盐必须是可溶性盐(溶液中);⑶参加反应的金属不包括太活泼的K、Ca、Na。溶液中的置换反应11、金属+酸→盐+氢气2、金属+盐→新金属+新盐注意:(1)金属为氢前金属;
(2)酸指稀盐酸、稀硫酸等,不包括浓、稀硝酸以及浓硫酸等强氧化性酸;
(3)铁→亚铁盐,铝→+3价的铝盐注意:(1)盐必须是可溶性盐;
(2)金属比盐中金属活动性强;
(3)金属不包括K、Na、Ca;1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
Zn、Fe、Sn(锡)、Pb(铅)、( H )、
Cu、Hg、Ag、Pt(铂)、Au 金属活动顺序性的应用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提醒:1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小结:2.金属与酸、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1)与酸反应
(2)与盐反应一、金属的化学性质:二、金属活动性判断方法:1、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反应条件越低,金属越活泼)2、通过金属与酸(盐酸或硫酸)能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反应越剧烈,金属越活泼)3、通过金属(A)与另一金属(B)对应盐溶液能否反应,也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能反应,A比B活泼;不能反应,B比A活泼)1基础能力训练: 1.判断下列物质间能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① Fe + CuSO4 ② Zn + Cu(NO3)2
③ Cu + AgCl(不溶)④ Cu + AgNO3
⑤ Zn + MgCl2 ⑥ Cu + Hg(NO3)2
2.有X、Y、Z三种金属,若将Z放入X的盐溶液中,Z表面覆盖有X,将Y和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而Z不溶,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X>Y>Z B. Y>Z>X
C. Y>X>Z D. X>Z>Y
B13. A、B、C三种金属,根据下列反应式中的关系: ① A+B(NO3)2 = A (NO3)2 + B
② C+ B(NO3)2 = C (NO3)2 + B
③ A+ H2SO4 (稀硫酸)= ASO4 + H2↑
④ C+ H2SO4 (稀硫酸) 不反应 试推断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 ) A.A>B>C B. A>C>B C.B>C>A D.C>A>B
4、用实验证明Zn、Cu、Mg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用的试剂是 ( )
A.MgCl2溶液 B.ZnSO4溶液 C.CuSO4溶液 D.稀硫酸BBD14、把一枚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锈逐渐______,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生成的盐是________;一段时间后,又可观察到铁钉表面有_____出现,溶液变成______色,生成的盐是__________溶解黄色硫酸铁气泡浅绿硫酸亚铁拓展性问题1、你能否设计实验证明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方案一:用Zn、Ag和CuSO4溶液方案二:用Cu、Zn(NO3)2溶液和AgNO3溶液2、为什么铝制容器可以贮存浓硝酸?1金属的钝化现象:一些金属如铬(Cr)、铝(Al)、铁(Fe)遇到冷的浓HNO3、浓H2SO4这样的强氧化性酸,表面可形成一层氧化膜保护,从而阻止内部金属反应,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钝化。因为铝可在其表面形成保护膜,从而阻止内部金属进一步被腐蚀课后习题: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混合物加热至800度左右,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药金”(铜和锌的合金),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示:ZnCO3高温条件下可分解为ZnO)11、取一小片金属放入稀盐酸( 或稀硫酸),若观察到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固体部分溶解,则说明这种金属为铜锌合金 ;若无明显现象,则该金属为黄金。如何区分药金和金子呢?2、取一小块金属,用天平称量其质量,用量筒和测定其体积,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与黄金的密度对照,若密度相符,则为真金,若差异较大,则为黄铜。14、取少量金属块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蓝色硫酸铜溶液,若金属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且溶液颜色变浅,则原试样为黄铜,若无变化,则原试样为黄金。Zn + CuSO4 = ZnSO4 + Cu11、在托盘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人足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向右边烧杯中加入10克金属锌,向左边烧杯中加入10克金属铁,当反应停止后,天平指针的指向是
A.分度盘的左边
B.分度盘的中间
C.分度盘的右边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2、室温下,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正确的是CC中考实战训练题精练13、10g由两种金属粉末组成的混合物,将它们投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1gH2。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可能多选
A、Zn、Fe B、Mg、Cu
C、Mg、Al D、Al、CuCD4、实验室中要除去细碎铜屑中的少量铁屑,某学生设计两个方案:
(1)Cu、Fe —(加适量稀盐酸,搅拌)→ 过滤 —→洗涤
(2)Cu、Fe —(加适量的硫酸铜溶液,搅拌)→ 过滤 →洗涤
两个方案中较好的是 (填序号),理由是 。
你是否有更简便的方法,若有,请写出做法 。铁屑容易反应完全,容易分离 用磁铁吸引,使之与铜屑分离 (1)15、有两包黑色粉末,分别是铁粉和木炭粉,请你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加以鉴别,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用磁铁吸引能被磁铁吸引的是铁 分别在空气中灼烧 能红热且质量减少的是碳 分别放入酸中 能生成气体的是铁 1BACK1BACK课件17张PPT。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时3 习题课复习归纳1、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反应):
① 三种金属非常活泼,不能把金属直接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②盐必须是 ?;
③参加反应的金属比盐中金属元素活动性 ?;置换K Ca Na可溶性的强基础题型:1、判断下列物质间能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① Fe + CuSO4 ② Zn + Cu(NO3)2
③ Cu + AgCl(不溶)④ Cu + AgNO3
⑤ Zn + MgCl2 ⑥ Cu + Hg(NO3)22、有X、Y、Z三种金属,若将Z放入X的盐溶液中,Z表面覆盖有X,将Y和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而Z不溶,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X>Y>Z B. Y>Z>X
C. Y>X>Z D. X>Z>YB1、天平问题题型归纳典例1:在托盘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人足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向右边烧杯中加入10克金属锌,向左边烧杯中加入10克金属铁,当反应停止后,天平指针的指向是( )
A.分度盘的左边
B.分度盘的中间
C.分度盘的右边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分析:先向左倾斜,再向右倾斜C小结(1)开始指针方向(反应发生阶段)相同条件下,金属活动性强的放出氢气速率快,指针偏离(顺序:镁铝锌铁_“美女心铁”)(2)指针最终指向(反应终了阶段)①巧记 铝镁锌铁(“女没心铁”)②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Fe+2HCl = FeCl2+H2↑
2
10g Zn+2HCl = FeCl2+H2↑
65 2
10g ③巧用”价量比”结论: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酸反应,金属的“化合价与质量之比”(简称“价量比”)越大,产生氢气越多。④巧用“二价相对原子质量”铝的二价相对质量为18Mg +2HCl = MgCl2 + H2↑Mg Fe Zn 等常见金属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上等于自身的相对原子质量2Al +6HCl = 2AlCl3 + 3H2↑拓展训练: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并注入相同的足量稀盐酸,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边烧杯中分别投入等质量的镁和铝,则天平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
A.先偏向左,最后偏向右
B.先偏向右,最后平衡
C. 先偏向右,最后偏向左
D.先偏向左,最后平衡C2、图像问题 2:室温下,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C酸不足 酸过量注意(1)需注意并确认,纵坐标为氢气质量,横坐标为时间;(2)起点是坐标系原点,表示金属与酸接触即发生反应;(3)斜线的斜率表示放出氢气的速率,金属活动性越强,斜率越大;(4)纵坐标最大值表示最终产生氢气的量二价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价量之比越大),等质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氢气越多。(1)斜率代表速率,与活动性强弱正相关;(2)酸足量——最终气体质量与金属价量之比成正比(与二价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
(3)若酸不足量则最终氢气质量相同(右图)①H2—时间图象等质量酸和过量金属等质量金属足量酸拓展训练:等质量的锌、铁、镁分别放入足量的盐酸中,放出氢气的质量与消耗金属质量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B斜率与金属活动性无关,与价量比成正比(与二价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若等质量酸和过量金属,图像应如何?②H2—消耗的金属图象等质量金属与足量酸拓展训练:右图表示等质量的金属Mg和Al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表示反应所用时间,
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B.x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y表示反应所用时间
C.x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
,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D.x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C分析:一定要弄清纵横坐标的内涵,了解斜线和水平线的涵义,结合实际分析。A与B图像关系是坐标顺时针旋转270°,再180°翻转,尝试一下纸面练习!(1)斜率代表产生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质量比与金属种类无关;
(2)最大纵坐标值代表产生氢气的最大量,与金属的价量之比成正比(与二价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3)若酸不足量则不同金属图像相同(重叠在一起)③H2—消耗的酸图象等质量金属与足量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