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1-30 19:1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一、选择题
1.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多 B.全球的降雨量过多
C.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过多 D.森林火灾频繁
2.下列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B.使江河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
C.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使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D.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3.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环境 B.含硫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 D.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4.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与此无关的是(   )
A.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B.开发风能、太阳能
C.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5.2018年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环境日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旨在推动广大公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与环境保护相符合的是(  )
①坐“的士”替代坐公交出行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③随时焚烧生活垃圾,减少处理费用
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⑥建立自然保护区
A.①②③⑤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6.污染已成为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
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B.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
C.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D.臭氧层破坏、汽车尾气、塑料垃圾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控制酸雨措施的是( )
A.减少工厂废气的排放 B.减少煤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
C.减少生活、生产废水的排放 D.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8.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氧气 D.一氧化碳
9.研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时,所采取的科学方法是( )
A.模拟探究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比较法
二、非选择题
10.如图是酸雨的形成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A为_______________,A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
(2)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其中的有害成分是图中的___________,它呈气体状态,可随大气流动而漂移,因此,酸雨____________(填“是”、“不是”或“不一定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
(3)图中B的pH比正常雨水的pH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酸雨、温室效应、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化学污染、极地臭氧层空洞…世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作用在于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为推进保护进程做出贡献.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世界主题为“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点出了保护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紧迫性.中国主题定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意指二氧化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倡导人们过上绿色、低碳生活.
(1)在世界环境问题中,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______;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2)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是______
A.臭氧层空洞??B.酸雨??C.温室效应
(3)我们应该积极实践“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请你分别选择一种恰当的出行方式,将序号填入横线中.
近处______ 短途 ______ 长途 ______
①步行、骑自行车 ②乘坐火车 ③搭乘公交或地铁.
(4)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____________ 装置,减少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12.洗衣粉中含有去污剂、表面活性剂及助剂等,助剂作用是提高表面活性剂的去污能力,按助剂是否含磷洗衣粉可分为含磷洗衣粉和无磷洗衣粉两种。因为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体,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因此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某同学欲探究“含磷洗衣粉中的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①获得藻类:从富营养化的池塘中取水,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再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重复3次。②分组编号:将藻类先加水800毫升搅匀,平均倒入2只500毫升烧杯中,标号为A,B。③分别处理:A烧杯中加入0.1克含磷洗衣粉,B烧杯中加入0.1克同品牌不含磷洗衣粉。④培养观察:在适宜条件下培养5天,观察藻类的数量。
(1)①中重复3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中B烧杯加入不含磷洗衣粉而不是加入清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中“适宜条件”具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适宜。
(4)实验前,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对该实验做一个假设,你的假设应该是__________。
(5)你预测藻类数量较少的烧杯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有一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实验中学环保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一)查阅资料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资料三:5号电池比7号电池较大些.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A?E共5组数据见表)
A
B
C
D
E
加无污染河水的体积
500毫升
500毫升
500毫升
500毫升
500毫升
加废电池的数量及型号
不加
1节5号
1节7号
1节5号
1节5号
加满江红的数量
不加
不加
不加
10克
30克
放同样小鱼的数目
1条
1条
1条
1条
1条
小鱼存活的时间
10天
3天
5天
6天
8天
该小组根据上述有关内容,做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结合自己的所学,帮助完成下列问题:
(1)若某成员选择了A与B进行对照实验,那么,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__.为探究这同一问题还可以选择________进行对照实验.
(2)B、E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E组的鱼比B组的鱼存活天数多说明________.满江红在水中的这一作用充分体现了________(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释).
(三)实验反思
(3)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
(四)交流讨论: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乱丢,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便集中无害化处理.
参考答案
一、1.C 2. C 3. B 4.A 5. D 6.C 7.C 8.A 9.A
二、10.(1)二氧化硫; 工厂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2)A;不一定;(3)小
11. (1)A、B (2)B (3)①、③、② (4)净化装置 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12.(1)排除池塘水中磷元素等其它物质对实验的干扰(2)排除洗衣粉中其它物质对实验的干扰(3)阳光;温度(4)含磷洗衣粉中的磷对藻类繁殖有促进作用
(5)B (6)没有多次重复
13.(1)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废电池会污染水质或废电池不会污染水质;废电池;A与C (2)满江红;满江红能净化被废电池污染的水质(有此意思的其它说法也可);生物能影响环境(3)所用小鱼数目太少,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有此意思的其它说法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