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课件+素材 )(2课时 27+34+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课件+素材 )(2课时 27+34+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28 20:37:23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九课
古诗三首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第一课时目錄0 10 20 30 4初知边塞诗初读古诗,了解作者再读古诗,合作学习感悟诗意,朗读体会0 5指导写字,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老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开个头,看谁能接下去,好吗?接龙游戏 《出塞》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
卢纶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 争边塞诗 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这类诗我们称为边塞诗。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凉州词》,就是这样一首。让我们来看一下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吧!《凉州词》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今武威市,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凉国故地,天下要冲,国家蕃卫,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元明清时,武威又被称西凉,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简介作者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感悟诗意,朗读体会 释 义
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
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夜在洮河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才还在交战,现在就传来俘获敌军首领的消息。 词语注释
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⑿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长云:层层浓云。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词语注释
⒀孤城:即玉门关。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⒁破:一作“斩”。楼兰:汉时西域国名。
终不还:一作“竟不还”。“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长云暗雪山,你觉得该怎么读? 读了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青海/长云/暗雪山“黄河远上白云间” 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
你觉得有何不同?“孤城遥望玉门关”倒 文
这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黄沙百战穿金甲”概括力极强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黄沙百战穿金甲” “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拓展延伸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
同学可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谢 谢 观 看课件31张PPT。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九课
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杜 甫他是谁? 杜甫(712~770),字子美,
常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
“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
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
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
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
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蓟北 涕泪 衣裳
巫峡 襄阳 妻子tìjìyī shangxiāngwūq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释1.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2.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注释3.涕(tì):眼泪。
4.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5.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注释6.漫卷(juǎn):胡乱地卷起。
7.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8.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注释9.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10.作伴:与妻儿一同。
11.便:就的意思。译文 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译文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我们通过反复读诗,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用一个词来表示。译文 公元763年的春天,这应该是杜甫一生中最难忘、最温暖的一个春天。在这个春天,杜甫听到了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在这个春天,杜甫即将结束漂泊的生活,返回日夜思念的故乡。让我们试着把这种“狂喜"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由来,读出诗歌的韵味。 你通过哪些表现认为诗人是狂喜的? “纵酒”“放歌”体会诗人饱受战乱的悲情。 狂喜的心情,为什么写“泪”和“愁”?天边老人归未得,
日暮东临大江哭。这是诗人与亲人别离的泪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诗人面临国破家亡的泪水。都人回面向北啼,
日夜更望官军至。 这是诗人渴望官兵收复失地的泪水。 却看妻子愁何在,
仅仅是妻子和孩子愁吗?
还有诗人的忧愁。为衣食而愁,
为居无定所而愁,
为疾病别离而愁,
为报国无门而愁。总结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视频资料课件34张PPT。第九课
古诗三首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第二课时1情景导入2初读古诗,解释诗题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4再读古诗,品悟诗情5拓展活动,布置作业黄
河华
山 请同学们谈谈,看了图片之后你们是什么感受?雄伟、壮观 身为中国人,
你感到......?民族自豪感PART
1初读古诗,解释诗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作 者 简 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译 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PART
2解释字词,说说诗意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篱:篱笆,用竹子、树枝
等编成的围墙。
河:黄河。
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
或八尺为一仞。五千
仞,形容山非常高。 摩 :触摸。
遗民:指沦陷在金人占领
地区的宋朝百姓。
胡尘:胡(金)人兵马践
踏扬起的尘土。
王师:指南宋军队。 “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华里。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翻该,向东流入大海。逐 句 理 解 “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五千仞高的华山直插云霄。
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逐 句 理 解 “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
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于了。逐 句 理 解 “南”、“王师”是什么意思?
他们盼望南边的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 逐 句 理 解这两句描述了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PART
3再读古诗,品悟诗情思考问题1、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思考问题2、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思考问题3、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 思考问题4、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
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思考问题5、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来了没有呢?此时此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思考问题6、古诗读到这里,你觉得“遗民”的“遗”仅仅是“遗留”的意思吗?是谁早早地遗忘了他们?是谁无情地遗弃了他们?思考问题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总结诠释 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PART
4拓展活动,指导书写1.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什么?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你想对谁说些什么?选择一处,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积累古诗:《春望》、《出塞》、《题临安邸》、《示儿》、《满江红》等。生字生词基本释义
1.高大的山:五~。
2.称妻的父母及伯父、叔父:~父。
3.姓。五岳山岳飞生字生词基本释义
1.摩擦;接近:~天大厦。
2.抚摸:~弄。
3.研究;切磋:观~。摩拳擦掌揣摩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