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人们常说和平年代没有英雄,现在的孩子呢,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他们的胆量、勇气、随机应变的能力都比较缺乏。学习英雄人物的故事便显得尤为迫切!《景阳冈》是人教版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我安排一个课时学完。文章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性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教材可分为“喝酒”、“上冈”、“打虎”、“下山”四个部分,淋漓尽致的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打虎”一节更是能够深深的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本单元所有课文都取材于我国的古典名著,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每一课的学习中吸取有益的启示,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另外,本单元还有 “开展辩论会”的口语交际和“写建议书”的习作训练。我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体现这些训练要求。
(二)、教学目标:
《景阳冈》是一篇小说,小说的要素在于环境、人物、故事情节,小学生学生到底要从中学什么呢?新课程标准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提了两点要求:一是理解课文的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要更加放手,主要掌握读书方法,学会从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基于这样的原则,结合单元训练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我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强化学生读书的知识和能力。
2、学习在于应用,让教学过程和方法融化在学生对课文内容
的了解,体会武松的英雄性格之中。学武松、赞武松、以武松为榜样激励自己,成为学习这篇文章的第二个目标。
3、当然,人物的形象是非常丰满的,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具有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学会一分为二的评价人物,突现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便是我的第三个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文章对武松打死老虎这个片断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集中体现
了武松的勇武和机智,语言气势磅礴、生动传神,我把这个环节作为教学重点。而引导学生明白武松到底怎样打死老虎以及从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中正确评价武松、店家和官府则成为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达成目标和突破重难点,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原则,我始终坚持“以读代讲、巧妙点拨、尊重学生、放手自学”的教法理念。五年级的学生在思维、朗读、情感等方面都有了自己强烈的个性,尊重个性才能激发兴趣。因此,学生将采用 “读书、寻找、勾画、辩论、写作”的学习方法,运用默读、分角色读,情景朗读等读中感悟的手段,在课文中捕捉信息,同时结合单元训练要求,以辩论会和写建议信的方法充分认识武松、店家和官府等人物形象,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便 向各位老师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首先,我用平易近人的谈话方式直扑课题:同学们,见过老虎吗?怕吗?今天,我们去结识一个新朋友--他就是《水浒传》中的打虎英雄--武松。这样的导入没有对教学方向进行任何预先的暗示,把一张白纸样的课堂教给学生,让孩子们尽情的舒展自己的魅力。
(二)充分默读课文--自我发现问题
1、然后呢?我就给足时间让孩子们充分默读课文,俗话说“朗读出感情,默读出思想。”创设一种安静的环境,有利于孩子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默读时,我对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想想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请在课文中找到能够表现人物精神性格的句子做上记号,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醒学生寻找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证据”,学会捕捉重要信息,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的感受,能够有效的克服一读到底或一说到底的弊端,对训练学生的读书方法很有好处。
2、学生默读完进行简单汇报,借此机会快速理清文章脉络。形成对武松、店家和官府的初步印象。这样就为后面的教学进行了预设。
(三)朗读三个片断--认识武松形象。
文章的重点部分是“打虎”一节,然而“喝酒、上冈”却为武松打虎做了铺垫,也从不同的侧重点展现了武松的人物形象。古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因此这个环节的教学要突出运用多种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在熟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慢慢去了解武松,而不是用教师的课文分析或者先入为主的观念去代替学生的自我感悟。
我让学生放声朗读刚才自己勾画的段落或句子,并用一个词或短语来赞扬武松。可以想像,学生必将渐渐的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喝酒、上冈、打虎”这三个环节,此时我再巧妙点拨学生:
那么,你最喜欢他哪一个方面的特点就读哪一个段落吧?给孩子们充分选择的自由,才能读出自己的个性、展现阅读的魅力。
“喝酒”和“上冈”这两个片断我只是要求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细节进行小组合作朗读,不要求整段整段的读。比如:用大方豪爽的语气读由喝完“三碗”到限喝“三碗”、再到店家解释“三碗”,接着写武松喝“三碗不醉”,又到再喝“三碗”,最后喝到 “十八碗”读出武松的“酒量惊人。”而读“上景阳冈”这一节时则安排同桌分角色朗读武松及店家的对话,模仿他们的语言神态,从而体会店家的真诚无奈和武松的“胆量过人。”(板书)
这样的安排就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打虎”一节的读书训练。
打虎这一环节是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学生能否体会到武松英雄形象的关键环节。我是如何操作的呢?在武松跟老虎初次较量这个情节的朗读上,采用抓重点词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先试读,再找读得好的同学读或者教师范读,让学生倾听对比,从而让学生抓住描写武松三次“闪”的动作和老虎三次进攻的动作:“扑、掀、剪”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到老虎的凶猛以及武松的“机敏胜人。” (板书);而体会武松到底怎么打死老虎这个情节是教学的难点,我让学生采用情境朗读的方法,在学生试读的基础上,欣赏“武松打虎录象”(出示课件),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打虎的情景,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领会文章细节描写的精彩,这样还不够,我进一步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出武松打虎时的画面进行再现朗读,最后让几位学生上台表演武松打虎,使整个课堂推向高潮,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武松的“力量超人”(板书),从而读出气势磅礴、激动紧张的节奏感。这样就能更好的突破难点,整合出武松豪爽、勇武、机敏的英雄形象。
(四)升华个性阅读--辩论评价人物
透过开满鲜花的朗读,孩子们也许被武松那种“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的英雄形象深深的吸引了,然而,如果教师就此打住,那么这节课还是没有激发孩子们思想的火花。《景阳冈》这篇文章,让我找到了一个长期困扰孩子们写作思路狭窄的突破口,那就是多角度评价人物,同时关注次要人物。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由于略读课文教学的灵活性,我决定超越文本,对教材进行“恰到好处的节外生枝”。
此时,我话锋一转:“哎呀,武松真了不起,但在描写武松的字里行间,你还发现了什么?我们该向武松学习什么?”正可谓,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再次进入课文有滋有味的朗读起来,也有的结合课外资料,很快发现武松也有不少缺点。
我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去突破本节课的最后一个难点,也就是如何正确的评价人物。让学生四人小组就文中武松、店家及官府中自己喜欢的人物展开辩论。同时有意识的落实本单元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对辩论会的形式和注意事项作出具体指导。此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的句子进行辩论,不能空谈观点,要有根有据。有的说武松以酒恃能,语言粗鲁、多疑,爱面子,不能打国家保护动物,有的说官府在三个地方贴了告示,说明是一个负责任爱人民的政府,有的说店家善良诚信守法等等。教师必须让学生懂得一分为二的评价人物,武松的缺点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对他的英雄形象的认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勇敢而机智的人。
(五)拓展延伸练习--落实三维目标
学生思维的闸门已经打开,为了真正将学生的课堂训练转化为他们内心深处的语文素养,落实三维目标和单元习作教学要求,我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大家课后继续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给武松、店家或者官府中的任何一方写一封建议信。
纵观整节课,学生默读和汇报至少10分种,朗读感悟18分钟,辩论评价人物8分钟,其余4分钟。我仅用了五个问题进行点拨,贯穿全文,以培养学生读书方法、训练阅读能力为宗旨,努力把握“牵手” 和“放手”的关系,给语文课堂松绑。我想这样的训练,将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轻松有效,生机无限。谢谢!
五、板 书
景阳冈
打虎
上冈 机智 勇武
喝酒 (动作) 下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