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1-29 16:4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
1.?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 、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过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
2.?? 教学重点/难点
1、探究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2、探究物质的性质: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 教学用具:铁架台酒精灯、试管、烧杯、研钵,集气瓶等

?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 师:在绪言学习中,同学们已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感受到生括中的计多现象的产中蕴含着化学的原理。例如喷嚣写字、“铁”树开花、魔棒点灯等等。同学们还能举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吗?
?生:(教师组缎学生讨论、同答)。
? 师:对了。你们所举的例子都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你们思考一下,这些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是否存在着共同的特征呢?你们能否尝试着把各种变化进行分类,可分为哪几类?这就是本节课要讨论的内容。
板书: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探究活动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 师:通过下面四个买验活动的完成,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探究。
实验(一)
? ?内容:见教材实验1—1
? ?步骤: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盛有的少量水,然后把一个洁净的玻片移近试管口,观察现象
现象:玻片上出现水蒸气
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二)
内容:见教材[实验1-2】。
步骤:在研钵内用杵把胆矾研碎并观察现象。
现象:胆矾颗粒细小、均匀。
结果: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实验(三)
? ?内容:见教材[实验1-3]。
? ?步骤:分别向块状胆矾和胆矾溶液中滴加氢氧
讫镳溶液。
? ?现象:蓝色块状胆矾变成蓝色粉末状;胆矾溶液变更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 结果:均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四)
? ? 内容:见教材[实验1-4]。
? ? 步骤:向装有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荨用导管把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
? ? 现象: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 结果:生成了一种气体。
? ? [学生活动]教师演示上面四个实验,学生仔细爱观察,并汇报实验现象,记录结果,并讨论有关问题。
? ?[问题讨论]
? ? (1)实验一、实验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你能定义干么叫物理变化?
? ? (2)什么叫化学变化?从实验三、四的变化探讨化学变化的特征。
? ? (3)为什么说化学变化过程伴随着物理变化?请举例说明。
[总结]
? ? (1)在[实验1 -1]和[实验1-2]中,水和胆矾只是状态发生变化,但并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
种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 ? (2)在[实验1-3]和[实验1—4]中,胆矾和石灰石在变化中都生成了新物质,例如胆矾的水溶液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蓝色沉淀,石灰石遇盐酸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种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这也是化学变化的特征。
?(3)蜡烛的燃烧,其熔化过程只是状态发生变化,即石蜡从固态到液态到固态等变化过程是物
理变化;但是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和水蒸气,这一过程是化学变化,因此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物理变化。
? ? 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 ? 师:前面我们通过四个实验分别探究了物质的变化,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明确了化学变化的特征一一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下面要进一步探讨的是:物质在各自发生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又如何分类呢?
? ? [阅读]
? ?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7~9页中的有关内容,并讨论有关问题。)
? ? [讨沦]
? ? (1)什么是化学性质?请举例说明。
? ? (2)什么是物理性质?请举例说明。
? ? (3)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对于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组成和结构非常重要,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 ? (4)参考教材中表1-2中提供的有关数据.试着比较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三种气体的密度的大小。说说比较这三种气体密度的大小有什么重要意义。
? ? 【总结]
? ? (1)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胆矾的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蜡烛的燃烧有气体和水珠生成等等。
? ?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侧如.颜色、状态、气昧、硬度、溶点、沸点、密度等均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 ? (3)在化学学习中,在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时,常常会与认识其物质性质相联系。例如,在一定条件下,当一种物质的成分没有发生变化时.它所具有的颜色的气味、状态等物理性质也不会改变;若同样条件下它的物理发生了变化,借此可以推测其成分可能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它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
? ? (4)密度的大小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空气。比较这三种气体的密度大小,在后面学习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与收集应采取什么方法都有重要意义。
? ? [探究实验]
? ? 师:为了进一步理解物质的性质,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个实验。
? ? 内容:见教材[实验1--5]
? ? 步骤:
? ? (1)分别观察:集气瓶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 ? (2)用点燃的木条分别种入上述集气瓶中,并向盛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由学生分组完成该实验,并把结果填入下列表格中。)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以上表格后,分组讨论教材第9页中的讨论题,并进行交流j汇报,最后都师总结。
? ? [设问]你能用哪些方法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 ?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各自的看法,阐述各自的方法,最后教师小结。
??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了物质的变化及其体现出来的性质,明确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以及在各自变化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 2.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这也是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
? ? 3.、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密度、熔点、沸点等,这对于研究物质的变化、组成和结构有重要意义。
? ?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因此对物质的性质的探究及探究方法的学习都十分重要。
?? 当堂检测
1.在下列生活现象中:①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②石蜡熔化;③玻璃破碎;④燃放鞭炮;⑤冬雪融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 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 ___ 。
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 ? ?)。
?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 B.放热、发光
? C.有气体放出 ? ? D.有新物质生成
?3.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 ①在标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 429g/l,比空气的密度略大;②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I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的氧气;③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支持燃烧;④铁丝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的光和放出大量的热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 课题1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 ?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 2.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 ? 二、化学变化的特征
? ? 特征:变化过程有新物质产生
? ?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等。
? ?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热稳定性、氧化性等。
? ? 四、物质性质的探究的重要性及探究方法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