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2课时表格教案+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2课时表格教案+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29 11:3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习作:漫画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仔细观察,看懂图意,了解漫画内容,得到启示。
2.过程与方法
根据阅读提示把看到的、想到的编成故事,进行习作。
3.情感与价值
抓住中心,恰当地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教学重点】
(1)能够仔细观察。读懂漫画的意思,理解漫画。
(2)能从漫画展开联想,想象漫画描绘空间外的情景,并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漫画画面以外的寓意,透过漫画体现的思想,针砭时弊。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其他小漫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激趣导入,了解漫画
1.出示书上漫画,让学生用心欣赏,并找出漫画与普通画之间的异同。
2.教师相机总结漫画的特点: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画面。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采用幽默、风趣的画面,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引人深思,给人以启示,所以欣赏漫画时我们不能光用眼睛看,而是要用心看。
3.试着让学生理解两幅漫画,体会漫画的欣赏方法。
4.导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华君武的漫画,看看从中我们能受到什么启示。(板书课题)
二、指导观察,欣赏漫画
1.观察漫画,理解画面。
(出示漫画)师:这是漫画家华君武的两幅漫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画家都画了哪些有趣的内容,可笑之处在哪里。
指名汇报观察所得。(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适当引导。)
展开想象,拓展画面。
师:同学们对画面的观察非常仔细,你们能透过画面想象画外画家没画出来的内容吗?出示第一幅图指导:图中的两个人在干什么?植树和乘凉是绝对不相容的吗?讽刺了哪一类人?(不劳而获的人。)第二幅图指导:那四个高大威武的男人站在母子上车处,旁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醒目地写着五个大字:母子上车处。他们看着那五个字,仿佛不认识这些字。
联系生活,升华画面。
以第二幅图为例:读“假文盲”三个字,你能知道什么?(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点,第一:不敢正视那块牌;第二:他们试图告诉别人:“我是文盲,我不认识字,不关我什么事。”他们看着就像文化人,这样的人会不识字吗?难道他们没有看到旁边的那对母子吗?不,他们看到了,他们无非是想更早上车,更早抢到一个座位,却从未考虑过别人。他们是没有爱心的文盲,是没有公德的文盲!在抢着上车的比赛中他们是第一名,道德比赛中呢?他们早已经被人唾弃。为了方便自己,却丢弃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生活中,这样的“假文盲”就有很多,但是如果人人都能少想自己多想别人,那么这种“假文盲”迟早会成为社会的败类,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明确要求,撰写漫画
明确要求:
默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并用直线勾画出重点。
归纳要求,明确习作内容分哪几方面:
一方面写清楚漫画的内容,一方面写受到的启示。
思考过程:
借助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提示语,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获得启示。
四、当堂习作
根据漫画内容,选择其中一幅,或者选择老师准备的其他漫画,或者是你看到过的漫画,写一写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搜集其他小漫画,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漫画的启示》这一习作,同学们也都写完了,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二、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找出习作的亮点,发现不足
三、同桌之间交换阅读习作,互相评改
四、指名学生全班交流习作,师生一起评议、修改
五、再次默读自己的习作,进一步修改,然后誊写在作文本上
六、作业
把作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次习作与本组课文的学习专题“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紧密相关。在这次习作中,教材安排了两幅漫画,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漫画,并说一说漫画有趣在哪儿,可笑之处在哪儿。并能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得到启示。
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大都喜欢漫画的特点,按照了解漫画、欣赏漫画、撰写漫画的步骤,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走进漫画世界,又走出漫画世界,站在一定高度品味漫画,得到启示,受到教育。在这几个环节中,我注重相机渗透观察和习作的方法,让学生能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一节课下来,我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课前所定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但在指导孩子从说到写、布局谋篇的时候,我高估了孩子们的能力,忽略了对不同写作角度的具体指导,导致少数孩子在习作过程中,把写启示和编故事掺在了一起。另外,教学中,有的学生对“第一人称写法”的理解有偏差,误以为只要文中出现了“我”就算第一人称写法。我虽然指出了他们的错误,但没给他们讲透怎样才叫第一人称写法,让学生将糊涂带出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