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祖父的园子(2课时表格式教案+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2 祖父的园子(2课时表格式教案+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29 12:5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正确认读本课“蚱、啃”等生字,学习多音字“晃”,会写“蝴”等生字,能正确读写生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情感与价值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圈出生字、生词。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不一样的童年有不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精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萧红笔下的一篇文章《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齐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指导书写。
大屏幕出示:蝴蝶 蚂蚱 啃食 樱桃 蚌壳 割草 嘟嘴 倭瓜 啰唆 闲逛 瞎闹 水瓢 铲子 承认 拴住 拔出
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指导认读多音字“晃”。
2.讲解个别重点词语。
小组交流探讨,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全班汇报。
3.书写“蝴、蚂、蚱、樱、拔、瞎、铲”等生字。
4.了解作者。你们课前收集了作者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作者?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廼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1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3.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第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第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第18~20自然段)。
  4.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园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是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四、布置作业,巧设悬念
  1.熟读课文,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2.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回忆课文内容。
生汇报: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交流汇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1)对园子的印象。(第1~3自然段)(出示课件)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5自然段)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园子不仅是“我”童年的乐园,还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自然段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出“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①“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②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第16、17自然段)
①思考:从这两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出示课件)
②交流、讨论。
③重点朗读第17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段列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段话,通过恰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学生评议,看谁读得好。
三、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祖父给予“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四、拓展探究
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象吧!引读: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    ;鸟飞了,就像    ;虫子叫了,就像    ;倭瓜有的爬到架上,有的爬到房上,在我看来,是    ;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了果,在我看来,是    ;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    ……?
仿写:    了,就像    ;    了,就像    。?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做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好玩 快乐 美丽
自由 热爱 怀念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突出以学生为本。《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内把记忆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小组成员听,互相交流想法,博采众长,引发思维的交流和补充,激发他们共同学习的兴趣。
2.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此举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实现了由在阅读中感悟、积累语言到在实践中运用、完善语言的转变。
[不足之处] 在提问学生时,比较保守,没能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没有相信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并为他们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没有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启发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