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
课题
1.3 用正、负数表示事物
课型
新授
学习
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进一步认识负数,用正、负数表示事物的过程。
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用0、负数表示实际问题的相关数量。
3.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正、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学习
重点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进一步认识负数,用正、负数表示事物的过程。
学习
难点
能根据一定的标准,用0、负数表示实际问题的相关数量。
学习
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8、9页表格
学
习
过
程
自 主 实 践
学习要点与学法指导
课前
三分钟
三分钟交流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小食品包装袋。
前置小研究
课前搜集小食品包装袋,上面要有质量。你发现了什么?
互相检查前置的完成情况,有疑问的可以辩论,不能确定答案的交给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 交流
小组研讨:组内交流完成例5、
1..,你能根据比赛的得分规则用正、负数表示每个队的答题结果吗
2.根据竞赛规则,不回答不得分,不得分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呢?试一试,把得分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3.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计算的?结果又怎样?
例6
4.谁来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5.标准质量为每袋455克”是什么意思?
6.七袋白糖检测结果与每袋白糖的标准质量相比,你发现了什么?
1.提出用正、负数来表示每个队的答题结果的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学生用正、负数表示的结果。关注学生能否用0表示不回答。3.提出“当场外裁判计算三个队的目前得分”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计算并填空。4.交流三个队的得分,重点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填写,教师巡视
6.1.提出用正数、负数和0表示每袋白糖和标准质量相比的要求,然后自己填表。6.2.交流学生填表的结果,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班级
展示
组织引导学生汇报交流。集体学习,小组汇报展示。
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良好体验,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事情中的相关数量。
巩固
拓展
1.“练一练”第1题2.“练一练”
第2题,
先让学生了解6名学生的体重并计算出他们的平均体重。再自己完成第(2)小题,最后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算出小组内几个同学的平均体重,再用正、负数表示出每个人与平均体重相比的结果。
自主
检测
1.如果规定向东走的米数为正,向西走的米数为负,那么两次向东走的米数的和就是正数,两次向西走的米数的和就是负数,一次向东、一次向西走的米数的和就要看哪个方向走得多。请你按照这样的思路,计算下面的加减法。
(+5米)+(+3米)= (-5米)+(-3米)=
(+5米)+(-3米)= (-5米)+(+3米)=
2.下图每格表示1米,小华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
(1)小华从0点向东行5米,表示为+5米,那么从0点向西行3米,表示为_______米。
(2)如果小华现在+7米处,说明他是向_______行_____米。
(3)如果小华现在-8米处,说明他是向_______行_____米。
(4)如果小华从0点先向东行5米,又向西行8米,这时小华的位置在______米。
4.我国吐鲁番盆地海拔-155m,地中海附近的死海湖面海拔-392m,吐鲁番盆地比死海湖面高多少?
板书设计 用正、负数表示事物
包装上±5ɡ的意思是:允许包装物品的质量比标准质量有多5克或少5克以内的误差。也就是说,这袋盐的质量如果在495克到505克之间,都算是合格的。
教学反思
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