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语文 · 部编版 · 四年级下第二十二课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 我国古代流传着许多刻苦学习的故事,你能列举出这样的故事吗?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囊萤夜读思考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车胤勤奋 恭勤 博学认读字词指导书写náng结构紧凑。上部扁小;撇捺尽量伸展。写法:gōng写法:撇捺要舒展,盖住下面的“?”。qín写法:左紧右松,注意左部横画布局匀称。理解词语囊
萤
恭
通
练囊口袋萤火虫谦逊有礼通晓,明白白色薄绢做的口袋。理解题目 结合图片与词语解释。想一想,题目是什么意思? 在夜晚用白布包萤火虫照明读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家贫不常得油”。根据这句话想一想为什么用萤火虫来照明呢?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古人是怎样照明的? 最初人类用来照明的只有一个火堆,不知是谁从火堆中抽出一根燃烧的树枝,从此人类又学会了用火把照明。后来利用凹陷的石头或贝壳放上动物油,在中间插上干草当芯,就可能算是最原始的油灯了。元前3世纪左右,有人用蜂蜡做成了蜡烛。古时也有人捉来大批的萤火虫,利用萤火虫发出的萤火来照明。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以夜继日焉”。车胤都在什么时间读书,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找到哪个成语吗? 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可以找到“夜以继日”这个成语,说明他不论白天还是夜晚都在读书。 如果你就是车胤,我想问问你,为什么要夜以继日的读书?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更好的报效国家。学了这篇古文,你有什么启示? 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必有成就。 根据《车胤传》记载,他后来做了大官,为国家做了贡献。总 结你是怎样学会这篇文章的? 反复朗读是关键
课文注释结合看
扩充词语想画面
牢记方法在心间作 业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看看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你们自己能不能读懂它。 谢谢观看课件25张PPT。第二十二课 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语文 · 部编版 · 四年级下 上节课我们用了什么方法学习《囊萤夜读》? 反复朗读是关键,课文注释结合看,扩充词语想画面。 这节课我们能不能也用这个方法来学习《铁杵成针》呢?理解课题 读题目,想一想,题目的含义是什么? “杵”可能是什么思?“杵”是什么呢? 是木头,是木棒。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是什么呢?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容易啊。féng指导书写写法:“辶”起笔低,平捺长伸,托住被包部分。zú写法:上横短,下横长,竖要在正中,与上面点对齐。初读课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yuē):“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huán)/卒(zú)业。??认读词语磨针溪 弃去 老媪 铁杵
还卒业 生齐读 欲作针
根据部首,猜词语意思。老媪,老妪 看“媪”“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老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初步感知: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你们了解他吗?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对照注释或查阅字典,理解古文意思。理解词语是感其意方卒业着正在被她的意志感动完成学业 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字形,想一想“曰”是什么含义? 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读一读,想一想。磨针溪在什么地方?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李白在什么地方读书,读完了吗?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他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事?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呢?拓展延伸 学完这篇文言文,你有什么启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小 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初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如何开开心心地诵读,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愿大家多多诵读小古文,喜欢小古文!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