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宪法》的颁布确定了我国的性质
但是
我国此时仅仅是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因为我国的经济基础还是“私有制”
只有以“公有制”为基础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于是,国家开始了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即改造三个行业
分别是( )( )( )
土地改革后农民获得土地,促进了
农业的生产发展
为什么还要改造农业?
因为农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
建立( )
即5-7家农户组成一个合作社
共同劳动,共同富裕
互助组
初级社
高级社
农业合作化的进程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合作化的作用:
1.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求
2.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
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外资在华企业:
民族资本企业:
官僚资本企业:
直接接管
一并没收
积极作用:
现实中:
历史上:
2.促进中国社会进步
1.抵抗外来经济侵略
3.增加国家税收
2.丰富市场供应
1.提供就业岗位
4.培养技术人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不利的一面:
1.对工人的剥削
2.唯利是图,不顾人民需求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
马克思设想:用和平的手段迫使资本家屈服于工人阶级
恩格斯认为:如果能用赎买的办法改革,是“最便宜的事了”
公私合营,赎买政策,定息5%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赎买政策。1954年起逐步发展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上海一家绸布商店庆祝公私合营。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乐松生
1954年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1956年1月20日,上海市召开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大会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荣德生
荣毅仁
荣氏兄弟,著名近代民族企业家,“面粉大王”、“纺织大王”
1956年把企业无偿交给国家。1957年,出任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创始人。1987年成立
↓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格式:仿照自由阅读卡——同仁堂的公私合营(有图更好)
内容:
选择一:假期回到农村,了解当地的农业合作社一例,书写成文。
选择二:了解城市中老字号公私合营情况,书写成文。
社会调查
存在问题:
2.盲目追求合营,甚至改变了一些企业的生产方向,管理方法,导致一些老字号消失了
1.把一些不属于资本家的小商贩,夫妻店‘个体生产者也合营,挫伤了积极性
原因:主要是急于求成,工作过粗。
实质:
1.时间:____年至____年
2.内容:国家对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3.形式:农业_____。
手工业_____。
资本主义工商业____。政策是____。
4.性质:把_____转化为_____。
5.意义:实现了_____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从此,进入____。
6.不足:存在___,___,___等缺点。
强化记忆
三
大
改
造
1、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 )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巩固练习
C
D
D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没收官僚资本
C.实行赎买政策 D.实行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赞扬。公私合营后,企业发展迅速,生产、销售量大增,表明( )
A.农村土地改革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发展
B.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党中央关怀下进行的
C.三大改造取得了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显示优越性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