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2.1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2.1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29 15:32:3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稿
说教材
教学内容:《我身边的物质》这一课是六年级《科学》教材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学生在四五年级的科学课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物质的知识,比如食盐溶解在水中,水的三态变化等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单元中始终在围绕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探讨一些物质的变化。从长远来看为今后(物理、化学)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非常重要。在学生的世界观的形成中本课的内容更是不可小视,从学生的世界观来看为学生建 立一个正确的“世界是物质的,是变化的”哲学观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建立正确的世界观。理解物质的变化有相同,有不同,可分类。
过程与方法
1、 用举例、观察、实践、总结的方法对物质对变化进行分类。
2、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给四人小组准备一根蜡烛、一盒火柴、一张纸、铁钉等。
教师准备:易拉罐、蜡烛、纸、铁丝。
重点:构成世界的是由物质。物质的变化分为产生新物质和没有产生新物质。
难点:电、光、凤是不是物质。怎样判断物质变化的区别。
重难点的确立依据:
难点的确立——依据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已有大量的生活体验,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质,只不过还没有被讨论过这个问题,学生会认为世界上的具体、可触摸的物质才是物质。像书包、水果、木头、水等等是物质。可是像电、声音、光、火这些现象相对的对学生来说,就难以理解这些也是物质的。尤其是声音、电和光这些现象学生难以触摸而教师解释起来比较抽象,所以比较牵强。
重点的确立:在本课的学习中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实验、观察了解、知道一些科学常识,建立哲学观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上的物质都在变化着,没有不变的物质。”这个观点在本课学习中随处在渗透。而且这些变化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奥秘,需要我们去认识和掌握。在此基础上比较物质的变化分类,并且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这些是本课的主要内容所在。要让学生看到过、试验过、体验过物质的物理变化,认识到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形式也是多样的,变化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地,物质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说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三个大的环节
1、 认识世界是物质的(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学习的铺垫,也是今后学生形成哲学观点的奠基石)
2、 物质在变化(这部分内容就是让学生从观察和操作中体会概括出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现象及其本质,并且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 让物质发生变化(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认知巩固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再次体验物质的两种变化。并且加深印象。)
关于第一部分内容的设计——认识世界是物质的
1.创设情境:首先,我让学生举例我们教室里有那些物质。(书、橡皮、桌子、椅子、电灯、房屋、植物、包括我们自己)。从而导出物质的概念:这些物体都是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它们实际存在于我们的教室,这样的物体或材料我们称它为物质。重点培养学生感知周围世界的能力。
2.深入探讨:提出问题一 在我们的教室里充满着看不见的,摸不着的空气,那请问同学们,空气是物质吗?怎么证明它的存在呢?
(出示一个塑料袋)问:用它能帮助我们证明空气的存在吗?怎么做?(学生演示)看到空气的存在了吗?塑料袋鼓起来了证明空气的存在。重点培养学生探知周围世界的能力。
提出问题二 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你有什么样的证据和理由。 (学生举例)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的能力。
逐步升华 我们的教室是由物质构成的吗?那我们向外看,我们的整个世界呢?(我们的整个世界物质构成) 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关于第二部分内容的设计——认识物质在变化
一、认识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1.讲述引入:我们周围的物质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烧饭的时候,米变成了饭,写字的时候,纸上留下字迹等都是物质在发生变化。
2.实验演示:这里有一个空的易拉罐,注意观察(演示易拉罐捏扁),请问它发生变化了吗?发生了什么变化?
3.实验视频:我们再来看一种物质的变化(水结冰的视频),水结冰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它还能变回来吗?它的本质变化没有?
4.小组讨论:这捏扁的易拉罐和水结冰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记录在表格中(设计表格)
5.实验总结: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或形态发生改变,变化速度不同,但物质本身没有改变。
二、认识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1.图片导入:再来看两张图片(出示火柴燃烧和铁钉生锈的图片)。
2.火柴实验:学生示范火柴的点燃,教师讲解操作步骤,然后学生分组进行观察。
3铁生锈实验:.然在教室不能进行铁钉生锈的实验,但我们可以比较一下铁和铁锈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出示铁钉和生锈的铁钉,请同学们作比较。
4.小组讨论:较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记录在表格中(设计表格)
5.对比总结:较前后两组物质变化有什么不同?(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教 法
学 法
科学素养
认识物理变化
认识化学变化
重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联系生活学会运用观察、思考、总结的科学方法,感悟大自然的奥妙。
讲述引入
图片导入
联系生活
实验演示
实验视频
火柴实验
铁生锈实验
动手操作
仔细观察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认真思考
实验总结
对比总结
获取知识
关于第三部分的设计——物质发生变化实验
1.问题引入:请同学们想一想,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岩石、房屋、马路,它们也在变化么?你有什么证据?(房子被风化了、屋顶会出现一些青苔、马路上会出现石子)联系生活
2.挑战任务:我们来挑战一个任务怎么样?这里有四种物质(铁丝、水、
纸、蜡烛),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使它们发生变化,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填写到记录单上。动手操作、仔细观察
3.汇报交流。认真思考
4.本课总结(播放视频资料)我们周围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的变化快,有的变化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获取知识
说作业拓展:
拓展我们身边的物质时刻都在发生变化,除了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外,还有很多文人和诗人也在关注物质的变化,在他们的文章或诗句中都有体现,请同学们联系我们身边的物质这节课来欣赏两首古诗:回乡偶书、咏柳、草、小池……。
其实变化就在身边,只要你细心的去观察,物质变化无处不在。
说课后反思:
总的来讲本节课的效果来是不错的,学生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生活中有哪些物质。电、光、风是不是物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感受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但是它是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基础概念。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学习物质的变化才合情合理。本节课重点有两个,难点也有两个。重点:构成世界的是由物质。物质的变化分为产生新物质和没有产生新物质两种。难点:电、光、凤是不是物质。怎样判断物质变化的区别。重难点我主要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实验、思考总结等方法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培养科学素养。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乐学、爱学、积极性比较高,整个课堂效果还是不错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