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
一、选择题
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Na2CO3+2HCl===2NaCl+H2O+CO2↑
B.2NaOH+H2SO4===Na2SO4+2H2O
C.CO2+2NaOH===Na2CO3+H2O
D.Fe+CuSO4===Cu+FeSO4
2.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留的硫酸
3.某同学在油菜地不慎被蜜蜂蜇伤,蜜蜂的刺液呈酸性,为了减轻痛痒,应在蜇伤处涂抹的物质是( )
A.牛奶(pH≈6) B.苹果汁(pH≈3)
C.牙膏(pH≈9) D.矿泉水(pH≈7)
4.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D.中和反应都没有明显的现象
5.图6-K-1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6-K-1
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反应前后,Na+和Cl-的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H+和OH-的数目不变
D.反应前后,H2O分子的数目不变
6.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的是( )
A.锌与稀盐酸
B.烧碱与稀硫酸
C.氧化铁与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7.如图6-K-2所示,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K-2
A.开始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B.开始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红色
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
8.某种消化药片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镁,能减缓因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在氢氧化镁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的pH变化情况符合图6-K-3中的( )
图6-K-3
9.一定有水生成的反应是( )
A.化合反应 B.中和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分解反应
二、实验探究题
10.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 小马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
小程猜想:溶质只有NaCl;
小宫猜想:溶质有NaCl、HCl;
小尚猜想:溶质有NaCl、NaOH。
(1)老师认为小马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设计] 小程和小宫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验证各自的猜想。
方案
设计者
方案步骤
方案预
估现象
方案
结论
小程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所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
pH=7
小程的
猜想
正确
小宫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
沉淀生成
小宫的
猜想
正确
[方案评价] (2)两位同学中________的方法正确。
[方案反思] (3)请分析错误方案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正确,则不作答)。
[拓展探究] (4)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小尚的猜想正确,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方案步骤
方案预估现象
方案结论
小尚猜想正确
11.2017·鄂州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当他们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
[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NaCl和NaOH;
猜想二:可能只有NaCl;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
__________
__________
猜想一
不成立
②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__________
__________
猜想三
成立
三、计算题
12.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10 g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6-K-4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3)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图6-K-4
1.2018·梧州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6-K-5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6-K-5
A.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
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2.2018·宁波向盛有20 g 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图6-K-6
详解详析
[达标巩固]
1.B [解析]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不是酸和碱,二是看生成物是不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
2.A [解析]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
3.C 4.C 5.B
6.B [解析] 锌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烧碱与稀硫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铁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
7.C [解析] 向左管中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溶液呈红色,右管中逐滴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呈无色,两者混合后,若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可能呈红色。
8.C 9.B
10.(1)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反应(或水溶液中H+、OH-不能大量共存)
(2)小程
(3)反应产物中有NaCl,加入硝酸银溶液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溶质中有HCl
(4)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或其他可溶性铜盐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或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所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 pH>7或其他合理答案)
11.(1)NaOH+HCl===NaCl+H2O
(2)[猜想] 可能是NaCl和HCl
[进行实验] ①溶液不变色 ②有气泡产生
12.(1)Na+、Cl- (2)16 g
(3)解:设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
NaOH + HCl===NaCl+H2O
40 36.5
16 g×5% x
=
x=0.73 g
则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7.3%。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直击中考]
1.B [解析] 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质是NaCl;c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图像中pH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等于7,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2.B [解析] 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x。
NaOH + HCl === NaCl + H2O
40 36.5
20 g×10% x×7.3%
=
x=25 g
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25 g,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的pH逐渐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