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人教版本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人教版本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1-29 11:1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论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下列可以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是(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自然选择
D. 迁移
2.1937年,某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最初白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的是(  )
A. 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 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
C. 白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
D. 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3.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其后代中a基因的频率是(  )
A. 12.5%
B. 25%
C. 50%
D. 75%
4.如图表示最初生活在某个区域的物种,由于水的障碍,已将该物种分离成两个独立的种群。如果甲种群生活的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那么甲种群的进化速度将可能(  )

A. 比乙慢
B. 比乙快
C. 与乙相同
D. 不能确定
5.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的自发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
B.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C. 生物发生进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D.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6.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上的8群羊是(  )
A. 一个群落
B. 一个种群
C. 两个种群
D. 八个种群
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 ②④⑤⑥⑦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⑤⑥
D. ①②③⑤⑦
8.下列对生物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 自发突变率低,且大多对生物有害,所以不可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 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D. 生物变异的方向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9.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观点(  )
A. 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B. 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 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
D. 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10.在20世纪30年代,对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  )
A. 性状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
B. 分子水平深入到量子水平
C. 性状水平深入到细胞水平
D. 显微水平深入到亚显微水平
11.下图表示4种不同森林环境的树干样品,在一个大城市附近的森林环境中释放了1 000只白色的和1 000只黑色的飞蛾,三周后重新捕捉到778只白飞蛾和135只黑飞蛾。该城市附近的树干很可能类似于(  )
A.
B.
C.
D.
12.下图表示渐进式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 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交流受阻
C. 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交配
D. 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前提条件
1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原因
B. 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 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 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14.下面是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C.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包括的内容的是(  )
A. 物种多样性
B. 基因多样性
C. 生存环境的多样性
D.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6.下表中P和p表示某地区某种生物的一对等位基因。表中数据能说明(  )

A. 1970年杂合子的比例为18%
B. 1930年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数目接近
C. 1970年后的较短时间内P的频率为0
D. 隐性纯合子更能适应该地区变化的环境
17.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物种
B. 物种是能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个体
C. 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D. 在新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18.下列叙述中符合中性学说的是(  )
A. 中性突变一般不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因此中性突变不是突变
B. 当自然选择作用于中性突变时,有利的变异被积累
C. 当环境恶劣时,中性突变的进化速率加快了
D. 中性学说并没有否认选择的作用,承认形态、行为和生态性状,即生物的表现型是在自然选择下进化的
19.白纹伊蚊是传染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数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白纹伊蚊。其可能的原因是(  )
A. 杀虫剂造成白纹伊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 白纹伊蚊身体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 原来的白纹伊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D. 第一年的白纹伊蚊种群没有基因的变异
20.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环境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
B. 图2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
C. 图3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蠖,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
D. 图4中两种动物之间的关系对两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达尔文在了解家鸽具有很多品种的这一事实时发现,家鸽的祖先是一种野生的岩鸽,后来,人们根据不同的爱好和需要,分别挑选岩鸽后代中的某些变异予以保留,使其繁殖,然后,在其后代中继续按同样的标准进行选择,经过多代的遗传和积累,使其产生出各种不同的新品种,如信鸽、尾鸽等。根据以上事实判断:
(1)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生物进化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自然选择学说中提及的遗传和变异应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异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2.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如图);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有胚胎早亡现象。请回答问题:

(1)甲地所有的果蝇构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历史阶段Ⅰ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的________性。
(2)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丙两地的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________多样性。
(3)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运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 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 000只;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 000只。比较两地的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科学家培育出了抗旱的陆地棉新品种,而海岛棉从来没有出现过抗旱类型,有人打算也培育出抗旱的海岛棉品种。但是用海岛棉与抗旱的陆地棉进行了多次杂交,始终得不到子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抗旱的陆地棉和海岛棉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______________。
(2)抗旱的陆地棉和海岛棉两个不同物种的形成具备哪些环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达到上述目的你认为可以用哪些育种方法,写出思路即可。
①打破物种间生殖隔离的方法名称:________________。
思路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规育种方法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若海岛棉与抗旱的陆地棉杂交后产生了后代,其能否称为一个新物种?(已知海岛棉与抗旱的陆地棉均为二倍体生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多样性。
(2)在种群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_____。该来源为生物进化________________。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基因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______________,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5.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图二
(1)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个体数量逐渐上升的原因:螺旋蛆蝇中存在________的个体。
(2)在消灭害虫的方法上,从实验结果上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二所示的基因突变。阐述你从图二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不同蝇的DNA序列,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如图为编码甲、乙、丙三种蝇呼吸酶的部分相对应的基因片段、DNA单链及DNA单链中的碱基序列。

如果让c′链和b′链分别与a链混合,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________。上述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___(方面)的证据。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本身具有不定向性,基因重组不会改变基因频率;种群中如果含A基因的个体比含a基因的个体更多地迁移到另一个地区,这个种群中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不会定向地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自然选择可以定向地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2.【答案】C
【解析】白三叶草本身存在抗寒个体的变异,环境(气候比较寒冷)使抗寒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从而使耐寒性状在后代中积累和加强。不耐寒的个体在与无机环境的斗争中被自然淘汰。故A、B、D是正确的。而C的解释完全是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理论的再现,与达尔文学说不符。
3.【答案】C
【解析】由Aa自交一代后,AA与aa所占比例相同,各占1/4, 而Aa占1/2。 不管连续自交多少次AA与aa的比例都是相同的,由于Aa中基因A与基因a比例相同,所以A与a的频率均为50%。
4.【答案】B
【解析】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甲种群和乙种群本身都存在着不定向的变异,产生了很多变异类型,但甲种群环境变化剧烈,自然选择的频率高,因此进化的速度快。
5.【答案】C
【解析】
6.【答案】C
【解析】群落应该包括此草原上的各种生物,所以A是错误的;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绵羊和山羊分属两个不同种,这里虽有八群羊,但只包含两个种群。
7.【答案】C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这些都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
8.【答案】B
【解析】基因突变率虽低,且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
9.【答案】B
【解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神创论),也不是不变的(物种不变论),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故B项不对,它是物种不变论的观点。
10.【答案】A
【解析】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
11.【答案】A
【解析】黑蛾重捕数少,表明环境选择白飞蛾。
12.【答案】B
【解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交流受阻,当地理隔离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较大时,产生生殖隔离就形成了新的物种,B正确;生殖隔离是指自然状态下,个体间不能交配或者交配后产生的后代不育,C错误;据图可知,新物种形成的前提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
13.【答案】D
【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遗传和变异起作用等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14.【答案】D
【解析】生物进化的过程是通过自然选择使有利的变异个体得到保存,然后通过遗传,使有利的变异基因得到积累和加强,从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不断进化。因此D选项不准确。
15.【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6.【答案】D
【解析】基因P、p的频率在不断变化中,故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条件,即不能由基因频率计算杂合子的比例;1930年P和p的基因频率接近,但显性个体除纯合子外还包括杂合子,故显性个体的数量大于隐性个体的数量;1970年后P的基因频率逐渐减小,但短时间内不可能为0;由表格可知,隐性纯合子更能适应该地区变化的环境。
17.【答案】C
【解析】同一物种的个体不但能相互交配,而且能产生可育的后代;不同种群的生物若能交配并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属于同一物种;爆发式形成新物种时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
18.【答案】D
【解析】中性学说认为多数或绝大多数突变都是中性的,即无所谓有利或有害,因此对于这些中性突变不会发生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的情况。突变大多在种群中随机地被固定或消失,而不是通过选择才被保留或淘汰的。中性学说的倡导强调遗传漂变的作用,但它也没有否认选择的作用,它承认形态、行为和生态性状,即生物的表现型是在自然选择下进化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中性学说与其说是反达尔文主义的,不如说是在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水平上,对达尔文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19.【答案】C
【解析】白纹伊蚊抗药性的产生不是杀虫剂造成的,杀虫剂只是对其抗药性进行了选择,一年后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杀虫剂仅杀死少量白纹伊蚊的原因是原来的白纹伊蚊中有抗药性个体,杀虫剂杀死的是没有抗药性的白纹伊蚊,剩下的为有抗药性的,所以再用同样的杀虫剂效果就不好了。
20.【答案】D
【解析】生物变异的产生是体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结果,并不是环境刺激、生物的主动适应所导致的,故A、B两项都不正确;生物性状的分化是变异的结果,并不能证实物种形成的机制;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是有利的,二者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21.【答案】(1)遗传和变异 自然选择 (2)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解析】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遗传和变异,这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一项基本特征,而外界因素是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学说中提到的遗传和变异应该指的是可遗传的变异,这种变异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22.【答案】(1)种群 不定向 (2)物种 甲、乙两地果蝇交配后代不能存活或基因不能交流(或生殖隔离) 基因 (3)两地距离遥远,超越果蝇飞行距离,基因不能发生交流;两地环境不同,环境对变异的选择不同,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改变,最终导致生殖隔离 甲地大
【解析】(1)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故甲地所有的果蝇构成一个种群。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2)由题意可知,甲、乙两地果蝇之间交配后会发生胚胎早亡,说明甲、乙两地果蝇间存在生殖隔离,他们之间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物种内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样性叫做基因多样性。(3)由于环境对变异的影响,加上两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最终导致甲地与戊地果蝇的生殖隔离。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所有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由此可知,甲地果蝇种群基因库较大。
23.【答案】(1)生殖隔离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3)①基因工程育种 将抗旱的陆地棉的抗旱基因导入到海岛棉的体细胞中,将其培育成完整的植株 ②诱变育种 用物理方法(射线、电激)等处理海岛棉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然后进行人工选择 (4)不能 杂交后代是高度不育的
【解析】(1)杂交后不能产生后代,或是后代高度不育,则说明存在生殖隔离。
(2)新物种的形成有两种方式,每种方式都少不了必备的三个环节。
(3)①打破物种界限的育种方法,目前学习的只有基因工程,它由四个步骤组成,还应该把受体细胞培育成植株。②若用常规育种,控制抗旱的基因只能从无到有,则诱发基因突变。
(4)物种在自然状态下是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
24.【答案】(1)基因 (2)基因突变 提供原材料 基因频率 (3)基因交流 地理(生殖)隔离 (4)1 选择
【解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2)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基因突变,该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基因交流,从而也说明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地理(生殖)隔离。(4)两个种群中,种群1中基因型为AA的黑色个体明显较多,说明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工业污染较为严重,这样的环境对甲虫起了选择的作用。
25.【答案】(1)抗药性 (2)电离辐射处理效果比杀虫剂好,杀虫剂处理时间长了害虫种群抗药性逐渐增强
(3)①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②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内容正确即可)
(4)丙 分子水平上(或分子生物学)
【解析】(1)用药物处理,只能杀死抗药性差的个体,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2)从图中可知,应用电离辐射比使用药物的杀虫剂效果好。(3)从图二可知,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4)碱基序列越相似,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