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时,把40g的某物质加入到60g水中,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20% B.40% C.25% D.66.7%
2.实验室用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500g 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用多少mL的量筒量取多少mL的浓硫酸?( )
A.100 mL 54.35 mL B.100 mL 55.5 mL
C.250 mL 54.35 mL D.250 mL 55.5 mL
3.食盐在20℃时溶解度为36克,下列操作可以实现目的是( )
A.将100克15%的食盐溶液蒸发掉50克水,使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达到30%
B.向50克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5克食盐,使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达到10%
C.向100克1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0克食盐,使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达到25%
D.将50克5%的食盐溶液蒸发掉25克水,使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达到10%
4.一定温度下,将溶液用水稀释,一定不变化的量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剂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5.有100g 10%的盐酸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取的方法是( )
A.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
B.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
C.将100g 10%的盐酸与200g 25%的盐酸混合
D.蒸发掉溶剂的质量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半
6.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A.100g水中溶解有10g氢氧化钠
B.10g溶液中含有1g氢氧化钠
C.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为1:9
D.把5g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45g水中,可制成10%的氢氧化钠溶液
7.将80g质量分数为35% 的浓盐酸稀释成10% 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
A.80 g B.100 g C.200 g D.280 g
8.用4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 )
A.100g B.200g C.400g D.800g
9.要使一定量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浓度发生改变,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升高温度至30℃、②降低温度至10℃、③加2克硝酸钾、④加入2克水、⑤蒸发掉2克水,再恢复到20℃、⑥加入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2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 C.②④ D.全部
10.把10克氯化钠放入40克水中,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A.10% B.20% C.25% D.33.3%
11.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在此温度下,向50g水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40.0% B.30.0% C.28.6% D.23.1%
12.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在该温度下将2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
A.24.0% B.28.6% C.31.6% D.40.0%
13.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不饱和的NaNO3溶液中,逐渐加入NaNO3晶体,下列图象中符合加入NaNO3晶体的质量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14.用氯化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现有下列操作:①溶解;②称取氯化钠;③过滤;④量取水;⑤计算;⑥蒸发结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⑤②④① C.①③⑤②④① D.①③⑥⑤②④①
15.制作“叶脉书签”需要配制100g12%的NaOH溶液(设水的密度为1g/mL).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可调节游码
B.在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12.0gNaOH固体
C.将准确称取的NaOH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选用100mL量筒量取88.0mL的水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6.如图是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NaCl)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图:
(1)称量时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2)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正确顺序是 (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
(3)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经检测,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
A.所用氯化钠药品不纯 B.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E.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7.有100g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有以下三种方法,请你进行计算:
(1)可加入多少克食盐?
(2)可蒸发多少克水?
(3)将其与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溶液混合,需要25%的食盐溶液多少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时,把40g的某物质加入到60g水中,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20% B.40% C.25% D.66.7%
【分析】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进行解答。
【解答】解:把40g的某物质加入到60g水中,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40%
故选:B。
2.实验室用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500g 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用多少mL的量筒量取多少mL的浓硫酸?( )
A.100 mL 54.35 mL B.100 mL 55.5 mL
C.250 mL 54.35 mL D.250 mL 55.5 mL
【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计算所需浓硫酸的质量,由密度计算公式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稀释浓硫酸时,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所需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x,则500g×20%=x×98%,x≈102g,由密度公式求得浓硫酸体积为≈55.5mL。
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所以误差最小。故准确量取55.5mL的浓硫酸,选用的量筒规格是100mL。
故选:B。
3.食盐在20℃时溶解度为36克,下列操作可以实现目的是( )
A.将100克15%的食盐溶液蒸发掉50克水,使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达到30%
B.向50克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5克食盐,使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达到10%
C.向100克1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0克食盐,使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达到25%
D.将50克5%的食盐溶液蒸发掉25克水,使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达到10%
【分析】利用20℃溶解度36克,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26.5%,也就是这一温度下此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26.5%,其它可结合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对溶液进行计算。
【解答】解:A、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5%不可能达到30%故此选项错误
B、此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3.6%故此选项错误
C、此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2.7%故此选项错误
D、此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4.一定温度下,将溶液用水稀释,一定不变化的量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剂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液稀释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溶液用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据此解答.
【解答】解:溶液用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溶剂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B。
5.有100g 10%的盐酸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取的方法是( )
A.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
B.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
C.将100g 10%的盐酸与200g 25%的盐酸混合
D.蒸发掉溶剂的质量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半
【分析】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溶质,或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溶剂,或和其它一定量的溶液混合.
【解答】解:A、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设加入溶质质量为x,×100%=20%,x=12.5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将100g10%的盐酸与200g25%的盐酸混合时,溶质质量分数=×100%=20%,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掉溶剂的同时,溶质也会挥发,故选项采用的方法不正确。
故选:C。
6.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A.100g水中溶解有10g氢氧化钠
B.10g溶液中含有1g氢氧化钠
C.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为1:9
D.把5g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45g水中,可制成10%的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分析即可;溶质质量分数=×100%.
【解答】解:A、100g水中溶解有10g氢氧化钠时,溶质质量分数=×100%≠10%,故A错;
B、10g溶液中含有1g氢氧化钠时,溶质质量分数=100%=10%,故B正确;
C、假设取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溶质质量=100×10%=10g,溶剂质量=100﹣10=90g,所以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1:9
故C正确;
D、5g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45g水中,溶质质量分数=100%=10%,故D正确。
故选:A。
7.将80g质量分数为35% 的浓盐酸稀释成10% 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
A.80 g B.100 g C.200 g D.280 g
【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80g×35%=(80g+x)×10% x=200g。
故选:C。
8.用4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 )
A.100g B.200g C.400g D.800g
【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400g×20%=(400g+x)×10% x=400g。
故选:C。
9.要使一定量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浓度发生改变,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升高温度至30℃、②降低温度至10℃、③加2克硝酸钾、④加入2克水、⑤蒸发掉2克水,再恢复到20℃、⑥加入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2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 C.②④ D.全部
【分析】若想改变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若不改变温度,则要改变它的状态,如:加水使其变成不饱和溶液;或者不改变它的状态,则要改变温度,如:降温使其有晶体析出;在不该温度也不改变它的状态,则不可能改变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由于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者是加入同温度下的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都还是20℃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等;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给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而降温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往饱和溶液中加水,就会稀释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会减小,故选C。
10.把10克氯化钠放入40克水中,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A.10% B.20% C.25% D.33.3%
【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由10克氯化钠放入40克水中完全溶解,计算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0克氯化钠放入40克水中,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20%
故选:B。
11.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在此温度下,向50g水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40.0% B.30.0% C.28.6% D.23.1%
【分析】根据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概念计算即可.
【解答】解: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在此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15g硝酸钾;
根据题意“在此温度下,向50g水中加入20g硝酸钾”,说明此时溶液已经达到饱和,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3.1%,
故选:D。
12.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在该温度下将2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
A.24.0% B.28.6% C.31.6% D.40.0%
【分析】根据溶解度的概念:每100克水中最多溶解溶质的量.
已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那么可以推知20℃时50克水可以溶解硝酸钾是31.6g的为15.8克.现在将2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显然不可能完全溶解,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已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那么可以推知20℃时50克水可以溶解硝酸钾是31.6g的为15.8克;
现在将2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显然不可能完全溶解,
所以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24%;
故选:A。
13.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不饱和的NaNO3溶液中,逐渐加入NaNO3晶体,下列图象中符合加入NaNO3晶体的质量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分析】由题意可知:“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不饱和的NaNO3溶液中,逐渐加入NaNO3晶体”,则NaNO3溶液逐渐趋向饱和,饱和以后,其溶液的质量分数则不会变化。
【解答】解:
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不饱和的NaNO3溶液中,逐渐加入NaNO3晶体,则NaNO3溶液逐渐趋向饱和,饱和以后,其溶液的质量分数则不会变化;故上列图象中符合加入NaNO3晶体的质量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的为图象C。
故选:C。
14.用氯化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现有下列操作:①溶解;②称取氯化钠;③过滤;④量取水;⑤计算;⑥蒸发结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⑤②④① C.①③⑤②④① D.①③⑥⑤②④①
【分析】根据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际实验步骤来选择答案.
【解答】解: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先进行计算:需要氯化钠:100 g×20%=20g,需要水:100g﹣20g=80g,用托盘天平称量20g氯化钠,放到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80g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溶解,即可得到所配溶液。所以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故选:B。
15.制作“叶脉书签”需要配制100g12%的NaOH溶液(设水的密度为1g/mL).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可调节游码
B.在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12.0gNaOH固体
C.将准确称取的NaOH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选用100mL量筒量取88.0mL的水
【分析】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要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偏向右拧,向右偏向左拧;称量易潮解或腐蚀性药品时必须放到玻璃器皿中;配制溶液时必须在烧杯内不能在量筒内,选取量筒时要选择比所量液体体积大且最接近的.
【解答】解:A、指针向右偏转应向左拧平衡螺母,不能移动游码;
B、称量易腐蚀的氢氧化钠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放在纸上;
C、配制溶液时不能放在量筒内,应该在烧杯内;
D、选取量筒时要选择比所量液体体积大且最接近的,所以选用100mL量筒量取88.0mL的水是正确的。
故选:D。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6.如图是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NaCl)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图:
(1)称量时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继续向左盘中增加氯化钠,使天平平衡 。
(2)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正确顺序是 ④②①⑤③ (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
(3)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
(4)经检测,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ABC 。
A.所用氯化钠药品不纯 B.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E.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分析】(1)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3)操作③是溶解操作,进行分析解答。
(4)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称量时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继续向左盘中增加氯化钠,使天平平衡;
(2)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正确顺序是④②①⑤③;
(3)操作③是溶解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4)A.所用氯化钠药品不纯,会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减少,会导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称量时,砝码端没垫相同的纸片,氯化钠和纸片的质量等于砝码和游码的质量,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E.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会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增加,会导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1)继续向左盘中增加氯化钠,使天平平衡;(2)④②①⑤③;(3)搅拌,加快溶解速率;(4)ABC。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7.有100g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有以下三种方法,请你进行计算:
(1)可加入多少克食盐?
(2)可蒸发多少克水?
(3)将其与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溶液混合,需要25%的食盐溶液多少克?
【分析】(1)根据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继续加入食盐的质量的和等于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来列式解答;
(2)根据溶液在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列等式解答;
(3)根据两份溶液在混合时溶质的质量之和等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来解答。
【解答】解:(1)设继续加入的食盐的质量为x,则100g×10%+x=(100g+x)×20%,解得x=12.5g
(2)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则根据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得,100g×10%=(100g﹣y)×20%,解得y=50g
(3)设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为z,则10%的溶液中的溶质与25%的溶液中的溶质之和等于20%溶液中的溶质,
则100g×10%+z×25%=(100g+z)×20%,解得z=200g
故答案为:(1)12.5;(2)5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