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组是(3分)
A.敛裾(jū) 猗 (yi)郁 肄(yì)业 风靡(mí)一时
B.窈(yǎo)窕 相勖(xù) 修禊(qì) 否(pǐ)极泰来
C.愀(qiǎo)然 流觞(shāng) 蕈菌(jūn) 放荡冶(yé)游
D.嫠(lí)妇 悼(dào)念 房檩(lǐn) 东渐(jiān)于海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杀戮 通缉 云宵 光怪陆离 容有底止
B.偏袒 落漠 苍桑 终南捷迳 情随事迁
C.惦记 风资 淅沥 放浪形骸 汗流夹背
D.怯懦 些坦 销弭 信誓旦旦 游目聘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愤愤地大谈社会的腐败,暗地里却收受贿赂,这种做法和叶公好龙没有什么两样。
B.有些保护区把老虎放养到大自然中去,这种放虎归山的做法是值得夫力推广的。
C.无边的细雨笼罩着金黄的油菜花,真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啊,我不禁想起陆游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
D.美方代表在解决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吋毫无诚意,每次涉及实质问题,他们总是虚与委蛇,顾左右而言他。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美好的,他精雕细琢这一美景时,虽然文章的描写很细致,但没有丝毫的过分,力度把握得分毫不差。
B.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养在家里的家虫。
C.《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D.《孔雀东南飞》是最早保存下来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辞》被并称“乐
府双璧”。
5.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诗文中的植物常有特殊含义,如“棠棣”常用以指兄弟,“杨柳”常用于送别,“梧桐” 是凄凉悲伤的象征,“丁香”代表的是淡雅、美丽、忧愁。
B.“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代男女少年时把头发扎成发髻,叫总角,后来就用“总角” 表示少年时代。到了二十岁时要戴上帽子表示成年,称为“弱冠”。
C.古代汁算时间以地支一昼夜为12时辰,其中“子吋”又称“人定”,相当于现在的21点到23点,此时夜深人静。
D.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背影》《故都的秋》等。郁达夫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6.下列对词类活用现象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所以游目骋怀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③西望夏口 ④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⑤死生亦大矣
⑥越国以鄙远 ⑦有泉侧出 ⑧而其见愈击 ⑨群贤毕室 ⑩则其至又加少矣
A.①②/④⑥/③⑦/⑤⑨/⑧⑩ B.①④/②⑥/③⑦/⑤⑨/⑧⑩
C.①②/④⑥/③⑦/⑤⑩/③⑨ D.①④/②⑥/③⑦/⑤⑩/③⑨
7.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分类,正确的组是(3分)
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②凌万顷之茫然 ③而又何羡乎 ④固一世之雄也
⑤有碑仆道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⑦不敢与忤视 ⑧何为其然也
A.①④/②⑥/③⑧/⑤⑦ B.①⑦/②④/③⑧/⑤⑥
C.①④/②⑥/③⑤/⑦⑧ D.①⑦/②⑥/③⑤/④⑧
二、背诵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用“ , ”两句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只能独自伤神流泪。
(2)在《离骚》中,屈原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自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诗句是“.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乡村淡远宁静安详的图景。
(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来批评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的句子是:“ , ”。
(4)《赤壁赋》中苏轼用对仗工整“ , ”两句,以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箫声极强的感染力。
三、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惺佺①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澧青红。长记平山堂②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星天籁,刚道有雌雄③。一点浩然气④,千里快哉风。
【注】①快哉亭:在黄州长江边,张假佺于住处西南所建,苏轼起名为“快哉亭”。张惺佺,字怀民,时亦谪居黄州。②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③ 兰台公子:指宋玉,宋玉曾任楚兰台令,雌雄,宋玉《风赋》谓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 “雌风”的区别。④浩然气:《孟子》中有“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9.下而对词作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君”两句以实笔写景,目光承前两句的远观转为近看,“湿”字说明油漆色泽鲜明, 快哉亭刚建成不久。
B.“长记”三句虚写,用回忆自己当年在平山堂上看到的烟雨孤鸿等哀景,反衬眼前快哉亭景色的优美。
C.“认得”两句借用欧阳修的诗句,既写出自己在亭中见到的景致,又有对先师的怀念, 更使此亭显得亲切。
D.“堪笑”三句批评宋玉竞然不懂庄子著作里所说的“天籁”的美妙之处,把风硬分为雌雄,实在可笑。
10.下片“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6分)
四、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①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②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③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二扣之硿硿焉④。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 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 大声发于水上,噌咳⑤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⑥,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彰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呑吐,有竅坎镗褡?之声,与向之噌咗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嗜咳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年年于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 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座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乏简,而笑李渤之陋。
【注】①磬Tqi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②扣:通“叩”,敲击,敲打。③桴(fu):鼓槌。④硿硿(kong )焉:硿硿地(发出响声)。⑤噌(cheng)吰(heng):形容声音洪奔。⑥罅(xia):裂缝。⑦竅(kuan)坎(kan)镗(tang) 鞳(ta):竅坎,击物声;撞鞳,钟鼓声。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f斧/于乱石间择其—二扣之/硿硿焉,/
B.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兮至湖口/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二扣之硿硿焉/
C.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D.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12.下列对文中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即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
B.中国古代釆用干支纪年,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固定的顾序依次相配,周而复始、记录年份。干支除纪年外还可纪月、纪日、纪时,如文中的“丁丑”。
C谥号是指古人死后,由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善恶给予一种称号,以示褒贬,如文中的周景王、魏庄子。
D.年号是中国古代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文中的“元丰”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此后形成制度。每当遇到“天降祥瑞”或内忧外患等大事,常更改年号。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作者月夜来到绝壁下,面对恐怖的景象和声音心中无丝毫惧意,坚持探寻,最终发现了真相。
B.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和以动村静的手法,把大石、栖鹘、水波的形态或声音描绘得形象逼寘,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景。
C.作者在和儿子谈话中将两种声音与“周景王之无射”和“魏庄子之狄钟”相联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结果,点出以钟名山的缘由。
D.作者并非单纯记游,而是将月夜游鄱阳湖提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悟出人不应该 “事不目见耳闻”却随意“臆断其布无”的道理。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五、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小题。
鹤
陆蠡
一个初冬的薄暮,弟弟气喘吁吁地从外边跑进来,告诉我邻哥儿捉得只鸟,长脚尖喙,头有缨冠,羽毛洁白。 “大概是白鹤吧。”他说。他的推测是根据书本上和商标上的图画,还掺加一些想象的成分。我们从未见过白鹤,但是对于鹤的品性似乎非常明了,鹤是清高的动物,鹤是长寿的动物,鹤是能唳的动物,鹤是善舞的动物,鹤象征正直,鹤象征淡泊…… 鹤是隐士的伴侣,帝王之尊所不能屈的……
当我们看见它的时候,它的脚上系了一条粗绳,被一个孩子牵在手中。翅膀上殷然有 一滴血痕,染在白色的羽毛上,他们告诉我这是枪伤。瞧它那种耿介不屈的样子。一任孩子们挑逗,一动也不动,我们立刻便寄予很大的同情。我便请求他们把它交给我们豢养,答应他们随时可以到我家里观看,只要不伤害它。大概他们玩得厌了,便毫不为难地应允了。
我们兴高采烈地把受伤的鸟抱回来,放在院子里。复拿水和饭放在它的面前。看它 不饮不食,料是惊魂未定,所以便叫跟来的孩子们跑开,让它孤独地留在院子里。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起来观看这成为我们豢养的鸟。它的样子却相当漂亮,瘦长的 脚,走起路来大模大样,像个“宰相步”。它的头上有一簇缕毛,略带黄色,尾部很短。只是老是缩着头颈,用金红色的眼睛斜看着人。
昨晚放在盂里的水和饭粒,仍是原封不动。鹤是吃什么的呢?人们都不知道,书本上 也不曾提起。“从它的长脚着想,它应当是吃鱼的。”弟弟也赞同我的意见,我们把鱼放在它的面前,看它仍是趔趄踌躇,便捉住它,拿一尾鱼喂进去。看它一直咽下,并没有显出不舒服,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对的了,便高兴得了不得。而更可喜的,是隔了不久以后它自动到水盂里捞鱼来吃了。
从此我和弟弟的生活便专于捉鱼饲鹤了。它渐渐和我们亲近,见我们进来的时候,便拐着长脚走拢来,向我们乞食。我们时常约邻家的孩子来看我们的白鹤,向他们讲些“乘轩”“梅妻鹤子”的故事。受了父亲过分称誉隐逸之流的影响,羨暮清高的意思是有的养鹤不过是其一端罢了。
我们始终不曾听到它长唤一声,不曾看到它做起舞的姿势。它的翅膀虽已痊愈,可是并没有飞扬他去的意思。一天舅父到我家里,在园中看到我们的鹤,他就皱皱眉头说道:“把这长脚鹭鸶养在这里干什么?”
“什么,长脚鹭鸶? ”我惊讶地问。
“是的。长脚鹭鸶,书上称为‘白鹭’的。唐诗里‘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白鹭。”
“白鹭!”啊!我的鹤!
到这时候我才想到它怪爱吃鱼的理由,原来是水边的鹭鸶啊!我失望而且懊丧了。 我的虚荣心受了欺骗。我的“清高”,我的“风雅”,都随同鹤变成了鹭,成为可笑的题材了。舅父接着说:
“鹭肉怪腥臭,又不好吃。”
懊丧转为恼怒,我于是决定把这骗人的食客逐出,把冒充的隐士赶走。我拳足交加地高声逐它。它不解我的感情的突变,徘徊瞻顾,不肯离开。我拿竹帘打它,打在它洁白的羽毛上.它才带飞带跳地逃走。我把它一直赶到很远,到看不见自己的园子地方为止。
次晨踏进园子的时候,被逐的食客依然宿在原处,好像忘了昨夭的鞭挞,见我走近时依然做出亲热样子。这益发触了我的恼怒。我把它捉住,越过溪水,穿过溪水对岸的松林,复渡过松林前面的溪水,把它放在沙滩上,自己迅速回来。心想松林遮断了视线,它一定认不得原路跟踪回来的。果然以后几天内园子内便少了这位贵客了。
几天后路过一个猎人,他的枪杆上挂着一只长脚鸟。我一眼便认得是我们曾经豢养 的鹭。这回子弹打中了头颈,已经死了。它的左翼上赫然有着结痴的创疤。我忽然难受 起来,问道:
“你的长脚鹭鸶是哪里打来的?”“就在那松林前面的溪边上。”
“鹭鸶肉是腥臭的,你打它干什么?”“我不过玩玩罢了。”
“是飞着打还是站着的时候打的?”
“是走着的时候打的。它看到我的时候。不但不怕,还拍着翅膀向我走近哩。”
“因为我养过它,所以不怕人。”
“真的么?”
“它左翼上还有一个伤疤,我认得的。”
“那么给你好了。”他卸枪端的鸟。
“不要,我要活的。”
“胡说,死了还会再活么!”他又把它挂回枪头。
我似乎觉得鼻子有点发酸,便回头奔回家去,恍惚中我好像看见那只白鹭,被弃在沙滩上,日日等候他的主人,不忍离去。看见有人来了,迎上前去,但它所接受的不是一尾鱼,而是一颗子弹。
(有删改)
1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虚写鹤的形象,实写鹭的遭遇,虚实相生。鹤实际上是作者淡泊、清高、正直、美好的心灵的象征。
B.舅父用 “鹭肉怪腥臭,又不好吆”来评价鹭,代表了一种功利的态度,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庸俗的价值观的批评。
C.结局中鱼象征着友善,子弹代表着残忍。信任人类的鹭却被人类打死了,结尾寄托了作者对人性的反思。
D.在本文中,作者观察世界的眼光是敏锐的,对自己的剖'析是深刻的。教材中的《囚绿记》也有这样的特点。
16.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概括“我”对这只鹭的情感变化过程。(6分)
17.文中所写的鸟其实不是鹤,而是白鹭,文章为什么以“鹤”为标题?请简要分析。(6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8.下面诗句都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请将这七句诗对应节日分别填入横线处。(6分)
①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②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③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④櫻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⑥不堪今曰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⑦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① 。但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② ,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 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所以③ ,又有诗人的情趣,劳永厚朴,耐人寻味。
20.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整齐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①符合原意。②不超过30字。(4分)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勾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楷草并列的地位。
七、写作(60分)
21.班里准备举行一场以“走进名著”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从《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中任选一部,写一篇演讲稿,向同学们热情推荐这部名著。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