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主要参考教材版本: 北京版
教学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教学中注重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从身边的现象和实验探究活动中认识物质的性质。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展示“我的早餐”引入, 了解学生对饮食的前概念。在分析“老师的早餐”时,初步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营养素。通过大量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物知识,认识营养素的功能和价值,领悟适量吸收营养素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午餐”,形成营养合理的搭配意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内容分析
1.本单元着重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和有机合成材料。从知识内容上看,它们都不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展和应用范畴。
2. 学生在初中一年级上册第四章《生物的营养》第三节人和动物的营养中已经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实验检验食物中含有的水、无机盐、糖类(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作用和均衡膳食也略有了解。
3. 本节主要包括认识食物中的营养素、营养素的功能和价值、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三方面的内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营养物质及其生命活动意义有常识性了解,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也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识吸烟、居室装修污染和食物的霉变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高学生对饮食和营养的认识。
4.在教学方式上,学生通过展示“我的早餐”、分析“老师的早餐”、搭配“我的营养午餐”、认识“均衡膳食宝塔”环节,认识食物中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能量的摄入和消耗要均衡,过多或不足都会导致不健康;其次,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要均衡,食物要多样化;最后通过分析均衡膳食宝塔中各类食物所占的比例,认识到为了身体健康,要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制定均衡合理的膳食食谱。
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知识与技能:
从生活经验中,学生已经知道食物及其中的营养成分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也都听说过“蛋白质”“蔗糖”“脂肪”“维生素”等名词。学生在初中一年级上册第四章《生物的营养》第三节人和动物的营养中已经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实验检验食物中含有的水、无机盐、糖类(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作用和均衡膳食也略有了解。
学生的障碍点:
本节课的障碍点在于学生没有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在不讲明这些营养物质结构和性质的情况下,了解它们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学生的发展点:
知道评价合理膳食的不同角度,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对营养和饮食又有了认识提升。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
2.能够说出六大营养素的食物来源。
3.知道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利用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建立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能力。
除了从定性的角度进行评价饮食营养外,还可以从定量的角度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2.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激发学生热爱生命,抵制不良生活习惯,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营养物质的类别、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认识到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认识蛋白质生理功能。
教学流程图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出营养饮食的话题。
环节二
食物中的营养素
了解学生对饮食的前概念,从学生选择食物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食物中的营养素。
环节三
营养素的作用。
通过分析
老师的“减肥餐”学生可以认识到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三类能够提供能量的营养素,体会到三类营养素的基本作用。
从糖的分类中和转化中,认识到葡萄糖是最容易吸收的一种糖。了解糖类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价值,形成合理饮食意识。
认识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重要原料,通过介绍血红蛋白,体会蛋白质的重要性。对甲醛、一氧化碳的毒性有深刻认识,树立食品安全意识。
认识油脂的两面性,了解油脂的功能和价值,强化营养素合理摄入的意识。
树立科学饮食的意识。
认识食物提供营养素并不是单一的,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能量,所以食物要多样化。
环节四
反思提升
巩固本节课的重点,认识科学饮食。
板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