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2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29 14:1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土改解困境
“苦”难终断绝

土地改革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农民苦
“苦”是什么?
“苦”从何处来?
“苦”的表现是什么?

追根溯“苦”源
——土地改革之因
(湖南嘉禾县高棠乡两个农民谈话)
“过年酒酿了没有?”(按指用糯米酿的甜酒)“饭都没得吃,还酿酒!”“……老婆去年死了,连棺材都买不起!……你我都是穷人呀!”
……
“穷人一年到头劳动,为什么连红薯都没得吃?”“唉!别人八字好。”“田是谁种的?”“穷人种的。”“棉花呢?”“还不是穷人种的?”
坐享其成
劳而无获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地主


农民

萧××抱起了黄××的小孩,想起自己老婆的病死和现在自己抚育的很瘦的孩子,失声地哭了起来,黄××也哭了,彼此的心连在一起了。后来,萧××问:“我们这样苦,是谁给的?”“是地主给的。穷人要一条心,打倒地主恶霸,连丝都不留!”
——《土地改革重要文献与经验汇编》
(1)农民的要求

阶级分类 户数(万户) 耕地占有情况
合计 占合计% 合计(万亩) 占合计%

合计 10554 100.00 150534 100.00
贫雇农 6062 57.44 21503 14.28
中农 3081 29.20 46577 30.94
富农 325 3.09 20566 13.66
地主 400 3.79 57588 38.26
其他 686 6.46 4300 2.86




旧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农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无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因此,进行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
——栾雪飞、刘颖:《20世纪50年代初大陆与台湾土地改革比较》
(2)工业化的客观要求



迎刃而“苦”解
——土地改革之变
(1)法律依据: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1、土改步骤

(2)实施:1950年冬天开始,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1、土改步骤




烧地契
1.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
2.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减少改革阻力
有利于减少土改的阻力,孤立地主阶级,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从而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头脑风暴

(1)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土改结果

2、土改结果
(2)约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

立竿斩“苦”断
——土地改革之妙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问候语有了很大改变)比如将“你吃了吗?”换成了“翻身了吗?”对于这句话,大多数人都高兴地回答: “翻身了。”
——李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对乡村社会的影响》
1、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1949年与1951年粮食产量对比
迎来土改后第一个丰收年








以基本结束土地改革的1952年与1949年相比,中国的粮食总产量由11218万吨增加到16392万吨,增长46.1%;棉花总产量由44.4万吨增加到130.4万吨,增长193.7%;按1952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全国农业总产值增长23.6%,年均增长10.9%。——许经勇:《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60年研究》
2、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农村生产力




3、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毛泽东
土地改革
原因
影响
结果
经过
1、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对旧乡村的改造,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 )
A推行土地改革 B开展打土豪运动
C决定抗美援朝 D举行开国大典
2、小张是新华社的记者,土地改革后,他到农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原来的地主一无所有,生活艰难
C赤贫的农民也住上房屋,有了自己的耕牛
D农民有了自己 土地
A
B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