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风景这边独好
让家国情怀深入学生心中 ——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例。
导入:
教师:俊男美女,自古以来,备受人们所喜爱。当历史的年轮推至民国时期,我们一起去欣赏意气风发、英俊潇洒的四大美男,请睁大你们羡慕不已的眼睛。那你们知道民国四大美男分别是谁吗?
学生:一系列的答案 周恩来 张学良等,老师展示图片
老师:后人根据现代审美观所评选出的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四个美男子,梅兰芳、汪精卫、张学良,周恩来。年轻的他们的确美得过分,那你们哪里知道,有一个人帅了一生,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闪亮的风景线。周总理之美绝对不只限于外在,而是深深扎根于其内在绝佳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美,也只有这样的美才真正能够被人民所景仰和铭记。
设计意图:(以民国四大美男为导入,引出周恩来,能过激起学生们的兴趣,进而对周恩来的了解深入一步。)
他年少奋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挥斥方遒,为中华之明日而革命
他日理万机,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而奔走 他鞠躬尽瘁,为中国能有今日死而后已
今天,我们从他闪耀夺目的星河中,摘取几颗璀璨动人的明星即周总理的外交风采。一起感受其伟大的人格魅力,并知晓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本课将从四个方面展开:
老师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齐声朗读)
老师:1949年,一声巨响,响彻长空,宣告世界,新中国成立啦,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告别了屈辱的时代。作为国家总理及外交部长的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的第一次大会上曾说道:(展示材料)
材料一:清朝的西太后,北洋军阀袁世凯,国民党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不学他们被动、懦弱……我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第54条规定
提问:同学们思考,这反映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
学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老师解释:独立自主,再不受其他国家支配;和平外交,真正的想摆脱武力控制,给世界展示的一种崭新的充满活力的良好形象。
设计意图:(史料展示,并且是周总理的话语,与本课主题符合,并且让学生掌握分析材料的能力。)
如此美好的外交政策,却遇到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到底发生了?我们一起去关注一番。
老师:上述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建国初期,面对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华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打压,外交孤立等政策,誓将中国扼杀于新生摇篮之中。我们该如何?请同学们加以讨论,发表看法。
学生:一系列的答案(有和美国发动战争的,也有和平谈判的,亦有联合苏联的……)
老师:同学所回答的,其实在49年的时候,毛泽东就为我们考虑到了,他说“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各国无产阶级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使新中国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也就是新中国三大政策之一的“一边倒”政策。
设计意图:(用国际形势来说明新中国外交的不易,并且面对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封锁,中国将会实行破冰之旅,践行“一边倒”政策,从而为后面讲述中苏建交做铺垫,让学生好容易理解)
教师:当美国试图想用冬日刺骨寒风肆虐我们的时候,苏联却在此时给我们送来了温暖的阳光,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建交。面对如此好意,49年12月毛泽东也踏上了北上的列车,访问苏联,开始了破冰之旅,我们都知道春天即将到来了。随后,50年1月周恩来率代表团访苏,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属于中苏的“情人节”终于到来。50年2月14日,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贷款3亿美元,支援新中国经济建设。挫败封锁,开辟外交新局面。
设计意图:(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示中苏关系的变化,也能让学生了解为何要是行“一边倒”政策)
自此之后,17个国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
当我们沉浸于这份喜悦之中不久,有几项冰冷的数据将我们从美梦中惊醒,并惊叹着,为什么会这样?(展示材料)
材料一: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 10 9 1 0 0
材料二:: 面对周边独立国家的民族独立浪潮,中国一度将推进世界革命,实现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作为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别国造成了干涉内政的印象,恶化了周边环境。尽管周边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后予以承认,但部分国家因历史遗留问题或美国的介入,对于新中国心存观望。
——刘海泉《毛泽东时代中国周边安全战略评析》
材料三:朝鲜战争结束以后,新中国能否存在不再被很多人怀疑……1952年中国政府预算的70%用在军事上。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
——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
老师: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他要怎样呢?学生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用一些新颖的数据来分析,让学生思维跳跃,充分讨论,相出更好的方法,让思想鼓动课堂,并且由此引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正如你们所说:此时的中国为了国内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所以在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在一年后,周恩来访问印度与缅甸时,再次重申这一原则,逐渐成为指导三国关系的基本原则。那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呢?
播放视频,我们一起去了解。
设计意图:(视频播放,解释更为清晰,学生兴趣盎然,然后总结其内容)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也逐渐成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同时,更标志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老师:其实你们可能不知道,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缅甸时期,是在一次会议中抽空奔走四方的,而这次会议也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并且周恩来在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是日内瓦会议,而总理的外交魅力,再一次让人们所折服;外交智慧,为世人所惊叹,怎一个帅字了得,你看,他来了。
设计意图:(虽然本课课标规定,日内瓦会议不作了解,但是用周恩来的外交风采,精彩亮相,耀动日内瓦,展示其魅力,与课堂主题相符合。)
老师:周恩来风尘仆仆从日内瓦回来不久,一张邀请函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原来为了加强亚非合作,并肩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和国际和平的大计,印度、巴基斯坦、缅甸、印尼和锡兰5国总理决定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25个亚非国家在印尼万隆召开会议。中国政府立即复电同意参加。4月周总理拖着做完急性阑尾炎手术不久,健康还未完全恢复的病体,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踏上了充满艰辛之路。
为去万隆,中国政府租用了印度航空“克什米尔公主号”客机,这引起了台湾特务机构的注意,决定暗杀中国代表团,借以破坏亚非会议。并于香港转机时,买通地勤人员周驹,在飞机上放置炸弹,结果发生爆炸,11位工作人员为国牺牲,为亚非会议而牺牲,为和平而牺牲。
周总理等人与死神擦肩而过,原来呀,他受缅甸总理吴努邀请,访问缅甸,与出席会议的几个国家领导人进行非正式会晤。因此有人劝周恩来不要再去万隆。他毫不含糊地回答:“我们是为促进世界和平、增强亚非人民对新中国的了解和友谊而去的,即使发生了什么意外也是值得的,没有什么了不起!”
后来改乘印度的“空中霸王”号,而这条路也是极其不顺畅的。
当从缅甸飞往印尼时,飞机却失联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呢?飞机在飞经新加坡上空时,忽遇雷雨,险象环生——万米高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就像把人和飞机拖到了万丈深渊似的。只能被迫暂时降落到与中国还没有外交关系、国民党特务活动比较猖獗的新加坡的机场上。面对险象丛生的局势,周恩来面无惧色,处之泰然。正如他给邓颖超回信所说:文仗如武仗,不能无危险。寥寥数语,把周恩来一生都在忠实实践的崇高思想境界和盘托出。
敌人的破坏、威胁,损害不了中国的威望,也影响不了中国代表团为促进亚非团结反帝事业的决心和勇气。然而在会议开幕不久之后,会场上却阴云笼罩,有人却在破坏会场气氛,他们是谁?他们在干嘛?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学生活动:(角色扮演,四国代表发言。)
泰国代表: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还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巴基斯坦代表: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锡兰代表:我认为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或者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亚洲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
面对这些国家的的挑战,我们的男神周恩来会做出怎样的应对呢?他的“求同存异”方针是否能改变会议的航向呢?
请同学们讨论 何为异?何为同?(将答案写在小白板上,张贴在黑板上)
周总理这一入情入理的发言,照顾大局善与人同的和解精神,提出的“求同存异”这一为与会者都可以接受的指导原则,使会场的气氛顿时轻松了起来,从而使会议绕过了暗礁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各国代表共同努力,使得这次会议能够把分歧留在后面,把团结推向前进,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①都曾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②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③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社会制度不同;宗教信仰、建设道路不同。
亚非会议开了一周。一周的时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非常短暂的瞬间。但是,在万隆历史性一周内所发生的一切给亚非人民,乃至全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越来越为更多的人们所感受。而“万隆精神”也被更多人所知晓。
材料一:在7天,亚非会议的168个小时中,周恩来只睡过13个小时,平均每天不超过两小时。在那些日子里,他不是出席各种会议,就是会见各国代表团。
材料二:日内瓦会议的电影外交 ——“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新闻联络官熊向晖,为了让外国人能看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情,写了十几页英文唱词,周总理笑着说:“不看对象,对牛弹琴”,你只要在请柬上写句话,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保你不会失败。结果我们肯定猜到,外国人士看了一致好评。
材料三: 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代表团拒绝握手之说”以及洗不干净的手帕。
在日内瓦会议召开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恩来处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能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周恩来略微皱了一下眉头, 他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 手帕,随意地在地上扫了几下,然后一一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 多层次 立体化外交布局。
中国外交变得是朋友更多了,道路更宽了,人心更统一了。不变的是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和而不同,坚持美美与共!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大国外交继续领航!
同学们讨论思考:影响外交成就有的因素(写在小白板上,张贴在黑板前。)
海棠花开忆总理最后展示周总理,这盛世如你所愿的图片,并播放追忆周总理的视频。让学生齐声朗读
只要这个世界还崇尚良知,
只要这个世界还期待抚慰,
只要这个世界还谈论真诚,
只要这个世界还仰望高贵,
只要这个世界还需要一颗更干净的心灵,人们就会想起这个人,就会念他的名字,周恩来。
——《一个人》
(共22张PPT)
历
史
课
堂
欢迎走进
意气风发 英俊潇洒
民国四大美男
周恩来
张学良
梅兰芳
汪精卫
为何我们总是想您
中华骄子 鸿鹄之志
总理国务 励精图治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精彩人生 闪耀夺目
伟人恩来之风采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这边风景独好
学习目标
1
2
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3
了解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难点: 影响外交成就的因素
宣告世界的声音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第54条规定
材料一:清朝的西太后,北洋军阀袁世凯,国民党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不学他们被动、懦弱……我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
怎样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苏联
中国
美国
二战后国际形势
建国初期,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华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打压,外交孤立等政策,誓将中国扼杀于新生摇篮之中。
谋求民族独立
新兴独立
我们该如何?
1949年10月2日
1949年12月
1950年2月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建交。
毛泽东访问苏联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
破冰之旅,春天来了
它的签订使新中国外交气象一新,不再孤立,还有更好的政治条件对付帝国主义。
————周恩来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里,就与17个
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经济建设
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950.4.1 印度
1950.4.13 印度尼西亚
1950.5.9 瑞典
1950.5.11 丹麦
1950.6.8 缅甸
1950.9.14 瑞士
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49 1950
建交国家 10 9
1951 1952 1953
1 0 0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整理
材料二: 面对周边独立国家的民族独立浪潮,中国一度将推进世界革命,实现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作为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别国造成了干涉内政的印象,恶化了周边环境。尽管周边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后予以承认,但部分国家因历史遗留问题或美国的介入,对于新中国心存观望。 ——刘海泉《毛泽东时代中国周边安全战略评析》
材料一:
材料三:朝鲜战争结束以后,新中国能否存在不再被很多人怀疑……1952年中国政府预算的70%用在军事上。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 ——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
我们要怎样?
寻新伙伴,立新原则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苏联
中国
美国
谋求民族独立
新兴独立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与缅甸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0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互相尊重领土与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边界争议
内政问题
目 标
标志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处理之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步入世界外交的舞台
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充分说明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在旧中国的外交史上是绝对没有的 —《中国外交史》
精彩亮相,耀动日内瓦
危机四伏的艰难之路
周恩来带病出征,两经险情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材料一:1955年4月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议谈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材料二:“暗杀周恩来”
材料三:
“空中霸王”号专机再遇险情
阴云笼罩的会场
角色扮演——历史的争论
锡兰代表:我认为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或者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亚洲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
巴基斯坦代表: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泰国代表: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还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①都曾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②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③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社会制度不同;宗教信仰、建设道路不同。
“求同存异”方针
何为“同”
何为“异”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美国记者
众人追捧
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
亚非人民团结一 致,维护世界和 平,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万隆精神”
材料二:日内瓦会议的电影外交
——“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材料一:在7天,亚非会议的168个小时中,周恩来只睡过13个小时,平均每天不超过两小时。在那些日子里,他不是出席各种会议,就是会见各国代表团。
力挽狂澜展伟人风采
外交智慧与魅力
材料三: 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代表团拒绝握手之说”以及洗不干净的手帕。
我们的朋友遍世界
1、综合国力
影响外交成就的因素
2、国家利益
3、国际地位
4、外交政策
5、外交家的魅力等
海棠花开忆总理
“凡是见过周恩来的人,没有谁会忘记他。”
——美国外交官约翰·谢伟思
“即使是最高明的摄影师拍下的照片,也不能再现他的人格和魅”——德国记者王安娜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说:“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我一生搞外交工作,还没有遇到一个像周恩来这样杰出的外交家。
只要这个世界还崇尚良知,
只要这个世界还期待抚慰,
只要这个世界还谈论真诚,
只要这个世界还仰望高贵,
只要这个世界还需要一颗更干净的心灵,人们就会想起这个人,就会念他的名字,周恩来。
——《一个人》
方
总结建构
破冰 挫败封锁 辟外交新局面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缘起 同舟共济 第三世界联合
风景这边独好
硕果 求同存异 凝结万隆精神
功勋大国风范 尽显外交魅力
“求同存异” 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结果
风采展示
1、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倡导( )
A.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B.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2、“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共产党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的目的……使人相信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主要原因( )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