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件 (3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件 (3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29 14:4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中共制订和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一、一五计划
五年计划,后改称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目的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二五”计划(1958-1962年)
“三五”计划(1966-1970年)
“四五”计划(1971-1975年)
“五五”计划(1976-1980年)
“六五”计划(1980-1985年)
“七五”计划(1986-1990年)
“八五”计划(1991-1995年)
“九五”计划(1996-2000年)
“十五”计划(2001-2005年)
“十一五”计划(2006-2010年)
“十二五”计划(2011-2015年)
“十三五”计划(2016-2020年)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基本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



“一五”计划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目的:

2、时间:

3、基本任务: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思考:
“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什么?
优先发展重工业
1953年——1957年底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和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新中国成立初期,钢铁、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长期落后,为了应对战争威胁,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要制造汽车、飞机、坦克等先进武器,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
从1949年10月3日到1950年10月28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苏联、罗马尼亚、朝鲜、匈牙利、瑞士、芬兰等17个国家,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大国对中国采取孤立、包围、封锁的外交政策。
1.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
2.国防建设的需要
3.受苏联的影响
1954年10月周恩来和米高扬在
苏联援助中国建设项目协定文本上签字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沈阳第一机床厂生产车间一角
一一二厂(现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956年7月19日试制成功的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鞍山钢铁公司
川藏公路
川藏公路
新藏公路
青藏公路
宝成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宝成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鹰厦铁路
玉门油矿
克拉玛依油田


东北基地


沿海基地


华北,西南
工业基地

华北基地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大型轧钢厂
鹰厦铁路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新藏公路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主要成就
武汉长江大桥






??? 中国在“一五”期间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53年到1957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工业生产指数为:美国2.8%,英国4.1%,中国18%;钢为:美国3.9%,英国5.7%,中国31.7%;原煤为:美国0.4%,英国负增长,中国14.4%;发电量为:美国9.1%,英国7.8%,中国21.6%。
意义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三:“一五”计划成果
从以上两幅图片得出什么结论?(你得到什么启示?)
发展经济同时注意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2、时间:
1953- 1957年底
3、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
6、结果:
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5、基本任务:
知识脉络
4、特点:
8、意义:
优先发展重工业
7、成就:
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1)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临崩溃。
(2)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苏联专家与中国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工作
思考: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中共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确定了一五计划的目标,并且不断选派优秀干部到工业路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波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
材料一:
③苏联的援助
①中共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
②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支持,辛勤努力
2019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自主导学

1.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于何时何地召开?目的为何?
2. 1954年宪法是一部怎样性质的宪法?
3. 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
4.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了哪些国家领导人?
5.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形成了怎样的制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背景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共同纲领》
1949年9月制订的《共同纲领》,在新中国的建立和在建国初期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这就需要在法律上作出新的规定.
(一)背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4年9月 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到会代表1210人,这次会议的首要任务,是制定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时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会议内容
①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性质
宪法内容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是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内容
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为什么说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会议内容
②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018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会议意义
1954年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制定宪法
选举领导人物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时间地点

内容

制定文件

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大会议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区别
项目 全国人大会议 政治协商会议
性质 全国最高权力机关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
职能 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国家大事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成立 成立于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成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的简称。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
“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