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件、素材、教案、视频)(7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件、素材、教案、视频)(7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29 15:01:00

文档简介

(共70张PPT)
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建党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的著名论断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之后在文家市决策:放弃中心城市,转攻农村
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毛泽东领导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西江月·井冈山(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井冈山会师——建军
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会后不久,毛泽东在古田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
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原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原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领导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时代周刊》曾经刊登的文章《历史上最后一位巨人》中是这样描述毛主席的:
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几千年不世出的旷世天才。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毛泽东一手铸成的。而那一个世纪的世界历史如果没有毛泽东,也必将会是完全不同的另一面貌。他唤起了整个东方人类和新兴世界的崛起。像毛泽东这样巨大而深刻地影响过世界历史的巨人,是恐怕不会再有了。但他的精神、政治和全部意识形态遗产已永远地存留在中国大地上,笼罩着未来的全部中国历史。
从1949年2月7日开始(右图),截至2005年6月27日,毛主席12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部编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一课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的那三年
(1949-1951)
铭记历史,

不忘初心
庆祝建国70周年献礼活动
出版书籍:
《毛泽东的那三年(1949-1951)》
出版书籍:《毛泽东的那三年(1949-1951)》
毛泽东的那三年
(1949-1951)
铭记历史,

不忘初心
目 录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第三章:巩固新中国
【组稿、编辑】毛泽东的那三年(1949-1951)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
毛泽东致开幕词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出自《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
毛泽东将“五一口号”初稿第5条修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1、【编辑须知】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1、时间? 2、地点? 3、代表?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共662人。
1949年,北平
代表性
广泛性
1、【编辑须知】
2、【编辑任务】(1)请为六幅图片命名。
(2)阅读课本1-2页,结合以下图片思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为什么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1、
【总纲-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义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政权机关】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 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级人民政府。
包括序言、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共7章60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中国民主同盟
主任委员张澜在一届政协上的发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为什么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1、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
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主席
副主席
朱 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 澜
高 岗
毛泽东
2、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
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3、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







红色代表革命
黄色代表光明

中国共产党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曾联松先生的国旗设计稿
你知道国旗上五颗星象征着什么吗?大星星代表什么?四颗小星星代表什么?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
4、
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
碑身背面是毛泽东撰、周恩来书的碑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中国近代史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
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的准备工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成功
召开有何意义?
2、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



3、【编辑分析】
4、【编辑样板】
第一节:_________________的召开
第二节: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
第三节:_________________的意义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
--毛泽东发言: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
4、【编辑样板】
第一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第二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第三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意义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
--毛泽东发言: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
【组稿、编辑】毛泽东的那三年(1949-1951)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1、【编辑事件】
编辑核心事件是什么?
开国大典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开国大典
1、时间? 2、地点?
1949年10月1日
天安门广场
2、【编辑须知】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开国大典
阅读课本第2页,你知道开国大典的流程吗?
开国典礼
2、【编辑须知】
阅兵式
群众游行


开国大典老照片集锦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礼炮齐鸣28响
毛泽东、刘少奇、刘伯承、陈毅等在天安门城楼上
阅兵持续两个半小时,场面非常壮观。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威武雄壮的阵容展现在国人和世界面前。
盛大群众游行: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的是工人,京郊农民紧随其后。后面是机关干部、青年学生的游行队伍。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开国大典
你还知道关于开国大典的哪些有趣见闻或知识吗?
2、【编辑须知】
【思考】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礼炮鸣28响寓意是( )
A.28个民族参加大典
B.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C.28个部门参加大典
D.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
D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2、【编辑须知】
观看视频,思考: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幕?说明理由。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2、【编辑须知】
思考: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幕?说明理由。
3、【编辑任务】
1、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历史意义。
2、要求:阅读“编辑手册”四则材料,结合课本第5页内容,完成每个角度标题的填写,并思考解决相应问题。
3、分工:四人一组,一人执笔,简要记录本组观点,并准备发言。
4、时间:5分钟。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3、【编辑任务】

3、【编辑任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3)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
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统治

国内
国际
(4)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4、【编辑感想】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1949.10.1《人民日报》
1999.10.1《人民日报》
2009.10.1《人民日报》

前程无线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1949.10.1《人民日报》社论—
《中华人不民共和国万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中国前途命运的一个根本转折,它标志着受压迫受欺侮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终结,标志着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的开始。这是20世纪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99.10.1《人民日报》社论—《祖国万岁—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

6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时刻,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掌握自己的前途命运,标志着我们伟大祖国从此告别落后屈辱走向繁荣富强,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迈向伟大复兴的新纪元。——2009.10.1《人民日报》社论—《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5、【编辑样板】
第一节:_______________的盛况
第二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5、【编辑样板】
第一节:开国大典的盛况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组稿、编辑】毛泽东的那三年(1949-1951)
第三章:巩固新中国
第三章:巩固新中国
(1)毛泽东部署:解放全国,是为至要。
1、【编辑背景】
(2)毛泽东诗词(1950.10.1) :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迁,人民五亿不团圆。”
第三章:巩固新中国
西藏
(3)《全国领土基本解放形势图》(《历史地理图册》第2页)
1、【编辑背景】
1、【编辑背景】
(1)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依据
西藏
元朝:宣政院
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驻藏大臣
第三章:巩固新中国
毛泽东:
解决西藏问题不出兵是不可能的。
2、【编辑须知】
(2)西藏宗教领袖之一班禅
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表示
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
人民政府
(3)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朱德、李济深、周恩来等到北京车站迎接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第三章:巩固新中国
朱德、李济深、周恩来等到北京车站迎接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2、【编辑须知】
谈判结果:1951年,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
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
藏和平解放
1951年5月24日,毛泽东在北京设宴款待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和阿沛?阿旺晋美
第三章:巩固新中国
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第三章:巩固新中国
第三章:巩固新中国
3、【编辑分析】
和平解放西藏有何历史意义呢?
意义: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编辑样板】
第一节:____________背景
第二节:____________过程
第三节:____________意义
第三章:巩固新中国
第三章:巩固新中国
4、【编辑样板】
第一节:和平解放西藏背景
第二节:和平解放西藏过程
第三节:和平解放西藏意义
第三章:巩固新中国
第三章:巩固新中国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编辑结语】
未来新发展:
“解放全国,是为至要”。
第三章:结语
时代最强音: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革命大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第二章:结语
第一章:结语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编辑结语】
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包括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朱德、陈云等在内,组成了共和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过去漫长的斗争生涯中,他们以革命为第一职业,积聚了极其丰富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经验,完全具备领导和治理一个大国、大党的领袖素质。……毛泽东充满自信的预言:“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一)》中共党史出版社
第一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第二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第三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意义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
第一节:开国大典的盛况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意义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目录样板
第一节:和平解放西藏背景
第二节:和平解放西藏过程
第三节:和平解放西藏意义
第三章:巩固新中国
毛泽东的那三年
(1949-1951)
铭记历史,

不忘初心

第一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第二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第三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意义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
第一节:开国大典的盛况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意义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目录样板
第一节:和平解放西藏背景
第二节:和平解放西藏过程
第三节:和平解放西藏意义
第三章:巩固新中国
毛泽东的那三年
(1949-1951)
铭记历史,

不忘初心
后 记

毛泽东的那三年
(1949-1951)
铭记历史,

不忘初心
后 记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伟人毛泽东……撰写了这本《毛泽东的那三年(1949-1951)》。
本书以伟人毛泽东为主线,记录了共和国前三年来所发生的大事,主要包括第一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和和平解放西藏,重点突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新中国成立及巩固做出的巨大贡献。
…………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庆祝建国70周年献礼活动
出版书籍:
《毛泽东的那三年(1949-1951)》
毛泽东的那三年
(1949-1951)
铭记历史,

不忘初心
拓展作业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要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增强制度自信和国家认同,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你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包括哪些基本制度吗?可以参考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还可以参考中共党史出版社庞松著的《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一)》和当代中国研究所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两本书,或者参考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关于中国现代史的研究。
谢谢!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编辑结语】
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阵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合作探究】
材料一: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来都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到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
结束屈辱历史,实现民族独立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4、【合作探究】
材料二:过去常听到许多人说“中国人如一盘散沙,不能团结”。不错,在清政府、北洋军阀、蒋介石反动统治时代,人民所见到的只有卖国殃民,贪污腐化,所受到的只有压迫榨取,屠杀囚禁,人民当然不会有团结,也不可能有团结。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情形便大不相同。共产党是依靠人民大众的力量来进行革命事业的。在解放了的地方,人民都团结起来了,组织起来了,成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力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各单位代表主要发言》(蓝公武发言)《人民日报》1949年9月28日
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站立起来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本课属于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本单元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三项措施(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
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了解到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统治,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懈努力。经过近代以来百余年的斗争,中国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个崭新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这一重大转变的标志事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本课是中国现代史一切重大事件的起点事件,虽然标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实际内容包括新中国筹备、成立、巩固三个方面,既是对近代史的简要回顾总结,更是开启了“巩固措施”的内容,紧扣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单元主题。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具有探究一切事物的欲望和热情,并且通过书籍和影视作品等对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史实有一定了解,但其认识大部分是零散的、感性的,尤其是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感悟不深,对“新纪元”、“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因此,教师应当从不同角度呈现历史资料,设置引导思考的小切口问题,深入浅出的解读点拨,以期加深学生认识,帮助学生言简意赅的进行归纳概括。
八年级学生普遍有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但是缺乏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关键性作用的深刻认识,缺乏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意识。因此,教师通过伟人“毛泽东”为主线,凸显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加深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激励学生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历史责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赏老照片,学习珍贵影像资料,学生能够用精炼语言讲述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带来的巨大喜悦,为学生合作探究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做好铺垫。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研究史料和图片,结合前期铺垫知识,探究“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学会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学会全面客观认识历史事件;同时通过师生共同研读史料,提升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深刻内涵,加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五、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开国大典。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突破方法:以“开国大典流程图—老照片集锦—视频资料”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观看视频时思考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并说明理由,帮助学生用精炼语言讲述开国大典,以此突破教学重点。以“合作探究”形式进行史料研读分析,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师引导总结,补充更高角度历史资料,加深学生理解并实现情感引领,以此突破教学难点。
六、教学方法






























图1、图2庆祝建国70周年献礼活动之《毛泽东的那三年(1949-1951)》书籍编辑手册
依据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本课总体采用创设情境进行学习。主题是“庆祝建国70周年献礼活动之《毛泽东的那三年(1949-1951)》书籍出版编辑”,教师身份是出版社编辑,学生身份是出版社签约作者,本节课就是“编辑研讨会”现场,每个学生手里有一份“编辑手册”(见图1、图2)。
在“筹建新中国”板块,主要采用“自主学习”解读六幅图片的方式,理清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在“建立新中国”板块,主要采用史料研读分析法,深刻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而加深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认知。
在“巩固新中国”板块,采用问题引导分析法和谈话法方式,明确和平解放西藏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意义。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东方红》(截取片段)。
2、配图(毛泽东在中国近代史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
3、思考问题:核心人物是谁?领导人民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图片组3 导入图文资料
【歌曲图片分析】《东方红》歌曲片段歌词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呀,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以欣赏耳熟能详的红歌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配图主要展现毛泽东在近代史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这一设计充分注意历史的不可割断性,凸显中国现代史是中国近代史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帮助学生回忆旧知,感受历史的延续性,学会用“原因与结果”“延续与变迁”等概念和分析框架,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和理解。
【过渡设计】抛出问题:核心人物是谁?领导人民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预设答案: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最终的胜利果实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学生朗读:《时代周刊》曾经刊登的文章《历史上最后一位巨人》中是这样描述毛主席的:
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几千年不世出的旷世天才。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毛泽东一手铸成的。而那一个世纪的世界历史如果没有毛泽东,也必将会是完全不同的另一面貌。他唤起了整个东方人类和新兴世界的崛起。像毛泽东这样巨大而深刻地影响过世界历史的巨人,是恐怕不会再有了。但他的精神、政治和全部意识形态遗产已永远地存留在中国大地上,笼罩着未来的全部中国历史。
过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伟人毛泽东,走进新中国成立的那段激动人心的岁月。
【设计意图】
这一导入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探究的兴趣。歌曲与图片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在激发兴趣同时实现知识引领和情感引领,同时引出全课的灵魂人物和核心事件,感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在本课伊始就奠定爱国爱党的氛围和对伟人毛泽东的崇敬之情,为最终课堂情感升华做好铺垫。
(一)课程整合,创设情境
【整合形式】庆祝建国70周年献礼活动之《毛泽东的那三年(1949-1951)》书籍出版编辑。
【身份设计】教师身份是出版社编辑,学生身份是出版社签约作者。
【课堂设计】本节课就是“编辑研讨会”现场。
【材料设计】庆祝建国70周年献礼活动之《毛泽东的那三年(1949-1951)》书籍编辑手册(学生每人一份,见图1、图2)。
【设计意图】1、以创设情境方式整合课程,旨在促使学生以主人翁身份积极主动学习。
2、书籍名称《毛泽东的那三年(1949-1951)》树立起全课的灵魂主线人物,同时明确本课的时空限定,帮助学生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放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客观思考和分析。
3、学生手里的“编辑手册”是本课活动的指挥棒,起到引领作用,同时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明确要点。
4、整个情境的创设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进行学习,充分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过渡】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届时社会各界会以各种形式进行献礼活动,我们准备以出版书籍的形式庆祝建国70周年,书籍名称是《毛泽东的那三年(1949-1951)》。现在,老师是出版社编辑,大家是出版社签约作者,本节课是我们编辑研讨会的现场,大家每人手里有一份“编辑手册”,哪位作者给大家分享一下书籍的目录。(学生读章节目录)
第一章:筹建新中国 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第三章:巩固新中国
(二)教学环节
1、筹建新中国
(1)【编辑须知】教师(编辑)讲述:(见图4)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为动员全国各阶层人民实现建立新中国的光荣使命,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毛泽东将“五一口号”初稿第5条修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得到了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发表宣言、通电和谈话,并接受邀请奔赴解放区,与中国共产党共商建国大计。
引导问题1:阅读课本第2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预设答案: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召开。
引导问题2:阅读课本第2页,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哪些呢?哪位作者眼光敏锐,跟大家分享一下。
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感受代表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体现其代表性和广泛性,为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中“人民当家作主”做好基础铺垫。
教师讲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同志致开幕词,发言“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段讲话犹如时代最强音,道出了全场近千位代表和来宾此时此刻的共同心声。带着历史使命感,与会代表们在本次会议上为筹备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图4 “编辑须知”资料
【设计意图】以教师讲述方式呈现一届政协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以毛泽东修改“五一口号”引入,体现毛泽东同志对筹建新中国的指导性作用以及全国上下对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拥护;以毛泽东同志发言体现毛主席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影响。
(2)【编辑任务】(见图5)自主学习①请为六幅图片命名。②阅读课本1-2页,结合以下图片思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图5 自主学习图片资料
学生2-3分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之后分享发言,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图片分析六幅图片分别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人民政府委员会场景、毛泽东当选主席、《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人民英雄纪念碑。六幅图片浅显易懂,切合问题内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编辑补充】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什么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补充1—《共同纲领》内容:总纲-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义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补充2—关于我国政治制度:“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中国民主同盟主任委员张澜在一届政协上的发言
补充3—学科链接:中国政治制度知识—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五课)(图6)
②你知道国旗上五颗星象征着什么吗?大星星代表什么?四颗小星星代表什么?(图7)
③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含义。(图 8)

图6 学科链接 图7 五星红旗解析 图8碑文解析
【设计意图】以图片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能够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乐于探究,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什么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为学生理解
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中“人民当家作主”做好进一步铺垫。另外,
学科链接帮助学生开阔学习视野,学会用联系的眼光学习各个科目。
(3)【编辑分析】抛出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
成功召开有何意义?并附人民日报1949年10月1日图片(见图9)。
预设答案:(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的准备工作。
(2)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设计意图】第一章是筹建新中国,在本版块中只突出一个事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学生能明显理清知识线索; 图9《人民日报》资料
另外在教师补充材料中关于“《共同纲领》为什么起到临时宪法的
作用?”内容中已经分析到“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因此,答案水到渠成。另外,人民日报图片中有明显“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字样,可顺势引导学生感受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4)【编辑样板】
教师:各位作者朋友,通过刚刚讨论的内容,下面进行第一章“编辑样板”的制定。
编辑样板:第一章:筹建新中国
第一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召开
第二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
第三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义
教师:第一章筹建新中国核心事件是什么?
预设答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设计意图】要想全面客观了解一个历史事件必须掌握其背景、时间、地点、人物、内容及影响。导入环节属于背景知识,第一章以最简单的第一届政协会议时间、地点、人物知识入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内容,最后在教师点拨启发下水到渠成得出会议的历史意义。以此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态度和能力,同时在分析探究过程中补充相应史料,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保持论从史出的学习态度。另外整个过程注重以毛泽东同志活动为主线串联各个知识点,符合《毛泽东的那三年(1949-1951)》书籍主题,同时引导学生感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为筹备新中国和中国政治制度做出的贡献,为最后情感升华做好铺垫。
【过渡】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发言犹如时代最强音响彻华夏大地,新中国的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圆满完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下面,请各位作者进入第二章建立新中国的内容编辑。
2、建立新中国
(1)【编辑事件】教师:第二章编辑核心事件是什么?
预设答案:开国大典。
(2)【编辑须知】
引导问题1:阅读课本第4页,你知道开国大典的时间和地点吗?
引导问题2:阅读课本第4页,你知道开国大典包括哪几个流程吗?
预设情况:开国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配合老照片展示讲解。







图10 开国大典老照片集锦
引导问题3:你还知道关于开国大典的哪些有趣见闻或知识吗?
预设答案:54门礼炮,寓意参加政协会议的54个单位,象征的是中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礼炮鸣28响寓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受阅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独立第207师第619团、空军1个飞行中队以及海军部队代表等1.64万余名官兵组成,共动用飞机17架、火炮119门、坦克和装甲车152辆、汽车222台、军马2344匹……等等。
引导问题4:观看珍贵影像资料《开国大典》,思考: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幕?说明理由。
预设引导:突出毛泽东同志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感受一代伟人的风采魅力,为最后情感升华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1、2引导,迅速引入核心事件并帮助学生掌握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通过问题3,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配合展示老照片,帮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基本情况。通过问题4,帮助学生初步由表象认识升华到情感认知,初步感受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拥护。以上过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为接下来的“合作探究:理解并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奠定知识基础和情感认知。
(3)【编辑任务】合作探究
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历史意义。
②要求:阅读“编辑手册”四则材料,结合课本第5页内容,完成每个角度标题的填写,并思考解决相应问题。
③分工:四人一组,一人执笔,简要记录本组观点,并准备发言。
④时间:5分钟。
资料呈现:
角度一:推翻____________
材料一:新的中央人民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首先需要采取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不承认旧政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所建立和维持的一切外交关系。——《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一)》
材料二:

图11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思考: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度二:国家政权属于____________
材料三:(政权机关)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级人民政府。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共同纲领》1949年9月
思考:《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属于谁?由谁当家作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度三:推翻____________
材料五:官僚资本也就是中国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在抗战胜利后发展到最高峰,已集中价值100亿至200亿美元的巨大财产,垄断了全国经济命脉。
——《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岂之主编,本卷主编杨先材)
材料六:对于官僚资本的界定、没收范围及判断标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了明确规定:凡属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依仗政治特权及豪门势力而获得和侵占的官僚资本企业(包括银行、工厂、矿山、船舶、商店等)及财产,应收为国家所有。……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国家不仅掌握了金融、交通、通讯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而且控制了能源(电力、煤炭、石油)和许多生产资料的生产,从而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物质基础。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一)》
思考:没收官僚资本有何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度四:壮大了世界____________
材料七:“二战”后,非洲兴起独立浪潮。1952年,埃及推翻英国的傀儡政权,建立埃及共和国。1962年,阿尔及利亚赶走法国殖民者,赢得独立。1960年是“非洲独立年”,这一年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预设答案】推翻帝国主义,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不承认旧政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所建立和维持的一切外交关系,教师顺势引导新中国的成立结束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实现民族独立。
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
推翻官僚资本主义,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物质基础,教师顺势引导中国历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教师引导】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归纳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2)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3)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国际:(4)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4)【编辑感想】
教师:刚才听到各位作者的分享,我的心中很受触动,下面借用1949年、1999年、2009年的《人民日报》社论(见图12)抒发一下编辑感想。
前程无线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1949.10.1《人民日报》社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中国前途命运的一个根本转折,它标志着受压迫受欺侮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终结,标志着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的开始。这是20世纪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99.10.1《人民日报》社论—《祖国万岁—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
6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时刻,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掌握自己的前途命运,标志着我们伟大祖国从此告别落后屈辱走向繁荣富强,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迈向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2009.10.1《人民日报》社论—《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图12 《人民日报》资料
(5)【编辑样板】各位作者朋友,下面我们一起来制定第二章“编辑样板”。
编辑样板:第二章:建立新中国
第一节:??????______________的盛况
第二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遵循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以下步骤突破:第一步,在全面了解开国大典盛况基础上,从四个角度提供历史资料帮助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第二步,学生分享观点,教师引导总结新中国成立的国内和国际意义,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认识;第三步,借用《人民日报》社论抒发编辑感想,帮助学生在完整认识基础上提升情感认知,同时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三个步骤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提供充分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实践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过渡】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经过近代百余年的斗争,中国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个崭新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新中国是如何“守业”,也就是如何巩固政权的呢?下面,请各位作者进入第三章巩固新中国的内容编辑。
3、巩固新中国
(1)【编辑背景】
①毛主席部署:解放全国,是为至要。
②毛泽东诗词:“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迁,人民五亿不团圆。”1950.10.1
③《全国领土基本解放形势图》(见图13,《历史地理图册》第2页)
引导问题:截止到1950年冬天还有一个地方没有解放,是哪里?(西藏)
(2)【编辑须知】
①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依据是什么?
预设答案:元朝:宣政院;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驻藏大臣。
关于西藏问题毛主席做出指示:解决西藏问题不出兵是不可能的。
②西藏宗教领袖之一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朱德、李济深、周恩来等到北京车站迎接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见图14)。










图13《全国领土基本解放形式图》 图14 迎接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③教师讲述:在此背景下,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以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西藏。中央人民政府多次希望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会议谈判的主要问题首先是要不要派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中央人民政府代表指出,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人民解放军进藏保卫国防理所应当,不能改变。经过反复协商,最终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1951年5月24日,毛泽东在北京设宴款待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和阿沛?阿旺晋美。(见图17)人民解放军于10月26日抵达拉萨(见图18),受到两万多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五星红旗插遍西藏高原。










图15设宴款待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和阿沛?阿旺晋美 图16 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图
(3)【编辑分析】和平解放西藏有何历史意义呢?再次出示《全国领土基本解放形式图》
预设答案: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编辑样板】第三章:巩固新中国
第一节:和平解放西藏背景
第二节:和平解放西藏过程
第三节:和平解放西藏意义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导、教师讲述的方式呈现和平解放西藏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意义,帮助学生简要了解和平解放西藏的全过程,明确和平解放西藏是巩固政权的一项重要措施,感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为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做出的重要贡献,为最后情感升华做好铺垫。
(三)课堂小结
展示“目录样板”(见图17)





图17 目录样板
(四)情感升华
【编辑结语】配乐图文。
音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片段,歌词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文字: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包括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朱德、陈云等在内,组成了共和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过去漫长的斗争生涯中,他们以革命为第一职业,积聚了极其丰富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经验,完全具备领导和治理一个大国、大党的领袖素质。……毛泽东充满自信的预言:“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一)》中共党史出版社
建设新世界第一项任务是巩固政权,除了和平解放西藏还有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今后的课程我们一起学习探讨。
【设计意图】大部分八年级学生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通过本节课每个板块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为新中国未来发展和人民幸福做出的巨大贡献”的情感渗透,学生内心有一定感触,但过于零碎不易形成明晰情感。通过对三个板块归纳总结并配有《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一)》的高角度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情感线索,为最后撰写“后记”做好铺垫。
(五)情感表达
出示图片:200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撰写的《共和国的足迹》。(见图18)
出示教师编写后记前半部分: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伟人毛泽东……
撰写了这本《毛泽东的那三年(1949-1951)》。
本书以伟人毛泽东为主线,记录了共和国前三年来
所发生的大事,主要包括第一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和和平解放西藏,重点突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
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新中国成立及巩固做出的巨大贡献。
图18 《共和国的足迹》资料
教师说明:我们后半部分与《共和国的足迹》有所不同,主要讲述作者通过撰写这本书对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认知和情感过程,下面请各位作者写下心路历程,3分钟后一起分享。(有配乐)
学生分享发言,教师鼓励并给予期望。
【设计意图】
以撰写“后记”形式,帮助引导学生理清并抒发内心情感,加深爱国爱党和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更加激发学生感恩生活,热爱生活,并努力生活;教师引导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勇敢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人活着必须有一定的情怀,否则生活就会索然无味,人生便会碌碌无为,而这种情怀首先应当是家国情怀。只有心中有家,情系祖国的人才能有博大胸襟和坚韧毅力,才是具有大格局的社会合格公民,而历史课则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阵地。多年之后,学生或许对知识细节记忆模糊,但若能记得当时内心的触动、感动、震撼和反思 ,则不枉初中历史的学习。
(六)期望寄语
教师说明:组稿、编辑我们已经完成,但是离最终出版还有很长一段路。至于下面的步骤能否继续,书籍最终是否能出版,我们画一个问号,期待各位同学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付诸实践。老师衷心希望,未来的某一天能真正看到各位的出版书籍,不一定是今天课堂上我们操作的这一本,但希望本堂课不仅教会你知识,更能给你一点启发,一点鼓励,给你无数点希望。
【设计意图】历史课堂可以是鲜活灵动、思维碰撞的学习历程,可以是博采众长、精彩纷呈的学习历程,可以是启智明智、反思成长的学习历程。以书籍出版、组稿编辑形式进行学习,期望能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给学生更多思维的启发和反思,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八、板书设计
一、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49年9月,北平
二、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内,国际)
三、巩固新中国:和平解放西藏
背景,过程,结果,意义
九、拓展作业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要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增强制度自信和国家认同,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你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包括哪些基本制度吗?可以参考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还可以参考中共党史出版社庞松著的《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一)》和当代中国研究所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两本书,或者参考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关于中国现代史的研究。
(参考答案:我国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EMBED Unknown



PAGE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