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1-29 17:1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高考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4.0分,共60分)
1.观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基本方法。某同学将一小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过氧化钠
B. ④只发生物理变化
C. ③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
D. ②变白色主要是因为生成了氢氧化钠
2.镁、铝都是较活泼的金属,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 高温下,镁、铝在空气中都有抗腐蚀性
B. 镁、铝都能跟稀盐酸、稀硫酸、强碱反应
C. 镁在点燃条件下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铝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铝热剂是镁条、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其生成物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A. MgCO3、MgO、Mg3N2
B. Mg(OH)2、MgO、MgCO3
C. MgO、Mg3N2、C
D. Mg2N3、C、MgO
4.有关碱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
B. 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氯气、氧气、氮气等发生反应
C. 碳酸铯加热时不能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铯
D. 无水硫酸铯的化学式为Cs2SO4,它不易溶于水
5.下列物质①HCl溶液、②H2O、③C2H5OH 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的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②>③>①
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7.氢化亚铜(CuH)是一难溶物质,用CuSO4溶液和另一种“反应物”在40~50 ℃时反应可生成它。CuH不稳定,易分解;CuH在氯气中能燃烧,跟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下列有关推断中错误的是(  )
A. 这里的“另一种反应物”具有还原性
B. CuH可作氧化剂,还原剂
C. CuH+Cl2===CuCl+HCl(燃烧)
D. CuH+HCl===CuCl+H2↑(常温)
8.由Na2O2、Na2CO3、NaHCO3、NaCl中某几种组成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一部分,将上述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有气体放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混合物中一定有Na2O2、NaHCO3
B. 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2CO3、NaHCO3、Na2O2
C. 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2O2、NaCl
D. 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Na2CO3、NaCl
9.向50 mL NaOH溶液中逐渐通入一定量的CO2(假设溶液体积不变),随后取此溶液10 mL,将其稀释至100 mL,并向此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OH-===H2O
B. NaOH在吸收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C. 产生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下)为0.056 L
D. 稀释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25 mol·L-1
10.下表为某轻质纯碱产品说明书:

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化学名
B. 性状
C. 化学式
D. 用途
11.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但是实验室中不能用金属钠与水反应制备氢气
B. 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时,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然后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C. 金属钠在空气中放置生成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D.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取决于氧气的用量
12.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及足量的CuO制单质铜,有人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
①FeH2Cu
②CuOCuSO4Fe,Cu
若按实验原则进行操作,则两者制得单质铜的量为(  )
A. 一样多
B. ①多
C. ②多
D. 无法判断
13.下列有关铝及重要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备Al(OH)3悬浊液:向1 mol·L-1AlCl3溶液中加过量的6 mol·L-1NaOH溶液
B. 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H3·H2O:Al3++4NH3·H2O===[Al(OH)4]-+4NH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将AlCl3加入Ba(HCO3)2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
14.在含有下列离子组的溶液中,加入Fe(NO3)2固体后,仍然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K+、SO、NH、CO
B. K+、Ba2+、OH-、Cl-
C. Na+、H+、Cl-、SO
D. Na+、Mg2+、Cl-、NO
15.下列几种试剂不能把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NaHCO3鉴别开的是(  )
A. CaCl2溶液
B. 澄清石灰水
C. 稀盐酸
D. pH试纸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
16.FeCl3可通过多种途径转化成FeCl2。
(1)在FeCl3溶液中加入适量氢碘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常将无水FeCl3在氮气作保护气下加热至300~350 ℃,通入干燥H2而制得Fe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另一种制备FeCl2的方法:将无水的FeCl3与适量氯苯(C6H5Cl)在130 ℃持续加热约3小时,可发生如下反应:2FeCl3+C6H5Cl2FeCl2+C6H4Cl2+HCl↑
根据有机反应规律,该反应中氯苯发生的是________(填有机反应类型)。
(4)根据上述三个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反应(1)中,氢碘酸既表现了酸性,又表现了还原性
②反应(3)中,HCl为氧化产物
③上述三个反应中,FeCl2均为还原产物
(5)请另写一个FeCl3转化成FeCl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图所示是向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紧接着再加入一定量稀盐酸,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溶液的体积x的关系图。根据图示判断:

(1)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填化学式)。________(填N、M、K、P或F)点之前加入的是NaOH溶液,之后加入的是盐酸。
(2)c(NaOH) 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HCl),原混合溶液中c(MgCl2)∶c(AlCl3)= ____________。
18.某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HCl、MgCl2、AlCl3、NH4Cl、Na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名称),判断该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写出AB段、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AB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C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钾、钙、钠、镁等活泼金属都能在CO2气体中燃烧。他们对钠在CO2气体中燃烧后的产物中的白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装满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假设]
假设1:白色物质是Na2O。
假设2:白色物质是Na2CO3。
假设3:白色物质是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该小组对燃烧后白色产物进行如下探究:

[思考与交流]
(1)甲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方案2得到的结论正确,白色物质为________。
(3)通过方案1和方案2的实验,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________成立。你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有可能是氢氧化钠。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为
NaNa2ONaOHNaOH溶液Na2CO3对照选项分析判断,D正确。
2.【答案】C
【解析】在常温下,镁和铝在空气中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薄膜,这层氧化物薄膜能够阻止金属的继续氧化,所以镁和铝都有抗腐蚀的性能,但是在高温下能与氧气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A错;镁能跟酸反应,不能跟碱反应,B错;铝热剂是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在进行铝热反应时,为了引燃,在铝热剂上放供氧剂(氯酸钾),中间插一根镁条,是引燃用的,D错。
3.【答案】C
【解析】镁在空气中燃烧,能和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反应,反应方程式为3Mg+O22MgO、3Mg+N2Mg3N2、2Mg+CO22MgO+C,所以其生成物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氧化镁、氮化镁和碳。
4.【答案】C
【解析】钾的密度小于钠的密度,这是碱金属单质密度依次增大的一个例外。碱金属中除锂外,均不与氮气直接反应。Cs与Na同为碱金属元素,性质相似。由Na2SO4易溶于水,可得出Cs2SO4也易溶于水;由Na2CO3加热不分解,可得出Cs2CO3加热也不分解。
5.【答案】A
【解析】与钠反应放出氢气,本质是钠与电离的氢离子反应,故只需要看电离氢离子的难易程度即可。
6.【答案】D
【解析】A选项,过量的Fe粉会与Fe3+反应,最后溶液中有Fe2+、无Fe3+,错误;B选项,不论溶液中是否含有Fe3+,只要溶液中有还原性物质,都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错误;C选项,钝化也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选项,加氯水后,可以把Fe2+氧化为Fe3+,正确;选D。
7.【答案】C
【解析】C项中Cl2具有强氧化性,产物应为CuCl2和HCl。
8.【答案】A
【解析】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有气体放出,则必有NaHCO3,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且气体不能全部被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说明含有Na2O2。
9.【答案】A
【解析】A项,根据图像可知在A~B段发生反应:HCO+H+===H2O+CO2↑;则产生HCO的反应:CO+H+===HCO;二者反应消耗的酸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气体达到最大消耗的盐酸是25 mL,则产生HCO的反应也消耗盐酸25 mL,因此在O~A段发生反应是H++OH-===H2O、CO+H+===HCO; B项,NaOH在吸收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根据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二者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1,由于溶质处于同一溶液,所以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正确。C项,n(CO2)=n(HCl)=0.1 mol·L-1×0.025 L=0.002 5 mol,在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体积是V(CO2)= 0.002 5 mol ×22.4 L·mol-1=0.056 L,正确。D项,HCl+NaOH===NaCl+H2O,n(NaOH)=n(HCl)= 0.1 mol·L-1×0.025 L=0.002 5 mol;c(NaOH)·V(NaOH)=n(NaOH)= 0.002 5 mol;c(NaOH)= 0.002 5 mol÷0.1 L=0.025 mol·L-1,正确。
10.【答案】B
【解析】纯碱溶于水后会发生水解反应,故其水溶液呈碱性。
11.【答案】D
【解析】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取决于反应条件。在空气中放置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12.【答案】C
【解析】①中Fe和H2SO4反应制得H2,在H2还原CuO之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H2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反应后,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H2至Cu冷却为止,故②中制得的单质铜较多。
13.【答案】D
【解析】A项,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以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故不能制备氢氧化铝悬浊液,错误;B项,Al(OH)3只能溶于强碱,不能溶于氨水;C项,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铝的熔点较高,所以内部熔化的铝不会滴落;D项,Al3+与HCO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l(OH)3沉淀和CO2气体
14.【答案】D
【解析】A中CO和Fe2+不能大量共存;B中Fe2+和OH-不能大量共存;C中H+、NO和Fe2+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15.【答案】B
【解析】澄清石灰水与Na2CO3、NaHCO3均会产生白色沉淀。
16.【答案】(1)2Fe3++2I-===2Fe2++I2
(2)2FeCl3+H22FeCl2+2HCl
(3)取代反应 (4)③
(5)2FeCl3+Fe===3FeCl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Fe3+有氧化性,I-有还原性,它们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根据信息FeCl3转化为FeCl2,铁元素化合价降低,那么氢元素化合价升高,这样就可以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3)根据反应产物,可以确定为取代反应;(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确定③是正确的;(5)FeCl3转化为FeCl2,另一种物质必须是还原剂。
17.【答案】(1)NaCl K (2)等于 1∶1
【解析】(1)由图像可知,O~N发生Mg2++2OH-===Mg(OH)2↓、Al3++3OH-===Al(OH)3↓,N~M发生Al(OH)3+OH-===AlO+2H2O,M点对应的沉淀为Mg(OH)2,N点对应的沉淀为Mg(OH)2和Al(OH)3,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K点之前加入的是NaOH溶液,之后加入的是盐酸。
(2)N~M加入NaOH 5~6 mL时,发生Al(OH)3+OH-===AlO+2H2O,P~F时即加入HCl 8~9 mL时,发生AlO+H++H2O===Al(OH)3,由于Al(OH)3和AlO物质的量相等,因此消耗NaOH、HCl的物质的量相等,体积相等,所以c(NaOH)=c(HCl) ;点P至点F生成Al(OH)3:NaAlO2+HCl+H2O===Al(OH)3+NaCl,用去的盐酸为1 mL,则ON段生成沉淀,生成Al(OH)3需要3 mL NaOH溶液,生成Mg(OH)2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为5 mL-3 mL=2 mL,则原混合溶液中c(MgCl2)∶c(AlCl3)=1∶1。
18.【答案】(1)HCl、AlCl3、NH4Cl MgCl2、Na2CO3
(2)氯化钾 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是否为紫色 (3)Al3++3OH-===Al(OH)3↓ NH+OH-===NH3·H2O
【解析】首先分析图像中的拐点、斜线及水平线所表示的化学意义。OA段是NaOH溶液中和HCl;加入过量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无MgCl2,所以沉淀只有Al(OH)3;BC段是NaOH溶液与NH4Cl反应,故原溶液中一定含有HCl和NH4Cl,一定无MgCl2;又因为HCl与Na2CO3均不能大量共存,所以一定无Na2CO3,可能含有KCl,可用焰色反应进行确定。
19.【答案】(1)Na2CO3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还有可能是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 (2)Na2CO3
(3)假设2 方案2①中出现的白色沉淀是CaCO3;方案2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燃烧后的白色产物中没有Na2O存在,所以燃烧后的白色产物中仅有Na2CO3 (4)4Na+3CO22Na2CO3+C
(5)不同意;因为反应物中无氢元素(或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其他合理解释也可以)
【解析】根据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不能得出一定含有Na2O,因为Na2CO3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溶液变红。方案2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白色固体为Na2CO3,不含Na2O,所以假设2成立。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有可能是氢氧化钠,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不会生成氢氧化钠。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