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一五计划
基本任务
建设成就 工
业
方
面
交通
运输
1911——1912年辛亥革命后,宣统帝下诏退位,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北推翻。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但没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但是生产资料仍然是私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什么时候?如何建立起来的?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去了解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初税亩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的开始。
公元前475年的战国开始就已进入封建社会。
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始于
公元前221年建立于秦朝。结束于1911年辛亥革命。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但没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但是生产资料仍然是私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什么时候?如何建立起来的?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去了解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第五课 三 大 改 造
学习目标
1.记住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与政策
2.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①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
②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③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④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
⑤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土地改革后的农民在生产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1、原因:
2、时间:
3、形式:
4、目的:
1953年-1956年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①土地改革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
业上产的发展;②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
业化建设的需要。③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
作的要求。④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
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5、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形式和阶段?
①农业互助组
②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6、性质:
7、原则:
8、方法:
9、结果:
社会主义改造
“自愿互利”
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①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②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民总数(%) 参加高级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报名参加合作社。
土地入股
牲畜农具折价入社
统一经营
统一分配
农业生产合作社
}
改造方式
拓展延伸
通过合作社,依靠集体力量兴修水利工程,便于防洪灌溉
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些中农说:“你们先走,我们看看再说。”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一伙穷光蛋还想办社哩,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这个社刚成立时,的确有很多困难。社里仅有的7头耕牛,因为没有草料喂,瘦得跌倒后站不起来。大车、土犁等农具也都破破烂烂,残缺不全。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社长对大家说:“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坚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社员说:“非叫鸡毛上天不行!”社员齐心协力,苦干一年,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生活得到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没有入社的农民说:“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于是,他们纷纷要求入社。有的农民还说:“不叫参加拥也要拥进去!”1954年秋,全村80多户贫农和中农,全部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1)背景:
(2)方式:
(3)结果: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底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手工业合作社人数 占手工业者总数
603.9万人 91.7%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毛主席接见参加手工业合作社的老艺人
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实行合作化的实质是什么?
1954年
公私合营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
公私合营的高潮
和平赎买(赎买政策)
实现和平过渡(特点)
三、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乐松生 同仁堂经理 率先实行公私合营 后任北京市副市长
同仁堂的新貌
同仁堂的商标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政策)
赎买政策
相关链接
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社会主义的一大创举。)
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私”指什么?(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难点解析
(1)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
“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
家占34.5%,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2)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
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
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
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
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
国有。
相关链接
公私合营的两种形式
上海一家绸布商店庆祝公私合营
哈尔滨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
上海部分工商业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
公有制的转变
(2)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三大改造的完成
行业 参加合作社或公私合营的户数
农业 87.8%参加合作社
手工业 91.7%参加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营工业的99%和私营商业的82.2%实现公私合营
改造前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变化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集体
集体
国家
行业 改造前 改造后
农业 个体农民
手工业 个体手
工业者
资本主义
工商业 私人资本家
三大改造成功的因素:
①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使人民政权得以巩固;
②党从国情出发,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改造方
法和策略;
③苏联农业集体化,为中国提供了经验教训;
④党中央富于创新精神;
⑤三大改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生产资料私有制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社会主义公有制。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
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我国的生产关系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都变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基本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的优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上被消灭了,农民的小生产私有制也基本上被改造了,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相关链接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4)、局限性
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农业
合作社
手工业
合作社
公私合营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大改造
课堂小结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课堂小结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时间段 社会性质
1840-1949年
1949-1956年
1956-今
三
大
改
造
农 业
手工业
资本主
义工
商 业
生产
合作社
赎买、
全行业
公私合营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生产资料私有制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行业 形式 实质 意义
课堂小结
1.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A.1949 B.1956 C.1978 D.1980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B
C
巩固落实
D
3.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
②让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独立生产
③引导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
④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 )政策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A.拍卖 B.兼并
C.赎买 D.没收
C
5.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
A、1949年、1951年
B、1949年、1952年
C、1949年、1954年
D、1949年、1956年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