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章第3节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09黔东南州)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2、(2009锦州)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体现了 ( )
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3、(2009揭阳)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
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 ,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 ,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4、(2008常德)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B.树林底下好乘凉
C.鸟类迁徙 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5、(2008通辽)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了 (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
二、非选择题
6、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三种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平均值
时间 裸地 草地 灌丛
早晨 45.6 60.7 78.9
中午 29.5 49.6 61.3
晚上 35.2 55.9 73.5
(1)小组内的四个同学,在测量过程中的不同做法,哪个是正确的?( )
A.甲在裸地看到一个小水洼,非常高兴地把干湿计放在小水洼边测量空气湿度;
B.乙在裸地、草地和灌丛三个不同地点,早中晚各分别测量了一次,并认真记录;
C.丙坚持每次都用同一个干湿计来测量三个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
D.丁为了更方便稳妥地测量,在灌丛中把干湿计放在地上进行测量。
(2)请你根据给出的数据,画出一天内,裸地、草地和灌丛三处空气湿度变化的曲线
(3)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 ,而湿度最小的是 ,而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则是:在不同的地点,植物的
和 是不同的; 而早、中、晚不同时间里,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 ,最小的时间是 。
第1章第3节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B 5.B
二、非选择题
6.(1)B (2)略 (3)灌木丛 裸地 种类 数量 灌木丛 裸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