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2 平行线的判定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2 平行线的判定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30 14:1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2 平行线的判定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平行线的三个判定定理的理解.
2.平行线的三个判定定理的简单运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过程得到判定方法1,再结合前面已学的知识推导出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
【情感态度】经历推导过程,初步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个判定定理的理解与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推理的基本格式及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怎样用一个三角板和一把直尺画平行线呢?动手画一画.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应用同位角相等,判断两直线平行
如图,∠1=∠2=55°,∠3等于多少度?直线AB,CD平行吗?说明理由.

解析:利用对顶角相等得到∠3=∠2,再由已知∠1=∠2,等量代换得到同位角相等,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到AB与CD平行.
解:∠3=55°,AB∥CD.理由如下:∵∠3=∠2,∠1=∠2=55°,∴∠1=∠3=55°,∴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总结:准确识别三种角是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前提条件,本题中易得到同位角(“F”型)相等,从而可以应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探究点二:应用内错角相等,判断两直线平行
如图,已知BC平分∠ACD,且∠1=∠2,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解析:根据BC平分∠ACD,∠1=∠2,可得∠2=∠BCD,然后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到AB∥CD.
解:AB∥CD.理由如下:∵BC平分∠ACD,∴∠1=∠BCD.∵∠1=∠2,∴∠2=∠BCD,∴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总结:准确识别三种角是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前提条件,本题中易得到内错角(“Z”型)相等,从而可以应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探究点三:应用同旁内角互补,判断两直线平行
如图,∠1=25°,∠B=65°,AB⊥AC.AD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解析:先根据∠1=25°,∠B=65°,AB⊥AC得出∠B与∠BAD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
解:AD∥BC.理由如下:∵∠1=25°,∠B=65°,AB⊥AC,∴∠BAD=90°+25°=115°.∵∠BAD+∠B=115°+65°=180°,∴AD∥BC.
方法总结:准确识别三种角是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前提条件,本题中易得到同旁内角(“U”型)相等,从而可以应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探究点四: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运用
【类型一】 利用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推理格式判断
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a∥b,b∥c,则a∥c
B.若∠1=∠2,则a∥c
C.若∠3=∠2,则b∥c
D.若∠3+∠4=180°,则a∥c
解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推理论证.A选项中,若a∥b,b∥c,则a∥c,利用了平行公理,正确;B选项中,若∠1=∠2,则a∥c,利用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正确;C选项中,∠3=∠2,不能判断b∥c,错误;D选项中,若∠3+∠4=180°,则a∥c,利用了“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正确.故选C.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识别截线和被截线,找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从而判断出哪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类型二】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添加合适的条件
如图所示,要想判断AB是否与CD平行,我们可以测量哪些角?请你写出三种方案,并说明理由.

解析:判别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据此答题.
解:(1)可以测量∠EAB与∠D,如果∠EAB=∠D,那么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出AB与CD平行;
(2)可以测量∠BAC与∠C,如果∠BAC=∠C,那么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出AB与CD平行;
(3)可以测量∠BAD与∠D,如果∠BAD+∠D=180°,那么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出AB与CD平行.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三、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两直线平行
教学反思
平行线的判定是平行线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进一步学习平行线的有力工具,为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基础,在整个初中几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虽然已经学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具备了探究直线平行的基础,但学生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比较薄弱,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还需逐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