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遗传的物质基础
【教学内容】
《遗传的物质基础》(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与掌握DNA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
(2)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DNA复制的过程(时间、条件、特点及具体过程);
(3) 使学生能够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运算。
【教材分析】
教材所介绍的DNA的化学成分是为了说明DNA的分子结构;而复制的特点是对过程的总结。由于复制过程较为复杂,所以课本介绍较为详细。
Α.〖教学重点〗
DNA分子结构
DNA复制过程
Β.〖教学难点〗
DNA的立体结构与复制过程
【教材处理】
教材总体按排较为合理,只是对复制特点的总结有欠妥地方:只讲了边解旋边复制,而未说明是半保留复制。故此要加以补充。
Α.〖结构〗
DNA的化学成分→DNA的平面结构→DNA的立体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NA的复制时间→DNA复制过程→DNA复制的基本条件→DNA复制的特
点→例题分析
Β.〖教法〗
展示模型、运用板画进行直观教学
【教具准备】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Ⅰ.导入
上课时我们已知:DNA是遗传物质。通过它能使上一代的性状在下一代表现出来,那么,DNA为什么能起遗传作用呢?这与其分子结构有密切关系。
Ⅱ.新课讲授
二、DNA的结构和复制
(1) DNA的结构
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合理解释遗传物质的各种功能奠定了基础。
A. DNA的化学组成:
DNA又称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B. DNA的双螺旋结构:
C. DNA分子结构特点:
(1) DNA分子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2)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
D.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T C—G
故有:A=T C=G A+G=T+C
(2) DNA的复制
——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A. 时间:
体细胞的DNA分子复制是在有丝分裂间期进行的;
性细胞的DNA复制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的。
B. 过程:
a. 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即解旋)。
b. 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出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c. 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这样,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C. 过程示意图:
D. 基本条件:
(1) 模板: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单链各为模板。
(2) 原料:脱氧核苷酸(四种)。
(3) 能量:ATP。
(4) 酶:解旋酶、合成酶。
E. 特点:
a. 边解旋边复制;
b. 半保留复制。
Ⅲ.课堂小结
1. DNA的化学组成:
2. DNA的双螺旋结构:
3. DNA分子结构特点:
DNA分子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 C—G
故有:A=T C=G A+G=T+C
5.复制时间:
体细胞的DNA分子复制是在有丝分裂间期进行的;
性细胞的DNA复制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的。
6.复制过程:(略)
7.复制基本条件:
模板、原料、能量、酶。
8. 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Ⅳ.随堂练习
1. 一个DNA分子中,C+G=30%,求:A=?
2. 已知在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A+G)/(T+C)=m,求:
a. 在另一单链中此比例是多少?
b. 在整个DNA分子中此比例是多少?
Ⅴ.作业布置
1.一果蝇DNA碱基中,A占29.3%,则G的百分比是多少?
2.某基因含有A为15%,则含C为多少?
【课后感】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