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大纲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30):遗传的物质基础(一)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届大纲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30):遗传的物质基础(一)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9-27 20: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遗传的物质基础
【教学内容】
《遗传的物质基础》(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明确“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科学探索过程;
2. 使学生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3. 使学生掌握“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受精作用的知识,阐明了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通过染色体主要成分的分析,知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而后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来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材因课时所限,未能述及DNA是遗传物质的其他证据;同时也缺乏用科学探索过程的总线索将内容紧密结合。所以,也就缺乏了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Α.〖教学重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特点。
Β.〖教学难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教材处理】
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科学探索过程为主线索,将本课时的内容进行有机的重新组合,以求达到对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
Α.〖结构〗
遗传现象→探索遗传物质→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四个特点→染色体成分→设计实验(验证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还是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结果分析→其他验证实验介绍
Β.〖教法〗
以科学发现过程的“探究精神”贯穿全课时
(“发现法”教学)
【教具准备】
1 噬菌体结构图解
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图
【教学过程】
Ⅰ.复习导入
从“千年古莲”实例分析导入遗传和变异;然后定位于遗传。
Ⅱ.新课讲授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生命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绵延不断地向后代传递,从而使后代具有与前代同样的性状。人们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的研究,了解到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人们认为染色体在遗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染色体为什么能在遗传上起作用?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份的分析,得以知道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见下A),其中NDA在染色体里的含量稳定,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可以用噬菌体(见下B)侵染细菌的实验得以来验证(见下D、E)。
A. 染色体的成分:
DNA 1
核酸
RNA 0.05
染色体
组蛋白 1
蛋白质
非组蛋白 0.5-1.5
B. 一种噬菌体的模式:
头膜
DNA
尾鞘
尾丝
基片 小钩
C. 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
(1) 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 能够自我复制;
(3) 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4) 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D.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 吸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先用尾部的末端(尾丝、基片和小钩)吸附在细菌的表面。如图:
(2) 注入:噬菌体将DNA全部注入到细菌细胞中,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胞外面。如图:
(3) 复制和合成:噬菌体的DNA在细菌体内,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合成出噬菌体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如图:
(4) 组装:将细菌细胞内的噬菌体DNA和蛋白质进行组装,复制出很多个一模一样的噬菌体。如图:
(5) 释放:最后,细菌体内的噬菌体由于细菌的解体而被释放出来。如图:
E. 说明:这些释放出来的噬菌体的大小、形状等方面,都保持了原来噬菌体的特点。由此可见,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上面所举的实例,只说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之一,此外,细菌的转化实验也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应该说明的是:遗传物质除了DNA以外,还有RNA。例如,有些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它们不含有DNA,只含有RNA。在这种情况下,RNA起遗传物质的作用。
Ⅲ.课堂小结
1. 染色体的成分
DNA 1
核酸
RNA 0.05
染色体
组蛋白 1
蛋白质
非组蛋白 0.5-1.5
2. 噬菌体的结构
头膜
DNA
尾鞘
尾丝
基片 小钩
3.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Ⅳ.作业布置
探究如何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写出设计方案、证明步骤)
【课后感】
w.w.w.k.s.5.u.c.o.m
www.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