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代谢终产物的排出
【教学内容】
《代谢终产物的排出》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初中自然知识与高二生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排泄的概念、途径;及其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材分析】
教材对代谢终产物的排出,没有用太多的文字进行论述,这对学
生理解与掌握新陈代谢全过程有很大的障碍。
Α.〖教学重点〗
(1) 排泄的途径
(2) 尿形成过程
Β.〖教学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
【教材处理】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动物新陈代谢的全过程,并且能够对原有知识进行系统化,此对原教材进行比较大的变动,适当补充与复习一些初中自然的知识,特别是关于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Α.〖结构〗
排泄概念→排泄途径→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原尿的形成→终尿的生成
→本节小结→全章小结
Β.〖教法〗
引导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启发式设疑教学
【教具准备】
1 肾单位结构模式图
2 原尿形成示意图
3 终尿形成示意图
【教学过程】
Ⅰ.复习导入
人体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水、尿素、尿酸和无机盐等代谢终产物。这些物质在体内积聚多了,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恒定,从而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把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其他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
Ⅱ.新课讲授
一、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排泄是指人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当然,代谢终产物必须依靠血液循环的运输,由细胞运输到与排泄有关的器官系统,然后才能排出体外。
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条:一是绝大部分的代谢终产物,以尿的形式经过泌尿系统排出;二是二氧化碳和一些水,以气体形式经呼吸系统排出;三是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的形式由皮肤排出。
二、尿的形成和排出
尿是在肾单位中形成的。肾单位的组成如下: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单位 肾小囊
肾小管
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当血液由入肾的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分水和其他物质,如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酸等,可以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接着,原尿流经肾小管,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通过肾小管壁和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壁而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废物,如尿素、尿酸、一部分多余的无机盐和水,则是由肾小管流出,形成终尿。终尿逐渐汇集到肾盂里,再出肾盂流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而排出体外。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约150升/天)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终尿(约1.5升/天)
注:a.尿素合成的场所——肝脏
b.从肾脏流出的血液的特点——含氧少;含尿素、尿酸少;含CO2多。
c.示意图:
Ⅲ.课堂例析
1.人体中,下列哪一种血管内流含尿素最少的缺氧血?(98广东高考题)
A.脐静脉 B.肾静脉 C.肺静脉 D.下腔静脉
2.糖尿病人每天排出尿量超过健康人量数十倍,产生这种症状的主要原因
是 。
2简析: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素分泌过少,从而血糖浓度超过正常值。但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并末发生改变,产生尿量多的主要原因是原尿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超过了肾小管对GA的重吸收功能,从而影响到对水分的吸收。可以说:是多余的GA带走了水分。
Ⅳ.课堂小结
排泄是指人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条:
(1) 皮肤(通过汗腺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
(2) 呼吸系统(通过肺排出CO2、水)
(3) 泌尿系统(通过肾脏排出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等)
肾单位的组成如下: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单位 肾小囊
肾小管
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约150升/天)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终尿(约1.5升/天)
Ⅴ.作业布置(96上海高考题)观察下列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三种检液中主要物质的浓度比较表,根据此表分析说明有关问题。
A液(g/%) B液(g/%) C液(g/%)
蛋白质 0 0 微量
葡萄糖 0 0.1 0.1
无机盐 1.25 0.72 0.75
尿 素 1.8 0.03 0.03
尿 酸 0.05 0.004 0.004
(1)检液 为血浆; 为原尿; 为尿液。
(2)此人的肾功能是否正常? ;理由是 。
【课后感】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