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同步练习 :专题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内含原卷和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同步练习 :专题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内含原卷和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1-30 14:11:29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选择题
1.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 min跳动的次数约为
A.20次 B.40次
C.70次 D.140次
2.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的是
A.米粒 B.柳絮
C.细菌 D.原子
3.多吃水果有益于人体的健康,下列四种水果成熟后,一般情况下,单个水果体积最接近2 cm3的是
A.木瓜 B.菠萝
C.龙眼 D.椰子
4.下图是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所记录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5.3 cm B.5.25 cm
C.3.25 cm D.3.3 cm
5.某同学利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45 cm、2.46 cm、2.4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5 cm B.2.457 cm
C.2.45 cm D.2.46 cm
6.小明同学在参加全市体育考试中,由于粗心,自己记录的成绩如下,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A.跳绳1分钟60次
B.立定跳远2.4 m
C.1000 m跑的成绩为8 s
D.实心球投掷成绩12 m
7.纳米技术在研究电学材料、光学材料、高密度材料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是下列哪种物理量的计算单位
A.长度 B.体积
C.质量 D.时间
8.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A.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B.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C.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
9.一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出一物体的长度为10.45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估读值为0.05 cm
B.真实值为10.45 cm
C.可测量的实际值为10.45 cm
D.没有正确的说法
10.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测得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0.500 m,后来把该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3 m,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
A.0.502 m B.0.5015 m
C.0.500 m D.无法判断
11.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如图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12.小明同学测量圆柱直径,他的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木块长度的测量值是_________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mm。
14.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读数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A”或“B”),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15.教室里一块桌板的真实长度是1.2628 m,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去测此板的长度,测得结果是1.263 m,则该同学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__。
16.如图所示停表的示数为________min________s。
17.在图中,直尺分度值为________,圆筒的直径d为________cm,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s。
18.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______,上体育课时你跑800 m所需时间约为4________。(均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19.某同学在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2.31 cm,12.29 cm,13.52 cm,12.30 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c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20.小明路过一座大桥时,发现桥面有条宽窄相同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宽为7.00 c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为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在裂缝的__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实验题
21.(1)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某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D=_____cm。
2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请指出其中的至少两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2.82 cm、12.83 cm、12.8 cm、14.82 cm、12.80 cm。
(1)各个同学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测量时存在________,这个是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
(2)其中测量结果显示明显错误操作的是________同学,这个是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
(3)若其他四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刻度尺的________不同。
(4)如果正确测量四位的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 mm,则________同学的测量结果又是错误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这把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得钢笔的长度应该是________cm。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选择题
1.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 min跳动的次数约为
A.20次 B.40次
C.70次 D.140次
【答案】C
【解析】正常人的心跳次数在每分钟60~80次之间,故1 min脉搏跳动次数约70次。低于60次属于心跳过缓,高于80次属于心跳过速。故选C。
2.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的是
A.米粒 B.柳絮
C.细菌 D.原子
【答案】C
3.多吃水果有益于人体的健康,下列四种水果成熟后,一般情况下,单个水果体积最接近2 cm3的是
A.木瓜 B.菠萝
C.龙眼 D.椰子
【答案】C
【解析】木瓜、菠萝、龙眼、椰子成熟后,一般情况下,单个瓜果体积最接近2 cm3的是龙眼,其余水果的体积都远远大于2 cm3;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4.下图是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所记录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5.3 cm B.5.25 cm
C.3.25 cm D.3.3 cm
【答案】C
【解析】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由图知,在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 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测量时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 cm处当作“0”刻度,右侧示数为5.25 cm,减去2.00 cm即为物体长度,物体的长度为5.25 cm–2.00 cm=3.25 cm。故选C。
5.某同学利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45 cm、2.46 cm、2.4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5 cm B.2.457 cm
C.2.45 cm D.2.46 cm
【答案】D
【解析】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则物体的长度应为:,故D正确,故选D。
6.小明同学在参加全市体育考试中,由于粗心,自己记录的成绩如下,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A.跳绳1分钟60次
B.立定跳远2.4 m
C.1000 m跑的成绩为8 s
D.实心球投掷成绩12 m
【答案】C
7.纳米技术在研究电学材料、光学材料、高密度材料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是下列哪种物理量的计算单位
A.长度 B.体积
C.质量 D.时间
【答案】A
【解析】纳米是长度的单位,用字母表示为nm,是一个极小的单位,用于描述微观世界中的长度(如分子和原子);它与长度单位m之间的关系是1 m=1×109 nm;故B、C、D错误,A正确。
8.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A.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B.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C.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
【答案】B
9.一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出一物体的长度为10.45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估读值为0.05 cm
B.真实值为10.45 cm
C.可测量的实际值为10.45 cm
D.没有正确的说法
【答案】A
【解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记录结果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准确读到分度值,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估计值,故记录结果为10.45 cm时,准确值是10.4 cm,估计值是0.05 cm,答案选A。
10.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测得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0.500 m,后来把该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3 m,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
A.0.502 m B.0.5015 m
C.0.500 m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该同学用此米尺测量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0.500 m,可知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1 cm,由题可知,发现长度是1 m的米尺实际长度是1.003米,则每1 cm的实际的长度为1.003 cm,小桌边长的测量值为0.500 m=50.0 cm,则其实际值为,故A正确。故选A。
11.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如图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所以选项A正确;B、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所以选项B错误;C、读数时视线未与尺面垂直,所以选项C错误;D、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且读数时视线未与尺面垂直,所以选项D错误;故选A。
12.小明同学测量圆柱直径,他的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木块长度的测量值是_________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mm。
【答案】1.75 1
【解析】图示刻度尺1 cm又分为10个小格,故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木块左侧与6.00 cm对齐,右侧对应的刻度值为7.75 cm,木块的长度为L=7.75 cm–6.00 cm=1.75 cm。
14.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读数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A”或“B”),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答案】B 2.45
【解析】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0.00 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2.45 cm,物体的长度L=2.45 cm.
15.教室里一块桌板的真实长度是1.2628 m,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去测此板的长度,测得结果是1.263 m,则该同学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__。
【答案】1 cm
【解析】根据测量结果必须有一位估计值进行判断。测得结果是1.263 m,即126.3 cm,根据最右边一位是估计值可以判断,该同学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 cm。
16.如图所示停表的示数为________min________s。
【答案】5 10
17.在图中,直尺分度值为________,圆筒的直径d为________cm,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s。
【答案】1 mm 1.00 228.7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 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圆筒左侧与2.0 cm刻度线对齐,估读为2.00 cm,右侧与3.0 cm刻度线对齐,估读为3.00 cm,圆筒的直径: ;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 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 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 min=180 s;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 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 s,指针在48.7 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8.7 s,即停表的读数为 。
18.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______,上体育课时你跑800 m所需时间约为4________。(均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答案】dm min
【解析】我们正常走路的步幅大约为50 cm=5 dm,上体育课时你跑800 m所需时间约为4 min。
19.某同学在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2.31 cm,12.29 cm,13.52 cm,12.30 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c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答案】12.30 cm 1 mm
20.小明路过一座大桥时,发现桥面有条宽窄相同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宽为7.00 c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为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在裂缝的__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答案】1 mm 不同
【解析】裂缝的宽度是7.00 cm,这个数字中7.0厘米是准确值,估计值是0.00厘米;由此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 cm,即1 mm;为了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应该在裂缝的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便减小误差,提高精度。
三、实验题
21.(1)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某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D=_____cm。
【答案】(1)2.50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1.85
2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请指出其中的至少两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刻度尺没有放正 (2)视线没有和尺面垂直 (3)零刻度线已经磨损
【解析】根据测量长度的规则要求:测量长度时刻度尺应与边沿平齐或与边沿平行,故没有放平不正确;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图中也没有垂直;测长度时让有刻度的一面尽量靠近被测物体,图中也没有做到;图中刻度尺零刻度已明显磨损,也没有从后面的某一整数刻度量起。
23.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2.82 cm、12.83 cm、12.8 cm、14.82 cm、12.80 cm。
(1)各个同学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测量时存在________,这个是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
(2)其中测量结果显示明显错误操作的是________同学,这个是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
(3)若其他四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刻度尺的________不同。
(4)如果正确测量四位的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 mm,则________同学的测量结果又是错误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这把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得钢笔的长度应该是________cm。
【答案】(1)误差 不可以 (2)丁 可以 最小分度值 (4)丙 没有估计值 (5)12.82
(4)如果正确测量四位的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 mm,应估读到0.1 mm,则丙同学的测量结果没有估计值,是错误的。
(5)若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只有甲、乙、戊同学的测量结果是正确的,则钢笔的长度为:。